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折叠屏能否治愈年轻人的“换机焦虑”
文|智能相对论
作者|佘凯文
前些日子,有关智能手机又双叒叕卖不动了的消息再一次冲上话题榜前列,聚焦的是这届年轻人不怎么换手机了。时间往回倒几年,绝大多数年轻人不说一年一换,两年换一次手机也算是常态,如今他们平均换机周期已超31个月,媒体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年轻人的“换机焦虑”。
与此同时最新数据显示,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跌势不止”,种种情况都表明,智能手机行业在2022年不会好过。
然而即便如此,也挡不住品牌们新机发布的热情,华为、IQOO等品牌陆续爆出新款。但最值得关注的还是vivo首款折叠屏X Fold的高调亮相。折叠屏产品已经成为现阶段各品牌“主力”,而“折叠屏”赛道如今主流玩家中仅剩苹果还未下场,那么“折叠屏”能解决年轻人的“换机焦虑”吗?
折叠屏能否安抚 年轻人的“换机焦虑”?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不常换手机了?是他们念旧吗?当然不是。
在各种“换机焦虑”中,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麻烦”。通讯录、相册、wifi、各种账号、银行卡绑定、各类NFC设置,换机后的“机生重来”让他们相当头痛。
其实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不少云储存产品都能实现手机内容的一键备份,换机后再一键下载,绝大部分内容都能搬家。但是5元每月的费用又是一个问题,毕竟购买音乐、视频会员他们都不乐意,何况一年也用不到一次的云备份?
其次是价格。想当年4、5千元就能拿下智能手机旗舰款,而现在但凡被称之为“旗舰”就起码6k起步,再加上厂商的精准刀法,让旗舰款也难逃阉割。如今的安卓系统已大为进化,只要使用得当,用个3、4年没点问题,充其量就是换个电池再战两年。省吃俭用“换新机撑面子”,年轻人已不需要了。
最后是创新。这是一个老问题了,即便没有出现换机焦虑。“功能上的小改、外观上的微调”,在手机性能的当打之年再出全价换一台“差不多”的手机,不禁让年轻人思考到底值不值。
那么目前被厂商力推的折叠屏呢?它能打破年轻人的换机焦虑吗?先从市场方面来看,在整个智能手机大环境下挫之时,折叠屏产品却呈现逆市之姿。数据显示,自去年下半年起折叠屏手机销量飙升,2021年的全年出货量达到了900万台,实现了309%的年同比增长。
当然,对比全球13.5亿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折叠屏销量占比仅为0.6%,不过这也正是折叠屏的优势所在,巨大的提升空间,让各大品牌“趋之若鹜”。
可当折叠屏直面“麻烦”、“价格”、“创新”这三个问题时,其实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不过价格方面折叠屏已经出现松动,刚刚发布的vivo X Fold售价8999起,加上换机折扣还能更低。更早之前的OPPO Find N更是将价格压到了8000以内,对比最初三星、华为折叠屏手机动辄1万好几的售价,价格已下探不少,有专家预计后期随着压缩毛利率、压缩成本,再加上出货量上调,会带来整个供应链效率提升,折叠屏最终价格还有下降空间。
所以,折叠屏想打动年轻人,最主要还是将依靠“创新”。不可否认,折叠屏是智能手机产品自全面屏之后最大的亮点,虽然诞生之时,一定程度上是各大手机品牌在硬件创新领域“卷不动”了,所寻求的一种另类突破,但事到如今一方面有着三星的“言传身教”,提醒着各路玩家折叠屏是有市场需求的,另一方面通过vivo X Fold的发布会也能看到,折叠屏的创新确实在持续。
因此哪怕并不看好大屏手机的苹果,也不得不投入其中,可见品牌方对于折叠屏的态度也不再是“玩玩而已”。
也有人会说折叠屏不过是4年前的“老故事”,跑了4年占比仍不到1%,凭什么还能支撑新故事?其实不然,关于折叠屏的竞争或许才刚开始。
竞争加剧, 当折叠屏不止“尝鲜”
为什么说当前品牌对折叠屏的态度不再是“玩玩而已”,这点从折叠屏的更新速度上便可见一斑,从2018年柔宇的首款折叠屏产品开始,到今年年初已经有18款产品面世,且仅在2021年就多达7款。此外,大规模的创新也开始加速“登录”折叠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加速,这就与当前高端市场的竞争密不可分。尽管没有厂商曾明确说明,但显然折叠屏已经被他们视为突破高端市场的路径之一。究其原因,国内高端市场在失去华为后,被苹果“欺压”已久,然而仅靠“普通”机型还是难与苹果一战。
Counterpoint报告显示,2021年的中国手机高端市场,苹果的市场份额同比上涨8.1%到达63.5%,而安卓阵营占比仅为36.5%。
从刚结束的vivo发布会上也能感受到,前一秒还在试图通过微信双开“抢夺”苹果用户,后一秒又宣传大屏驾驭股票投资场景更有优势从而将客户群体瞄准到金融玩家,而这些用户都是高端购买力的代表。
只是当前想依靠折叠屏制霸高端市场,依旧还存在两大原生问题,即“折痕和体验”。关于折痕的吐槽已经无需多言。而换屏所带来的昂贵费用,也让用户直呼“修不起”。
至于体验,从本质上看折叠屏不过也是一个可实现屏幕折叠的手机,完全可以参考其他智能手机的要求,无非重量、屏大小、功能、应用等等。之前折叠屏被视为“鸡肋”,除了那些常见的硬件问题,关键在于缺乏内容,好在现阶段有关“折痕和体验”的弊病正在被逐步解决。
不得不说,这是在“行业内卷”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例如刚刚发布首款折叠屏的vivo,作为国内最后一个发布折叠屏产品的主流玩家,就必须要有“亮点”支撑。vivo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了诚意,无论是采用了航天级浮翼式铰链、还是UTG超韧玻璃,亦或是“锆合金”液体金属的加入,都是在解决折痕问题,据vivo公布的数据显示,其首款折叠屏X Fold是全球首个通过莱茵30万次无忧折叠的产品,以每天80次的折叠次数使用,产品寿命可达10年。
在解决体验问题上,折叠屏玩家也呈现出“前赴后继”之势,如OPPO Find N专门打造了“折叠屏专属定制”专区,针对“一键多搜”、“悬停模式”、“驾驶模式”适配了诸多定制化应用供下载。而vivo也算是下了苦功夫,从发布会来看在应用适配方面,深入到了金融、社交、游戏、视频等各个行业,并与相关企业都开始了定制合作;在单机体验上,将屏下指纹技术首次搬到了折叠机上,成为全球首个双屏指纹解锁折叠屏手机;在充电环节,也配备了全球首发搭载50W折叠屏无线闪充。
但是,对于折叠屏产品不可忽视的两个维度“厚度和重量”,即便是最新发布的vivo也没有任何提及,可见在这一块的突破依旧任重道远。
OPPO在推出Find N时,提出“从尝鲜到常用”的口号,而vivo则将X Fold的诞生视为折叠屏2.0时代的开始。无论怎么表达,想让折叠屏产品真正走向普及,显然路还很长。在此之前,随着玩家的逐渐下场,行业竞争又会出现哪些变化?
“后到者先得”? 折叠屏会遵循这个“潜规则”吗?
在智能手机赛道一直有一条“潜规则”,即“后到者先得”,特别是在产品更新换代的大周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例如苹果抓住了智能机的风口,推翻了风头无二的诺基亚;华米OV顺应互联网的浪潮,替代了国内“中华酷联”的领先,这些都算得上是“后到先得”的例子,如今智能手机市场最大的变革就当属“折叠屏”,这个历史会不会重演?
而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最积极的玩家莫过于三星,从Galaxy Fold开始基本保持着一年一更的频率,最新的Galaxy Z Fold 4也被爆出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而与之相对的除了还未发布折叠屏的苹果,最晚的就是研发了4年的vivo X Fold。
折叠屏到底是需要像三星一样的快速迭代?还是需要像vivo一样的精雕细琢?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先跑的三星无疑是占据了优势,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的出货量为260万台,同比增长480%,其中三星份额最高,达到了93%,华为排第二,份额为6%。国内方面,则是以华为、三星为主的两强格局,去年1-11月华为折叠机销量54万部,市场份额56%;三星折叠机销量32万部,市场份额33%;小米以7万部的销量位居第三,市场份额8%;MOTO和ROYOLE(柔宇旗下柔派)份额分别为2%和1%。
以这个市场份额来看,对于新进入者而言还是有机会的,首先华为作为国内的最强势的折叠屏玩家,其产品已经开始受到质疑,在今年315期间就有报道称“近2万华为手机折叠屏故障频发,维修成难题”,而过高的售价也形成限制,如华为竖向折叠机P50 POCKET,8699的售价,相比对标的三星Z FLIP系列整整高出近2000元。
再看三星,三星手机多前开始在国内便以进入低谷,想凭借折叠屏“东山再起”不太容易,三星的颓败并不是产品问题,当前三星在国内折叠屏市场依旧保持较高的市场份额也仅仅是因为竞争还不够充分,如今当OPPO、vivo这些玩家进一步跟进,三星的份额有被瓜分的可能。
接着便是荣耀,荣耀同样作为“后来者”但这手牌并没打好,从发布之初至今一直官方都一直处于缺货状态,但加价就能从黄牛手上购得新机,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操作。从某电商平台上看,2000+的销量足以说明消费者对于荣耀的折叠屏已经没了耐心,即便送茅台也不好使。
而苹果与小米所遭遇的问题差不多,前者是还没产品,据传苹果的首款折叠屏手机可能要等到2025年,而小米则是缺新品,目前市场只有一款MIX Fold很难应对来自各路玩家的左右夹击。
最后便只剩下vivo和OPPO,他们的优势在于汲取了许多“前辈们”的经验,看到了折叠屏产品的不足,像vivo在发布会上直言“晚了一点,但(体验)好了很多”,当然是不是真的好了很多还需要留给市场验证。至少,从目前来看,市场体量还没打开,他们也并不算“赶了个晚集”。而劣势的话则在于已经被其它先行玩家瓜分了部分潜在用户,折叠屏最终用户的天花板在哪还没人知道,但现阶段就愿意尝试折叠屏的用户肯定也不会太多。
所以,无论是想依靠折叠屏产品突破高端市场,还是通过折叠屏的创新性缓解年轻人的“换机焦虑”,一切都还才刚刚开始。至于在折叠屏赛道后来者先到的“潜规则”还会延续吗?从当前赛道的竞争情况来看并非没有可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