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奶茶和咖啡,二者终有一战
本文概要:咖啡,对于中国消费者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1980年代,以雀巢为首,率先在中国推出的速溶咖啡,让这一西方饮料逐渐进入中国饮料市场。如今,咖啡成为了更具生活化场景,更多风味的饮品,渗透进了日常生活,同时也给创业者们和资本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1、咖啡的背后,是与奶茶截然不同的消费史
2、正值风口的咖啡,已逐渐盖过奶茶光芒?
3、奶茶店卖咖啡,咖啡“奶茶化”,谁是未来?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而关于中国咖啡的饮用史,尚不足200年。
但咖啡与茶,随着时代的更迭,消费的变换,也逐渐在历史的长河里有了新变化。
新式茶饮的兴起,让茶与各色各样的新材料融合,打破了茶的单一,成为年轻人日常出行必备;咖啡文化的普及,则让咖啡馆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
奶茶与咖啡的故事,还将在碰撞中续写篇章。
咖啡的背后,是与奶茶截然不同的消费史
不同于植根于中国茶饮文化的奶茶,发展的背后有庞大的消费基础和流传已久的消费习惯。
咖啡作为异域舶来品,从被认为是“外番”的“黑酒”到成为中国的一大饮品消费品类,一直努力地在中国生根发芽。
1980年代,中国的咖啡市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有数据统计,当时国外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每年100多杯,而中国,10个人都喝不足一杯。
于是,以雀巢、麦斯威尔为首的食品巨头看准了机会,以速溶咖啡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野。这让当时的人们对于咖啡有了新的认识,即咖啡可以作为一种提神醒脑的饮品。这是咖啡完成的第一轮市场普及,为日后咖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0年代,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咖啡带来满足休闲娱乐、熟人社交的“第三方空间”,喝咖啡成为享受咖啡及社交在内的综合体验。
第三空间的定位,让都市白领,追求新奇的年轻人,得以有一个舒适且彰显身份的社交场所,同时也让咖啡不再是装在袋子里的冲泡饮品,而是被演绎成一种真正的咖啡消费文化。
2016-2017年,是咖啡“O2O”+多元化场景高速发展的两年,彼时,以瑞幸为代表品牌的新零售咖啡开始发展,“自提+外卖”、“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拓宽了咖啡的消费场景,迎来了一波咖啡消费的热潮。
咖啡变得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从各色各样的咖啡馆里下沉到日常饮品,咖啡消费又上了一个台阶。
而后,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Z时代消费者的登台,对于咖啡品质追求的进阶,小型精品连锁咖啡店受到热捧。
这种小型精品连锁咖啡店不同于星巴克的快餐咖啡,他们提供更精致的体验和享受,无论是装修雅致的空间,还是白色瓷杯中的咖啡,都给予人们更多的丰富感受。
包括Seesaw、manner等新兴品牌,都是走的这一路线,并通过连锁店模式迅速拓展门店,赋予了咖啡在新时代更多的意义。
直至今日,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咖啡认知越来越深,咖啡文化已经基本覆盖了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咖啡饮用的习惯逐渐养成。
又因为消费者对于咖啡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对于咖啡的需求有了更多的不同,越来越多类型的咖啡门店在市场上运转着,提供更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
可以说,无论是头部大玩家,还是新兴品牌,都在为中国构筑起独特的咖啡生态,属于咖啡发展的黄金时代,或许将要来临。
正值风口的咖啡,已逐渐盖过奶茶光芒?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咖啡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圈地发展。
根据新闻报道,目前上海的咖啡馆数量高达6913家,已经远超纽约、东京等城市,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
虽然上海作为咖啡文化最先流行且发展起来的城市,不具备普遍性。
但根据德勤研究所分析披露的数据来看,截止2020年底,中国已经有咖啡馆10.8万家,预计到2023年会达到12.3万家,年复合增长率达5%。
这一结论也充分体现在各大咖啡连锁品牌的门店扩张速度中。
DOUBLE WIN ,一家来自上海的新型连锁咖啡品牌,从2015年到今年年初,其已经开出20家门店。创始人禹超还表示:2021年还要开30家门店,而这个数字是过去6年门店总和。
Nowwa挪瓦咖啡,于2019年成立于上海,是一家主打外卖场景的咖啡品牌。截止目前,Nowwa 已经开设1000 +门店,覆盖超过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15 个一二线城市。
而Manner,作为消磨咖啡领域的领头羊,今年一直在快速扩张线下门店数量,10个月不到,已从2020年底的70-80家增长到约300家,今年平均每天开店0.8家。
除了上诉三大咖啡品牌,连锁精品咖啡的代表Seesaw Coffee、M Stand、新锐连锁咖啡品牌代数学家等均拿到了至少千万的融资,正在快速的铺设门店,咖啡门店线下扩张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同时,主要面向线上渠道的时萃SECRE、永璞、三顿半等咖啡品牌也取得了亮眼的成绩。
据三顿半官方数据显示,三顿半在线上渠道的营收,在两年内从1000多万飙升至2亿左右,2020年全年营收更是接近4亿元。
时萃,虽然于2020年初才正式进入天猫渠道。但其入驻天猫那一年的销售额已达去年咖啡总销售额的近20倍,并获得了天猫国产挂耳咖啡销量TOP1的成绩。
而永璞,作为同样深耕天猫线上渠道的咖啡品牌,其销售数据也十分漂亮。仅仅是2020年“双11”,永璞咖啡就实现销售额2100万元,拿下天猫咖啡液类目销售冠军,全年销售额预计破亿元。
可以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咖啡都在以席卷之势横扫饮品市场,甚至于比起大热的新式茶饮来说亦毫不逊色。
线上渠道的三顿半、永璞、以及发力线上渠道的Seesaw等咖啡品牌推出的速溶咖啡、咖啡液等产品的销量,都要要远远高于新式茶饮茶颜悦色、喜茶、奈雪的茶等推出的冲泡茶、茶包等产品。
线下渠道,咖啡品牌门店扩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尤其在腾讯、字节、B站等资本的加持下,咖啡线下门店的铺设可以说是如虎添翼。
在这一背景下,咖啡似乎也并不比奶茶逊色多少,甚至有盖过奶茶光芒的趋势。
奶茶店卖咖啡,咖啡“奶茶化”,谁是未来?
曾经有媒体报道说,“奶茶与咖啡必有一战”,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但茶与咖啡的确在碰撞中,互相影响。
这种影响体现在:奶茶店们纷纷卖起了咖啡,而咖啡,却逐渐的“奶茶化”。
尽管奶茶店卖咖啡,听起来“不务正业”,但奶茶店本就是卖饮品的,自然是什么好卖就卖什么。
而咖啡的背后庞大的消费市场,就是驱动奶茶店纷纷买起咖啡机,制作咖啡产品的最大原因。
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数据显示,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增速回落的茶饮,预计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
正是在万亿市场的驱动下,茶饮头部品牌喜茶在投资Seesaw后不久,便推出了多款咖系列产品。
CoCo的商业嗅觉则更为敏锐。早在2014年,CoCo就与咖啡服务机构合作开设了CoCo café线下店,目前门店数量超3000家。
除了CoCo,蜜雪冰城也来掺上一脚,不仅在2018年推出子品牌“LuckyCup幸运咖”全力进军咖啡市场,更于2020年全面开放加盟,继续深耕下沉市场。
奶茶店纷纷入局咖啡市场不足为奇,究其根本,无非是奶茶品牌在咖啡领域尚有可以入局的机会时,提前培养茶饮消费者的咖啡消费习惯和忠诚度,进而抢占饮品市场更多的份额。
只是咖啡“奶茶化”的背后又是什么呢?
可以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即如果奶茶在布局咖啡的未来,那么咖啡看中的,便是奶茶的现在。
随着中国咖啡市场越来越成熟,咖啡品牌面临着明显的咖啡“消费分级”问题。
众所周知,专业咖啡消费人群的复购率和粘性更高,消费习惯不用特意去培养。
但非专业咖啡消费人群,则需要咖啡品牌培养消费习惯,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并不容易。因此,将咖啡“奶茶化”,就会更容易培养起消费者的口味偏向,毕竟对于普通消费者,更多的在意风味,而非咖啡豆的产地。
再者是咖啡早已不是小资阶级的代表象征,酒深也怕巷子深。咖啡奶茶化的背后,便是咖啡看中了奶茶有制造爆款,且能够完成超高的复购率和忠诚度的能力。
以今年4月份瑞幸上线的“生椰拿铁”为例,这并非传统的咖啡品类,本质上,生椰拿铁是水果+咖啡全新组合。
而这一全新组合,很快就成为月销超过1000万杯的“超级单品”,引起了众多奶茶店以及咖啡店的跟风,也让深处财务困境的瑞幸,得以暂时安全落地。
所以无论是奶茶卖咖啡,还是咖啡奶茶化,最后殊途同归,都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
只是奶茶是因为行业回落,高增长的新式茶饮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奶茶市场进入了“深度博弈”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比起门店扩张,新的增长点更为重要。
咖啡则是因为行业发展不足,难以彻底打开市场,需要借鉴奶茶的产品模式,贴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偏好,改进咖啡的风味,重新定义“中国咖啡”。
但无论哪种模式,咖啡和奶茶的发展,未来一定会在某个交界点相遇。谁是未来,届时便会有分晓。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