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给服务机器人泼一盆冷水
作者 | 李北辰
来源 | 鲸落商业评论
技术变革之快,总是超乎保守者的想象。
大概始于2015年,各种服务机器人就如雨后春笋般集体涌现:带轮的,带屏幕的,带手臂的,带托盘的;会送餐的,会做粤菜的,会接待的,会做咖啡的……这些机器人们宛如一场智能时代的“物种大爆发”,恍惚间让人误以为“未来已来”。
众所周知,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机器人可被粗略地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尽管在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人力成本不断上扬,机器人单价日渐下调等合力作用下,几年前开始中国就已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销售市场,但在很多人看来,相较于已初步产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当前中国机器人创业的先机会发生在服务领域。
数字也印证了这一点。
服务机器人自有融资记录以来,融资事件合计发生815起,融资金额近960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服务机器人赛道相关融资事件达113起,融资金额超440亿元,已远超往年融资金额。
不过,尽管市场增速很快,但过去几年,整个服务机器人产业仍然一直在规模化应用的边缘反复试探。
服务机器人奔走在现实与科幻之间,亦徘徊在“有用”和“无用”之间。科技媒体描绘的“机器人时代”,总在若隐若现,却迟迟不来。
这又是为什么?
降本增效优势不明显
简单来说,就像我在《服务机器人,究竟是不是“刚需”》一文中所言:“每个行业在面对服务机器人时,都需要在真实需求,替代成本,智能程度,和大众习惯等约束条件之间,觅得一个商业平衡,这让其很难在短时间内规模化落地”。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目前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仅为3%-5%。
这也与人们的日常直觉相符,某种程度上,现阶段的服务机器人更像是“吉祥物”,它们高调地游走在商场,餐厅,酒店,公司前台等场景之间,给往来的客人增添一丝惊喜,却也仅仅是惊喜。
譬如在餐厅,送餐机器人恰似一株移动的花朵,供人观赏,被人赞叹,但大多数情况,最后给你送餐的,依旧是人,你期待的,也依旧是各种人性化服务,这意味着,越高级的餐厅,越排斥服务机器人。
在商场电梯口,你肯定见过指引机器人,甚至“碰”过它,但除了为现实增加了一点科幻感,很多人都没真正“用”过它,当人们想在商场寻找某个品牌时,还是更倾向于随便找个人问问。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现阶段服务机器人“降本增效”的优势还不够明显。
纵观目前的机器人市场,功能完善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售价在几千至几十万元不等,采购后能够正常服务约3至5年,部署成本略低于一二线城市人工成本,但并不显著。
根据亿欧测算,在几种主要场景中,清洁机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约为3.7-6.3万元/月;终端配送机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约为0.6-2.4万元/月;讲解引导机器人的替代成本上限约为0.6-1.4万元/月。
至少在理论上,企业对服务机器人的最大用途就是降本增效,所以抛去镀在机器人身上的营销属性不谈,只要企业一旦觉得机器人比人工更省成本,就会为它们买单。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国际机器人联盟的数据显示,在全部专用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里,物流机器人是最大的增长引擎。因为物流几乎是对“降本增效”最敏感的行业,无论是运输,仓储还是配送环节,整个物流产业链几乎都正在被你所熟知的各种新技术加持。
我相信未来几年,这种增长也将发生在其他“效率为王”的领域,但其中是否包括商场,餐厅,酒店,前台等需要更多“人性化”服务的领域,尚且存疑。
落地的约束条件
真正的问题是,除了像物流这种疯狂追逐降本增效的领域,服务机器人若想在其他场景落地,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我看来,唯有满足一定约束条件,服务机器人才能确定性地为人类增进福祉,这些条件包括:1,场景相对封闭;2,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较高;3,不太计较成本。
有人问了,现实中有这种场景?
有,举两个例子。
如你所知,服务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功勋卓著,它们临危受命,被用来承担递送化验单,送药,送餐进隔离区,回收医疗垃圾等工作,既降低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概率,也减轻了他们已经十分沉重的工作量。
发现没有?面对最封闭的场景,最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最无需计较成本的现实需求,服务机器人第一次真正成为英雄。
再比如,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堪称一场现实版的“机器人总动员”,从冬奥村到各比赛场馆,巡检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消杀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机器人,向外界诠释了在不太计较成本的条件下,服务机器人能够达到的成就。
但问题是,现实中又有多少满足上述约束条件的场景呢?
所以依我之见,倘若现在就断言说服务机器人市场终会“爆发”,或许为时尚早。
嗯,过去几年,疫情和冬奥会等特殊场景的出现,让波澜不惊的服务机器人行业,荡起了绚烂的浪花,我不知道它未来会有多高,很可能非常高,甚至掀起巨浪——比如很可能出现某种技术变量,让未来服务机器人在商场和餐厅等各个场景都能降本增效,遍地开花。
倘若真是这样,那么希望我这篇文章泼的凉水,都能淹没在未来服务机器人爆发的惊涛骇浪之中。
作者:李北辰(微信公号:鲸落商业评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