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阿里云、追一科技抢滩对话式AI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对话式AI这个词听起来或许稍显陌生,但实际上对话式AI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至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无论是智能手机中名为Siri、小爱、小艺的语音助手,还是置于客厅、卧室的智能音箱,亦或是车辆上的智能车载产品,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实现语音操作,背后离不开对话式AI的应用。
除了上述我们所熟知的消费级场景之外,对话式AI在企业级场景的应用也是颇为广泛,比如客服、营销、培训等场景。而随着对话式AI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竞争也愈发如火如荼了。
对话式AI迈入新阶段
在一众人工智能产品中,对话式AI应该是最早实现规模化落地的。而对话式AI产品之所以能够跑在其他人工智能产品前面,则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从技术层面来看,相关技术的日渐成熟,为对话式AI迈入发展新阶段提供了底层支持。什么是对话式AI呢?通俗来讲,机器将接收到的用户语音转化为文本,继而理解文本的含义,然后根据语义生成最佳回答,最后将文本转化为语音模式回复用户。
而在人机语音交互这一过程中,先后应用了语音识别技术(ASR)、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语音合成技术(TTS)、机器学习等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以及支撑对话式AI产品运行的底层技术的发展突破,对话式AI产品的功能、语音识别准确度、智能回答准确性也得以不断完善,对话式AI也实现了稳步发展。
从场景角度来看,多场景的应用,加速了对话式AI产品的落地。具体来看,对话式AI产品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费级场景,另一类是企业级场景。在两大服务场景下又可划分出诸多细分场景,比如消费级场景包括语音助手、智能车载、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领域;在企业级场景,对话式AI产品已经逐渐渗透至营销、客服外呼等多种场景。在此背景下,对话式AI产品落地速度加快。
从需求方面来看,需求端的持续增长,成为了对话式AI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场景的拓展是对话式AI蓬勃发展的一方面原因,消费级和企业级场景需求的双重爆发,也对对话式AI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深入千行百业,同行业的联系也愈发紧密,行业、企业不仅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脚步,也在朝着智能化方面升级。
此外,人工服务成本的攀升以及效率的低下,也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以电商为例,在无促销活动的时候,店铺人流量幅度较为平缓,店铺人工客服也能够逐个回复消息,为消费者答疑解惑。但一旦遇上618、双十一等大促活动,店铺访问量攀升,后台消息数量激增,其中更是不乏一些重复的问题。
面对此情此景,单纯依靠人工客服的力量是不够的,借助AI技术能够解决掉大量重复问题,既提高了效率,又优化了用户体验。因此,随着消费端需求的日益旺盛,对话式AI产品逐渐渗透至多个环节,对话式AI行业实现稳步增长。
阿里云以技术为引
据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对话式AI行业发展白皮书》报告及厂商矩阵图显示,阿里云智能客服在产品功能性、需求覆盖度两大维度均排名第一,领跑全行业。与其他对话式AI厂商相比,阿里云并不能称之为“科班生”,但阿里云能够从众多强劲参与者中成功突围,与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不无关系。
一方面,阿里云深耕技术领域多年,产品技术能力优势显著。阿里云在云计算领域也是居于行业前列的存在,其技术实力自然不容小觑。众多周知,技术是对话式AI产品落地、运行的基础,而AI领域也是阿里达摩院的重点发力领域之一,并且已经取得了颇为亮眼的成绩。有达摩院技术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底层技术支持,阿里云在对话式AI领域也是逐渐显露头角,甚至实现赶超。
据IDC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市场研究报告-2020》显示,阿里AI在语音语义领域表现强劲,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达96.6%,在中国主要语音语义厂商中排名第一。另据IDC发布的《IDC MarketScape全球对话式AI平台厂商评估报告》显示,阿里云智能客服凭借突出的多轮对话能力、低代码可视化操作、自训练的语义模型等技术优势,成为国内唯一入选该报告的厂商,并且取得了Major Players的位置。
另一方面,阿里集团本身就覆盖多种业务场景,在诸多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阿里在电商、金融、运营商等领域均有涉及,更能够洞察企业需要,能够针对不同行业面临的不同难题,推出符合企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和对话式AI产品。比如,早在2016年阿里就推出了人工智能客服——阿里小蜜来分担人工客服的日常工作,解决非复杂、重复性问题,减轻人工客服压力。
此后,阿里云深入行业,相继推出了交通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新零售智能客服解决方案、智能客服解决方案等,为不同行业企业提供不同服务,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与此同时,阿里云智能客服的行业覆盖范围也得到进一步的扩展,能够根据不同的经验积累、用户需求,完善产品功能、持续进行产品创新。
追一科技以产品为媒
对话式AI领域参与者众多,当前的主流厂商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IT互联网巨头厂商,还有一类是AI语音技术厂商。与互联网大厂相比,部分创业型厂商在资金、生态、客户资源等方面稍逊一筹,但不少厂商仍然凭借着差异化策略布局对话式AI领域,并在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据字母点评发布的《2022中国对话式AI采购指南》,追一科技凭借在对话式AI行业产品技术与行业实践的深厚积累,入选《2022中国对话式AI采购指南》核心供应商。
一来,追一科技持续进行技术研发,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不断优化客户体验。作为一家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是立身之本,而追一科技也十分注重技术投入和产品研发,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多年来,追一科技一直专注细分市场、聚焦关键技术,持续攻坚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多模态AI等技术,而有赖于追一科技的持续技术研发投入,追一科技也是收获颇丰。据悉,追一科技拥有180多件专利,80多项软件著作权。
二来,追一科技不断完善产品矩阵,在通用和垂类场景均有所布局,通过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在对话交互方面,追一科技推出了具备文本对话交互能力智能在线机器人Bot、能够自动电话外呼和应答的智能语音机器人Call以及多模态数字人Face;在分析协同方面,追一科技陆续推出了智能分析机器人See、智能助理机器人Pal以及智能培训机器人Learn。而产品矩阵的不断完善,也扩大了追一科技的服务范围,竞争力也有所提升。
在丰富产品的同时,追一科技也深度结合行业和场景,推出与之相对的解决方案,助力传统行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体来看,在行业解决方案方面,追一科技在银行、保险、券商、汽车、地产等行业均有布局;在场景方面,追一科技的解决方案覆盖了营销、办公、服务等场景。
而深度结合行业的追一科技也在金融、政务等诸多细分场景赢得了不少客户的青睐,成为诸多企业的合作伙伴。据了解,追一科技AI商业化应用已经深度覆盖金融、政务、运营商等领域,其中在金融领域尤为出色。具体来看,追一科技服务了前20强银行中的70%,前10名保险公司中的50%,AA级券商公司的47%。
难行的新阶段
据字母点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对话式AI平台市场规模达到32.3亿元,预计2021年达到50.5亿元,与2020年相比增长56.3%,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从增速来看,对话式AI领域仍然蕴含着较大潜力,并且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对话式AI的渗透速度有望加快。但不可否认,即便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话式AI行业也仍受难题桎梏。
一是,对话式AI领域仍有技术难点亟待突破。相较于之前,支撑对话式AI产品的底层技术已经实现了长足进步,却也并非尽善尽美。以对话式AI应用最为广泛的智能客服领域为例,虽然智能客服的应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放人工客服压力,但受技术因素影响,智能客服的智能化程度仍然较为有限。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智能客服问题解决能力的受认可度不容乐观,有超过半数的用户(57.9%)指出,智能客服只帮助他们解决较少问题甚至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此外,语音情绪的识别也是一大难题。众所周知,人类的语音表达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即便是完全相同的一句话,但由于表达者情绪的不同,语句所表达的含义也不尽相同。虽然当前的对话式AI产品已经能够根据上下文理解语义,并且给出最佳应答,但在情绪的感知方面,对话式AI还是逊色于真人服务者。倘若语音情绪的识别无法突破,也将影响对话式AI的落地应用。
二是,对话式AI产品逐渐趋同,同质化竞争加剧。对话式AI厂商数量的增多,虽然会加快行业的发展速度,但同样也会滋生产品同质化问题,而产品趋同也会降低对话式AI厂商的差异性,从而加剧对话AI厂商的竞争难度。以最近爆火的数字人为例,得益于元宇宙概念的带动、资本的助推,数字人行业引得大量玩家入局,不少对话式AI厂商也布局于此,推出自己的数字人产品。显然,从长远角度来看,对话式厂商打造差异化产品势在必行。
科技改善生活甚至改变生活,对话式AI产品的落地应用实打实地为行业、企业乃至个人的生活,带来了效率、快捷与方便,然而智能客服不“智能”等问题也是真切存在的。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各路对话式AI厂商深耕于此,技术等难题也总有攻破的一天,届时对话式AI行业或将再度迈入新阶段。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