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很多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大会,也参与过一些以元宇宙为议题的沙龙。在我的印象中,把人工智能和元宇宙两大技术同时作为两大议题的大会还没有过,7月27日由微博、新浪新闻主办的2022新智者大会算是开了一个先河。上午聊人工智能,下午聊元宇宙,这样的安排我相信是有主办方的特别用意的。
人工智能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元宇宙则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大技术在融合不同学科、不同技术的同时,它们二者本身也在加速融合。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次大会以“融合生态 价值共创”为主题。不同领域的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走向融合是一种必然,唯有融合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微博增值副总裁原源在演讲中说元宇宙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其核心论据就是AI、AR/VR、NFT等多种技术的成熟和融合,为元宇宙的构成提供了核心要素。这些技术是元宇宙形成的必要条件。就好比大会的嘉宾阵容,他们来自不同领域,做着不同的产品,单拎出来哪一个都不能称之为元宇宙,而当他们共聚一堂时,元宇宙便有了雏形。
有关元宇宙的兴起原因、落地场景和发展前景,与会嘉宾们阐之未尽,我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元宇宙: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过去一年,“元宇宙”是全球科技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特别是去年10月份,Facebook宣布改名“Meta”全面布局元宇宙之后,元宇宙从一个模糊不清的新概念一跃成为科技公司扎堆布局的新赛道,甚至许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传统企业,也趁机炒作话题吸引眼球。
当然更多的企业则在元宇宙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施展拳脚,为元宇宙生态的丰富添砖加瓦。比如参与这次会议的Date Mesh通过数字孪生和XR技术为企业赋能,再比如研发消费级AR眼镜的影目科技为元宇宙提供消费级入口,芯片巨头英伟达则寄望通过“行星级”的算力打造1000多个数字孪生地球……
那么元宇宙究竟是如何从一个陌生的概念迅速形成这种“百花齐放”之态的呢?当我们试图梳理元宇宙的发展路径时,发现并不容易,因为它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发展过程。好比5G之所以为5G,是因为此前有2G、3G、4G技术的一步步积累。但元宇宙不是这样。
我认为对元宇宙,我们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理解元宇宙,一方面关系到元宇宙产业的未来发展。比方所我们知道元宇宙是一个平行于物理世界的虚拟空间,里面有许多虚拟的人和物品,那么它们是如何来的呢?显然不是凭空产生的。
商汤科技数字文娱事业部总经理栾青在圆桌会议中解答了这个疑问。商汤科技是做人工智能的,而人工智能技术一个很重要的应用就是实现元宇宙不同类型物品的生成,把现实场景快速复制到虚拟空间中。栾青的这个解释,对元宇宙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释疑。
微博增值副总裁原源在演讲中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构成元宇宙的核心元素,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好比我们发现某个平台上总是出现自己喜欢的内容,我们知道这是系统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送。明白其中原因之后就会发现很多技术并不神秘。对于元宇宙也是如此,了解它的构成要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技术“祛魅”的过程。
在我看来,“知其所以然”的必要性在于,我们需要一项全新的技术具备可解释性,它的原理、它的发展轨迹,必须能够以某种逻辑来解释,以此来建立一种确定性。包括人工智能也是如此,它的每一步发展都要合乎逻辑,能够解释。其根本在于人类需要确保一项新技术的可靠和可控。
拆解元宇宙:包罗万象,万象更新
在我的印象中,至少有两位以上的与会嘉宾在发言中提到了元宇宙是“包罗万象”的,认为元宇宙未来是无处不在的。就元宇宙的成熟形态而言,的确如此。因为元宇宙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但它同时又连接、融合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虚实结合、以虚强实。
关于元宇宙的定义有很多,原源在演讲中给出了他的定义:“一个跨越数字和物理世界,私人和公共网络,开放的和封闭平台的完整体验。” 要实现这样一种体验,牵涉到的技术之庞杂是可想而知的。这从下午两场元宇宙圆桌会议的嘉宾阵容就可见一斑。
说元宇宙“包罗万象”,我认为至少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涉及到的技术之多。比如AI用以实现虚拟场景快速生成,AR/VR/XR技术用以实现沉浸式的体验,DeFi、NFT技术用以打造元宇宙底层经济系统等等;一方面体现在元宇宙的应用场景之广。比如目前最为常见的娱乐、社交、办公场景,相关产品已经不胜枚举。未来文旅、教育乃至金融等社会公共服务都将在元宇宙中落地。
更重要的一点在于,元宇宙将让所有人成为它的一份子,共同见证、参与它的建设。这是此前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曾做到的。英伟达中国区Omniverse负责人何展在演讲和圆桌会议中反复强调,元宇宙是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包括英伟达在内的科技公司在做的同一件事就是逐步降低元宇宙相关技术的使用门槛,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够成为数字内容的创建者。
我们可以试想,当元宇宙逐步囊括所有社会产业,乃至所有物理世界的人,他们在各自领域丰富着元宇宙的生态,那么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都将被元宇宙所重塑,一切技术都将因为元宇宙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场景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实,元宇宙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可以类比人类文明的起源,我们知道人类文明起源的标志就在于学会使用工具,而文明发展的标志就是生产工具的不断革新,那么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阶段就是使用各种新工具打造一个全新文明的过程。
展望元宇宙:这么近,那么远
过去的2021年被视为“元宇宙元年”。元宇宙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只感受到元宇宙概念的火热,但元宇宙的实际体验和感知却很少。但在产业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对元宇宙的布局已经真真切切地展开了。
“元宇宙完全到来还有多久?”微博增值副总裁原源在演讲的最后如此问道。他的回答是“很快了”。他这么判断一方面是因为真切看到了元宇宙产业链的升级和成熟,已经相关规则的制定和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微博已经在元宇宙产业链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未来微博帐号会升级为数字身份+资产,用户在全网拥有的数字资产都可以通过微博帐号进行升级。
实际上在我看来元宇宙时代已经来了,但我们常常有一种错觉,认为元宇宙不应该是现在这样。就像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所说的那样,“一旦一样东西用人工智能实现了,它就立刻被认为不属于智能。”元宇宙也是一样。我们无法感受到元宇宙,因为我们已经不知不觉地置身其中了。
另外从产业发展周期上讲,从知道元宇宙到感知到元宇宙需要一个过程。现阶段元宇宙产业链条中,ToB端的合作可能更多一些,比如太龙视觉做的就是通过XR技术赋能影视类栏目。这些合作相当于对元宇宙产业的一种启动和推动,最后实现技术的普惠还是需要大平台的推动,而后普通公众才能感知到。
元宇宙这么近,但又那么远。但不论如何,元宇宙时代的全面到来是必然趋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积极拥抱它。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