前不久,阿里巴巴又一次在媒体行业投入巨资,以12亿人民币入股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占股36.74%并成为仅次于上海文广的第二大股东。
这次阿里入股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集广播、电视、日报、网站、杂志于一体的中国专业财经媒体品牌,其中的平面媒体就包括国内知名度颇高的财经类报纸《第一财经日报》和财经类杂志《第一财经周刊》。
这无疑给传统媒体注射了一支强心剂。前一段时间老冀遇到一位还在传统媒体奋战的记者,就开玩笑地对她说,只要你努力工作,坚持到被阿里收购就有希望了。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阿里巴巴和上海文广宣布,会将第一财经传媒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与信息服务集团。在第一财经传媒旗下,还将成立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研究资讯的产品体系建设,做财经数据移动终端的研发,并建设互联网金融智库。据了解,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为阿里巴巴集团新媒体总监黄磊。
双方对于新业务的设想非常宏大:阿里系旗下的阿里巴巴B2B、淘宝、天猫、蚂蚁金服等,都可以为一财提供海量的大数据,由一财的数据专家处理之后,形成专业的商业趋势报告。当然,如今阿里旗下的恒生电子已经是国内证券行业客户数量最多的交易软件,能够为第一财经的内容和服务提供搭载和分发平台。
这将有助于第一财经传媒转型为中国的彭博社。由美国富豪、纽约市前市长布隆伯格拥有的彭博社,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平台,旗下拥有一家通讯社、一家网站、一家有线电视台和一份名为《彭博市场》的杂志。而且,彭博社还拥有自己的硬件和端到端服务产品:如今,彭博终端已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的首选工作终端。
不过,阿里的野心还不仅仅只是打造一家彭博社。从2013年开始,阿里在媒体行业的收购就没有中断过。为此,老冀大致梳理了一下阿里最近两年在媒体行业的一些大收购和大动作:
1.2013年4月,阿里投资了《商业评论》杂志;
2.2013年4月,阿里收购了微博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其约18%的股份;
3.2014年3月,阿里投资8.04亿美元巨资,成为文化中国的最大股东,而该公司持有著名都市报《京华时报》的经营权
4.2014年4月,马云等对华数传媒投资10.5亿美元;
5.2014年4月,马云旗下的云峰基金为优酷土豆注资12.2亿美元;
6.2014年6月,阿里旗下的云鑫投资了知名新媒体虎嗅网;
7.2014年11月,阿里和腾讯联合向华谊兄弟电影公司投资36亿元;
8.2015年3月,阿里投资24亿元入股光线传媒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9.2015年5月,阿里投资了北青社区报;
10.2015年6月,阿里投资12亿元,成为第一财经传媒的第二大股东。
这些还是我们能够看到的、金额较大的投资和收购项目,相信还有不少金额更小的投资项目还没有暴露出来。
阿里为什么要在媒体领域投入这么多的资金?难道仅仅是因为“有钱任性”吗?显然不是,阿里的目的,还是探索更多的大数据商业模式。如今的阿里,拥有国内最全面和完善的电商交易大数据,最强大的大数据分析团队,一旦这些大数据与媒体有针对性的精品内容结合起来,有望发挥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不过,老冀的疑问也就在这里。从目前美国的情况来看,互联网公司收购传统媒体之后,似乎还没有产生足够强烈的化学反应,传统媒体在经营上的窘境似乎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改善。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媒体有着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困难重重。十几年前,美国在线对时代华纳的那次惊天大收购,最后只不过落得一地鸡毛。
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众多冲突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冲突,就是对内容的不同理解。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的知名传统媒体,在被资本方收购之后,往往都会对内容进行重大调整,从而引发采编团队的大量离职。而随着采编团队的大量离职,该媒体的影响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里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传媒大亨默多克接管《华尔街日报》之后的变化。我们看到在发布会上马云表达了打造中国《华尔街日报》的期望,希望马云能够处理好内容的难题。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双方刚刚达成交易,媒体行业的标志性人物、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朔就选择了离开。在过去25年里,秦朔既经历了媒体行业的黄金时代,也赶上了媒体行业的沦落,却选择了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如今随着阿里的入股,正应该是他大展宏图的时候,他却选择了离开,去大学搞研究工作了。
而从短期来看,阿里投资媒体的公关味道也比较明显。阿里的某位投资人跟老冀交流的时候也曾经承认,他们在投资一些“纯媒体”项目的时候,会征求阿里公关部门的意见。在阿里投资和入股一家媒体之前,它与这家媒体在广告和市场推广上的合作就已经非常深入了。
正是基于业务和公关两方面的强烈需求,阿里在媒体行业的投资才会那么凶猛。不过,对于已经日薄西山的传统媒体行业来说,阿里的投资入股也算是好事。老冀迫切希望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深度介入能够帮助中国的媒体和媒体从业者转变思路,将自己的内容与大数据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