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节互联网行业爆出大事件:打车软件的两大巨头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宣布合并了。一时间,有不少人认为出行领域不会再有竞争,以后将是新的“快滴集团”一统天下。
老冀觉得这种想法有些幼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从两家公司合并之后的一个举动来看: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后仅仅11天(2月25日)就发布声明,宣布合并后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事实上,在两家公司宣布合并之后,针对消费者发放的补贴并未停止。春节期间,双方都加大了对于消费者的补贴力度,派发了大量红包。快的与支付宝、新浪微博以及线下超市、院线等合作联合发放了数亿个打车红包;滴滴也为用户免费送出了数千万份春节回家大礼包,还和北京电视台合作举办了晚会“摇一摇抢红包”活动。据悉,双方为此投入的资金均超过数亿元。这些都成为合并之后继续发放红包补贴的有力佐证,同时也从侧面表明,未来打车红包发放渠道、发放形式将更加多层次和多元化。
大家想想,过去两家公司打来打去,所以要拼命发红包;现在都合并了,不打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发红包?
原因很简单:如果从广义的出行市场来看,合并后的新公司根本无法垄断市场,留下的市场空间仍然大得惊人。也正因为如此,新公司还必须通过发红包等补贴方式,进一步发展新用户并增强老用户的粘性。
先看出租车出行市场,以北京这个大城市为例:目前全北京有7万辆出租车,虽然大部分司机都已经装备了快的打车或者滴滴打车,但是使用频率都很高吗?恐怕未必。老冀经常打车,以老冀在使用打车软件的经验来看,很多司机直到现在的累积订单量也才有三四百单。
而从老冀这样的用户角度来看,很多场景也不一定会使用打车软件。比如当老冀跟朋友在大街旁的餐馆吃完饭之后,往往会选择到马路上招手打车。因为这个时候如果用打车软件召车的话,往往还会耽误时间,我想很多在北京的朋友都会有与老冀类似的体验。
因此,如果按照打车次数计算的话,打车软件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都很难说完全满足了需求,更别提那些城市面积小得多的二三线城市了。在那里,用打车软件的习惯还没有形成呢。老冀觉得,这其实才是合并之后的新公司还要继续补贴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城市里的出行方式还不仅仅是打出租车,一部分收入相对较高的居民还需要更好的服务,于是出现了专车出行服务。我们看到,去年快的和滴滴均不约而同进入了专车市场,而这个市场目前还非常分散,用户需求还远远没有饱和。因此,即使是易到用车在专车市场已经耕耘了多年,快的和滴滴仍然能够从容进入,而当两大巨头进入之后,神州租车同样还有进入的空间。
对于出行的用户来说,就算是已经有了出租车和专车出行,还是有非常多的痛点需求没有解决,老冀在这里举些例子:你和朋友出去吃饭,如果喝了酒需要代驾服务吧?你今天工作很忙没有时间,能不能找个司机帮你开车去做个保养?你每天上下班都走同一条路线,能不能找几个人搭顺风车,顺便赚点钱贴补家用?你准备出门的时候,正在犹豫打车还是做公交的时候,能不能有个APP告诉你公交车几分钟到站,供你决策?
这些还只是老冀粗略的想法,实际上,用户还有很多的出行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如今,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正在被移动互联网接管,尤其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衣食住行”。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衣食住行”中的“行”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需求。要知道,人们90%以上的日常出行都集中在城市内,比如上下班、周末逛街、出差去机场等这样的短途出行。即便是快的和滴滴目前也只是解决了出租车出行和部分的专车出行,这在整个城市出行市场中占到的比重并不大。
未来国内的城市出行市场,无论是拼车、代驾、地铁、出租车,还是城际大巴、公共自行车……都仍然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存在众多的创业机会。事实上,老冀最近几年也已经接触到了不少出行领域的创业公司,容老冀以后给大家一一介绍。
与此同时,快的和滴滴的合并,让资本市场进一步看到了国内出行市场的巨大潜力,这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的风险投资涌入出行领域,这对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而在此之前,整个资本市场对出行市场并不太感冒。
已有业内人士预计,国内出行市场将在今年下半年将进入高速成长期,该领域中的众多细分市场将逐个爆发,国内出行领域的生态也将在这过程中初步建立起来。快的和滴滴的合并被业界视作改变中国移动出行发展的历史事件。在知乎上,不少人讨论有关滴滴快的合并给予行业的启发。在众多观点中,“丰富出行生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两家的合并无疑会给行业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不过,出行领域的创业者恐怕也不能忽视合并后的新巨头。在滴滴快的宣布合并之后,新公司总裁柳青就指出,互联网出行市场的空间和想象力依然巨大,市场依然处于高速成长期。此前柳青在刚刚加入滴滴的时候就曾经表示,滴滴会进入更多的出行市场。老冀认为两家公司完成整合之后,将会腾出更多的精力,围绕用户的出行需求布局更多的创新业务。
未来能否杀出新的互联网出行巨头,还要看哪家公司能够深刻挖掘并满足用户的出行需求。在互联网这个行业,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