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七宗罪,将是场零和游戏

精彩2014,尽在微天下,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号(信海光微天下gongzhonghao001)

“用嘀嘀叫车。上车后司机问你装快的了没有,我说有。司机说你用这个再下一个假单我来接,我们一起赚这两个冤大头的钱”。

以上是一个被狂转的大V的微博,它和最近在网上大量流行的、关于用打车软件赚钱的各种“攻略”讲的其实是一件事:乘客与出租车司机如何互相勾结,钻打车软件发放补贴的空子,牟取私利。

一些媒体也对传播这些作弊技巧津津乐道,有人则批评媒体说应该有下限不应该教唆读者牟取不正当利益。而一切的根儿,则起源自中国市场上两大手机打车软件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烧钱乱战。本周,打车软件间的烧钱乱战继续加码。继嘀嘀打车宣布再砸2亿元补贴之后,快的打车宣布再投5亿元用于奖励。它们传出的信息是:当冤大头,我愿意。

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打车软件们真的在当冤大头吗?当然不是。首先,它们烧得起钱。上帝的孩子都有枪,是因为每个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大神,滴滴背后站的是巨头腾讯,快的背后藏着阿里。它们之间的战斗其实是2014年BAT网络世界大战的局部缩影,是腾讯和阿里导演的“代理人战争”,是一场赤裸裸的拼爹游戏。

如果是单纯嘀嘀和快的之间的叫车软件竞争,没必要烧钱巨亿,但如果变成“快的+支付宝”和“嘀嘀+微信支付”的对垒,性质就变了,变成巨头之间的不计成本的网络圈地运动,它们竞争的其实不止再是打车市场,不再是为了未来在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进行交易抽水这种盈利模式,不再是为了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而是着眼于互联网金融“这盘大棋”。

它们把司机看成最好的推销员,以超额的奖励撺掇他们去诱因消费者使用支付宝和微信进行打车交易,看在钱的份上,如果消费者不掌握移动支付技巧,司机还会谆谆善诱的进行教导。从表面上看,每单交易巨头补贴二十、三十块貌似很亏,还容易被“不良乘客”钻空子,但如果考虑到当下移动互联网业每增加一个用户的平均成本,“雇佣”出租车司机当教员的喜剧效果,巨头们会发自内心的呐喊:都来拿补贴吧,我愿意!

按五十块钱一个用户算,如果五十亿能为微信或支付宝增加一亿个铁杆用户,这效果简直太超值了。如果再考虑到腾讯和阿里在在养成用户移动支付习惯方面,在宏观上利益的一致性,甚至可以把这种烧钱看作一种“共谋”。

所以,在短期内,叫车软件之间的烧钱大战不会结束,也烧不到头,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巨头们烧钱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叫车”。

以上是从互联网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叫车烧钱大战”。但如果从消费者利益分析,却会发现,尽管巨头之间的竞争会在短期内给乘客与司机以超值回馈,但一场已经出离了叫车行业的竞争,一场不以叫车为促进目的的竞争,早已悖离了当初叫车软件推出的初衷,一款不再以打车为生存目的的打车软件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于是乱象不可避免的涌现了。以下总结了叫车软件的“七宗罪”(七种乱象)。

“司机与乘客合谋造假赚两个冤大头的钱”是其一,你可以谴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但这主要责任其实不在乘客和司机。悬金于室外而无防护,露点于郊野且抛媚眼,罪案如发生固然因路人不轨,但“受害者”也有教唆之责。

乱象之二,骚扰乘客。打车本来是个较为舒适的公共交通出行行为,在出租车不断涨价的过程中,“砖家们”也一再强调出租车要拼服务而不是拼价格,但现在司机每个人都装了一两个甚至三四个打车软件,不停播报叫车信息,令人烦乱。

乱象之三,影响交通安全。为快速“抢单”,司机需要经常看手机屏幕、进行相关操作,还要打电话与约车乘客联系,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开车,存在安全隐患。

乱象之四,变相议价。加价约车其实质就是变相议价,而禁止议价本来是出租车行业为了保护乘客权益设计的行规、法规。急打车者或有钱人或许会说我有钱我加价我愿意,但损害的却是其他乘客的利益。

乱象之五,变相拒载。为防止拒载出租车司机在拉客时是不能事先询问乘客目的地的,但乘客在使用打车软件时却必须把目的地告知司机,由司机决定是否接单,这本身就是给予了司机挑活和拒载的权力,损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权益。

四、五两乱,都表现在打车软件正在以丰厚福利“惯坏”出租车司机。

乱象之六,加深了信息鸿沟导致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其道理跟用于12306的抢票软件一样,谁用谁沾光,不用就打不着车。现实中,的哥专拣“软件客”,路边招手打车市民半小时遭十几辆的士拒载的事情屡见不鲜。乘客有没有不用打车软件的权力?那些没有能力拥有、使用智能手机的底层乘客怎么办?

乱象之七,以巨额补贴为特色的烧钱大战推高了行业竞争门槛,没有钱,创新企业也活不下去。中国最早创新推出打车软件的是摇摇招车,但这家企业因为爹地不给力,据说已经停止了大部分城市的叫车业务,被迫转型做公交车的WIFI盒子服务。

事实上,从长远看,在一个出租车服务供不应求的市场上,软件打车本身就是一个零和游戏。因为打车软件解决不了路况,也增加不了车辆,甚至也减少不了空驶。不妨按最理想的状态,假设所有人都使用了招车软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车还是那些车,打车的人还是那些人,打车只不过从谁先招手变成谁先接单。

招手与最近的出租车达成交易其实是最直接最经济的交易方式,但换成软件,经过移动互联网倒了一手,变成谁先接单谁交易,则可能产生类似“脱裤子放屁”的结局:最近的空车从身边擦肩而过,去接另外的单,接到单的出租车则从远处驶来......听说过经济学家吃狗屎的段子没?更坏的结局则是,所有的司机都去抢远活大活,距离近目标堵的乘客则只能,不停加价,不停加价......

或许会有人弱弱的问:那么,如果在一个出租车服务供大于求的市场上呢?废话,出租车供大于求,还用打车软件干啥,招手就行啊,司机巴巴地赶过来。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4-01-27
打车软件七宗罪,将是场零和游戏
精彩2014,尽在微天下,欢迎关注作者微信号(信海光微天下gongzhonghao001)“用嘀嘀叫车。上车后司机问你装快的了没有,我说有。司机说你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