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大面积推广数字货币?
日前,大热话题非“数字货币”莫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哦,数字货币,或终将取代纸币。正如现在的纸币取代了金银、铜钱、牛猪羊等更早期的商务流通媒介。诚然,很多人对于精美的毛爷爷纸币,非常得眷恋不舍,但是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加上,新冠疫情带来的社会变化,数字货币大概率会成为未来主流的交易手段。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报告显示,65个国家经济体的央行中,大约86%已经开展数字货币的研究,正在进行实验或者概念验证的央行比例从2019年的42%增加到2021年的60%。可见,推广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都已经提上日程,也是一件挺困难的事儿。
数字货币(试点版)App已经上架IOS App Store和 Android应用商店,试点地区包括深圳、苏州、雄安、上海、西安和北京、张家口等地区。一些敢于尝鲜的市民已经开始使用“数字货币”支付。鉴于同样需要在手机App上操作,很多人不禁疑问:流程大同小异,数字货币和微信、支付宝有何区别呢?
数字货币,到底是什么?
数字货币和微信、支付宝里的钱,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要知道,微信、支付宝里的钱并非货币,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些“支付渠道”而已,而数字货币在本质上是法定货币,只是以“数字”的形式存在而已。所以,远远看上去和微信、支付宝里的钱,表面相同,骨子里却不是一回事儿。
在官方的定义中,数字货币的概念比较烧脑。
其实,数字货币是由中国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功能。而且,数字货币同纸钞、钢镚等现有货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支持可控匿名。首先,这个概念里着重强调的是法定货币,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数字货币定位于M0,也就是流通中的现钞和钢镚,流通起来属于一种“现钞支付”,而非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网络支付。目前,数字货币尚处于试点阶段,体系尚不完善,依旧需要各种卡向数字App的钱包充值,而等到数字货币系统完善之后,央行就会直接“数字化发行”货币。届时,大家的工资将会以数字货币的方式,直接存入数字钱包,而不需要依托任何实体卡作为转账介质。
基于如此定义,数字货币的载体和应用场景也应是多元化的。比如,因为智能手机太过于流行,试点版也是依靠App来完成,所以很多用户先入为主地认为:数字货币只存在于手机上,但未来可以承载数字货币的,可不仅仅是手机,包括电脑、车载系统、柜员机等任何具有“智能性”的终端都可以承载数字货币。这意味着,当数字货币开始大面积普及时,一种新型的“钱包终端”可能会应运而生。毕竟,现有的iPhone承载着太多的生活内容,如果能够把重要的“货币”,存于一个专属的数字钱包内,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数字钱包终端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用场景,比如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或者语言不通的外国友人,数字货币普及之后,到处都是可用的终端,消费者可以随时利用指纹和人脸识别完成支付。尴尬的是,如此操作依旧好像移动支付,更棘手的问题在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已经非常普及,数字货币的必要性究竟有多少,而又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完成推广呢?
新派支付,数字货币如何推广?
众所周知,推广数字货币代表着管理者的意志,比起纯商业化的推广相对容易,管理者完全可以通过一纸禁令或者一项法规来大面积推广,正如2022年3月份之后,个人的微信、支付宝收付款码将会停用。政策收紧带来的市场空间,势必会腾挪给数字货币。但是现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高度文明的状态,任何管理者都不会去做“反人性、反民声”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数字货币需要给交易带来新的便利,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现在,中国的移动支付非常流行。如此情况,在通常的讨论中,可以说是中国的大优势,但在数字货币推广的讨论中,发达的移动支付却是障碍。
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习惯移动支付,这得益于腾讯、阿里巴巴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商业模式上的成功。回想在2014年之前,我们觉得现金和实体卡是比较稳妥的支付方式,消费者几乎不敢把自己的“主工资卡”,和支付宝、微信做连接。但一场场O2O大战,涉及网约车、外卖、快递等行业,使得中国消费者快速培养起移动支付的习惯,尤其是滴滴和快的的补贴大战,更是品牌推广的经典案例:用户为了抢到补贴,自觉注册,单个客户的获得成本仅有18元。而且随着时间推移,大家之于移动支付的风险疑虑渐渐消退。难怪有人说:正是中国O2O商业的烧钱大战,烧出了中国移动支付的大火。
如今再看数字货币,已然没有条件再走“移动支付”的推广之路,况且,现有的落地终端,包括手机、刷脸、指纹等设备,都是围绕支付宝和微信建立起来的。要想快速地切换,绝非容易的事情,短期之内,即便数字货币成熟起来,也要和纸币、第三方支付共同存在。事实上,数字货币要想大面积推广,除了需要强烈的行政力量之外,更需要找到消费者的痛点。比如,现在手机信号并不是全部满格,一些旅游景区、地下室无法完成支付,所以,数字货币双离线支付功能就是卖点之一;而随着数字货币载体日益普及,消费者也有希望摆脱手机的控制;另外,现有的第三方支付能够轻松地获取消费数据,从而谋求更多的商业利益,有些推送令用户非常反感。而数字货币的特点之一,就是更注重隐私的保护,每一笔资金的流向都会被记录,但只有相关部门才能查看: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又能很好地规避隐私泄露。
总之,面对新鲜事物,普通人也应该大胆尝试,主动适应,顺势而为。否则,当政策呼啸而来之时,留给后知后觉者的,只有不适应和百感交集。当然,新事物要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需要想清楚自己所能创造出的新价值。(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