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年三十,却出了蛇年IT行业最大的新闻:联想集团宣布以29亿美元的代价,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再过两个小时,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和谷歌CEO拉里·佩奇将共同在美国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说明这次收购的原委。
虽然这次收购有点突然,不过从长远来看其实并不算意外。随着三星和苹果的智能手机业务在去年从盛极到走衰,老冀更加坚定了一直坚持的论断:未来的手机市场是属于中国厂商的,而联想则最有可能成为全球手机的霸主!
如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步入了成熟乃至衰退期,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已经高达100%以上,而根据Gartner的预测,2014年中国市场只能手机的渗透率也将达到90%以上。在这么个趋向饱和的市场上,任何手机厂商仍然指望每年销售额都能够实现100%以上的高速增长,显然已经不太现实。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在手机行业,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已经很久都没有出现了。我们再也看不到当年苹果对操作界面的颠覆性革新,也看不到三星让手机的显示精度超越PC的革命性变化,我们看到的只是手机主频和各种硬件配置的缓慢升级,只是各家主流手机厂商都在吃老本:苹果iPhone4成功之后推出了几乎没有变化的iPhone4S,把屏幕做大一点又接着推出iPhone5和5S。三星在Galaxy3之后,也一直缺少重量级的创新之作。
这些都让消费者对苹果和三星的追捧不再那么坚定,而这恰恰也是中国手机厂商的机会所在。根据老冀过去多年观察的经验,中国厂商虽然不善于引领行业革命,却非常善于在行业发展的成熟期后来居上,原因无他,中国独有的成本优势和供应链优势使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当CRT电视步入黄昏的时候,TCL成为全球电视老二;当微波炉在全球快速普及的时候,格兰仕迅速崛起成为老大;当空调在欧美进入衰退期的时候,格力当仁不让地当起了全球老大;当3G之后全球电信市场不再有革命性突破的时候,华为超越了众多欧美同行成为No.1……
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这次联想的收购只不过又是中国故事的又一次重演,只不过尝到了收购IBM、日本、巴西等PC业务甜头的联想,也更善于通过收购来迅速完成产业的快速升级。
与其它中国手机厂商相比,联想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能够非常自信地管理遍布全球的业务,在中国市场上拥有强大的品牌和资源优势,战略规划能力超强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坚决,这三点使得联想有望在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迅速完成对其的整合。老冀预计联想很有可能会复制当年收购IBMPC之后的双品牌战略:一方面通过摩托罗拉品牌全力攻打欧美市场,另一方面则用联想品牌主攻发展中国家市场,最终形成全球的合围。
对于谷歌来说,这也是其围魏救赵之举。几年前对摩托罗拉的那次收购,其实真的不是为了自己造手机,而是希望通过获得摩托罗拉的众多专利构建更好的安卓生态系统。通过这几年的布局,谷歌的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目前安卓在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中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80%。下一步,该是放手发展谷歌移动服务(GMS)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有着摩托罗拉这个“私生子”反而会引起其他手机厂商不必要的担心,尤其是在安卓上占据了领导地位的三星已经准备在今年的巴塞罗那电信展上推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Tizen了。
这个时候卖出摩托罗拉,一个当然是让所有手机厂商放心谷歌自己不会再做硬件,另一个就是扶植联想制衡三星了。当然,联想也很好地利用了谷歌的这个微妙心态,未来将与三星一决雌雄。至于苹果,别看现在这么强大,由于公司基因先天的封闭性,未来注定会成为高端市场的孤独守望者。
而对于目前与联想旗鼓相当的其他国内手机厂商如华为、中兴、TCL、酷派、小米等来说,联想的这次收购虽然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却也未必都是坏事,因为从这个事件中他们也能够看到自己冲击全球智能手机宝座的希望。谁说苹果和三星就不可战胜?
我在百度百家安了个新家,欢迎大家常来看看!
(作者简介:冀勇庆,中国企业家主笔、财经作家,长期关注中国企业独特的商业生态和商业模式,至今活跃在新闻采访第一线,全力为您订制所需的资讯。个人微信公众号:it-reporter,个人博客:华为的世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