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
机器人时代真的要来了?
马斯克一年前狂言量产的“擎天柱”机器人,很可能2个月后就要亮相了!
01
马斯克热炒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机器人时代真的要来了?
在2021年8月19日的人工智能日活动上,马斯克在现场讲话中表示,他不但要上火星,还要进军机器人领域,誓言造出智慧型的人形机器人,他还把这些未来的机器人命名为Tesla Bot。今年6月21日,马斯克又在推特发布了他“造人”计划的最新进展——Tesla Bot的原型机将被命名为Optimus,而且非常有可能在9月30日的特斯拉AI日(AI Day)上与世人见面!
Optimus这个名称,来自于知名动漫《变形金刚》中的主角“擎天柱”。这个触动无数人集体回忆的命名,立刻就在全球科技迷、动漫迷和普通网民中引起巨大关注。无数人对智慧机器人形象的想象、以及对科技发展的憧憬,瞬间带动马斯克、Optimus这两个词汇成为全球性的热搜话题。根据特斯拉方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即将露面的“擎天柱”与人的外形外貌会很接近,其身高大约为1.73米,脸部有一块用于展示信息的显示屏,能用8个摄像头探测周边情况,并且能以差不多10公里的时速跑动。这个充满科幻感的“变形金刚”,不但引发了普通网友的热议,更是在整个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AI产业中成为关注焦点。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将研发制造人形机器人的项目,放在了新能源车企业特斯拉的旗下(而不是SpaceX这样的太空相关平台上)。也就是说,“擎天柱”不仅仅是一个科技上的探索,更是一个严肃的商业规划。对此,马斯克特意在1月份的财报电话会中强调:“开发‘擎天柱’是比做汽车更重要的业务”。
特斯拉的“擎天柱”在普通网民中引发的是好奇、憧憬和热议,而在AI、机器人产业中带来的却是商业机遇和产业新趋势。1年多时间里,从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到声称“擎天柱”即将露面,马斯克的一系列“造势”给市场注入的信息就是“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商业应用”。这个信息在马斯克本人庞大网络流量和行业地位的驱动下,直接在金融市场上也引发了巨大回响——由于Optimus“擎天柱”相关消息的推动,机器人概念股持续走高,景业智能、埃斯顿、江苏北人、江苏雷利等涨超5%,巨轮智能更是一度拉升,股价在6月20日怒涨481%。
业界不少人更是惊呼:“造人”时代就要来临了!
02
人形机器人结构复杂,Optimus“擎天柱功能能否实现备受关注
在世界科技、产业界的发展历程中,马斯克并非“造人”梦想的首创者。早在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就开发了世界首台人形机器人WABOT-1。从那时起到现在的50年间,各国学界和产业界在不断推出更新迭代的人形机器人。例如,2000年10月,日本本田研制出来仿人机器人ASIMO,在各种展示和科技试验岗位上,一直工作到2022年3月底才正式退役;2016年由汉森机器人技术公司开发的类人机器人“索菲亚”,甚至被沙特阿拉伯授予了公民身份;而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波士顿动力公司,则成为21世纪机器人科技的领军者。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Atlas原型机,能做后空翻、、体操、倒立、甚至跳舞,是风靡多年的“网红”,吸引无数注意力。
与这些“前辈”相比,即将面世的“擎天柱”最值得关注的特点,就是要以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进入人类生活领域中,提供诸如店铺经营、捡拾家居用品、购物等日常工作,以“人类助手”的身份来代替人类完成各种体力劳动。按照马斯克的预计,最早一批“擎天柱”将主要代替人类,去从事那些危险、重复、无聊的工作环节。随着技术的成熟,以后的“擎天柱”们将更加实用,甚至能够进入家庭提供更精细复杂的服务。舆论关注的是,马斯克关于“擎天柱”的这个愿景规划,到底能否实现?
从AI、机器人产业的现状来看,当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简单型的机器人在提供各种服务,例如我们在网上购买的“扫地机器人”、以及物流公司实用的分拣机器人、汽车制造企业中运行的焊接和组装机器人等,但这些机器人与马斯克憧憬的“擎天柱”区别很大:一是基本都不以人形状态出现,二是智能水平依然有限,难以提供复杂的服务。而马斯克想要彻底实现自己的梦想,就不能完全照搬现有机器人的设计和技术架构,还必须依靠创新走出新的路径来。
首先,像“擎天柱”这样的人形机器人,必须集成传动、伺服、动力及热管理、控制、环境感知和语音视觉交互等五大系统,才能以近似人类的形态和交互模式出现在人们面前。这就对特斯拉的产业整合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它必须能够在很长的产业链中进行把控和整合,才能综合解决诸如行走算法、手眼协调、AI芯片、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环节,拿出能让人满意的整体产品;此外,如何降低最终产品的成本,也是马斯克必须切实解决的大问题。“擎天柱”要做到较满意的人形以及动作模拟,至少在全身要配置40个控制电机,仅此一项,成本就接近2.5万元人民币,再加上各种高清影像、声音采集传感器,以及负责管理/控制的软硬件系统,以及核心处理器的费用,一台“擎天柱”的单价极有可能达到一辆豪华型城市SUV的水平。
显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成本控制层面上,马斯克想要拿出真正能进入家庭的“擎天柱”,依然还有很多障碍亟待突破。
02
国内汽车厂商会跟进吗?
从产业经济的角度而言,马斯克把“擎天柱”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进行捆绑的做法,是极具启发性的。他在技术上的逻辑很清晰:毕竟,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构架上,本来就与机器人的概念非常接近。两者都是以人工智能AI系统为核心,以驱动器和传感器形成与周边交流和操控界面的高智能设备。所以,能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自然也具备研发生产高智能人形机器人的能力。
对此,马斯克曾经做过的阐述,他表示:自己花了不少时间才意识到,为了解决自动驾驶问题,需要解决现实中的人工智能问题。解决FSD的唯一方法是解决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和复杂的视觉问题。“如果你为汽车解决了AI问题,那汽车就是一个四轮机器人,你可以把它泛化应用到双足机器人上。”也就是说,特斯拉这样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是可以将相当部分智能汽车技术与经验,直接运用到研发人形机器人项目上的。当然,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实现人形机器人的形态和功能目标,无论是在电池续航能力、力控能力、多关节协调控制能力等各方面,都还需要进行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创新突破才行,但从最基本的技术架构上来看,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已经站在高智能人形机器人研发与商业化的门槛上了。
马斯克的“擎天柱”计划,一经公布就成为全球产业界跟进的目标。而“新能源汽车企业造机器人”,也自然就成了全球产业界共同探索的课题。从这些年的发展成果来看,全球最有资格跟进美国新能源和AI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非中国企业莫属——世界新能源车市场的风起云涌,以及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强势崛起,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已经有不少业界人士断言,虽然马斯克在“造人”方面先行一步,但中国版“擎天柱”的出现或已不远!
例如,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小鹏汽车,就已经宣布要进军机器人领域了。7月12日,小鹏汽车生态企业「小鹏鹏行」宣布完成A轮融资签约,融资规模超1亿美元。小鹏方面宣布,鹏行的目标是推出“面向C端的智能仿生机器人”,并希望在未来两年走进家庭,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好帮手。除此以外,像已经明确表示有意造车的小米、以及专注AI技术研发的百度等其他头部科技企业,也都纷纷宣布推出自己的概念产品,抢先在机器人领域布局落子。显然,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中国科技产业,已经行动起来了。
可以预见,在小鹏之后还会有更多国内汽车厂商加入“造人”行列。从创业环境和前景来看,国内科技产业界“造人”的条件是相当不错的——随着BYD、小鹏、理想、以及华为、小米等企业的不断攻城略地,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动力电池、关键传感器部件、智能自动驾驶等相关的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也日渐壮大,涌现出多个世界级领先企业。而根据马斯克和特斯拉的发展经验来看,新能源造车产业链,与机器人产业具有电动、可移动、智能化三大共同特点,完全可以共享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件、传感器、电机、电控、减速机等很多技术体系。因此,不断成长的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已经天然具备了“造人”的条件!
尤其重要的是,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产业链具有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这一优势,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获得了充分验证,未来,中国厂商的这种优势或在机器人产业再次得到验证。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