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国内首个知识产权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这可谓是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新篇章,预示着接下来国内司法,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后不久就传出国内智能手机长老之二中兴、华为向小米、OPPO、VIVO等手机新贵们因专利纠纷,发送律师函事件,当然备受业界内外的关注。不过在说起四位主角之前,还不得不提提律师函事件的导火索。
高通调查结果,影响国内专利格局
针对美国芯片商高通公司展开的反垄断调查已满一年。发改委的调查涉及歧视性定价、推行不公平的合同条款,以及以不公平的高价格向中国厂商销售产品。有消息称,高通将会面临高额罚款,罚款最高达12亿美元。除此之外,对高通的专利收费模式调整为按芯片模组计费,取消整机计费,同时确定了取消专利反授权。
所谓“反授权协议”,就是当有专利的厂商想购买高通专利时,必须将自有专利同步授权给高通,而其他购买高通专利的第三方厂商可以免费使用他人专利。这样,第三方厂商将会免于遭到专利所有权人的专利侵权起诉。
调查影响下,高通业绩滑
去年12月13日,发改委对高通进行反垄断立案调查。今年7月,发改委明确对高通的调查包括“以整机作为计算许可费基础”等七项内容。除了中国大陆外,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都开始调查高通的授权与芯片业务。几个月前,发改委官员透露,“高通反垄断案”已进入最后处罚阶段。
因受反垄断调查影响,高通2014年第四季财报显示,其季收入66.9亿美元,与上季相比,收入减少2%,营业利润下滑4%,净利润降低15%.但是,受调查影响的,绝非高通公司一家。
反授权协议,成关注焦点
在中国国内,有大批的手机厂商,与高通公司签订交叉专利授权协议。其中有国企中兴通讯、有低调民企华为、营销好手小米等等。高通在国内的客户数量之多,以致在国内智能手机行业,形成了专利授权中转站、枢纽组织。高通公司的存在,仿佛是国内手机厂商之间的一个平衡木,避免各厂商之间的专利纠纷与诉讼的爆发。
所以,调查结果对国内手机厂商的影响可想而知,而调查最终会否取消“反授权协议”也成为业内外关注的一个胶着性问题。若取消,无疑国内存在多年的、看似风平浪静相安无事的手机专利免费的时代将会终结,迎来专利混乱争锋的局面;若不取消,国内手机厂商身上的专利枷锁不知还会套多久,国内的手机专利何时才能迎来解放的春天,不得而知。
打破专利联盟的问题,各有利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反过来也适用。于高通而言,罚金带来的影响不见得会刺中要害,专利收取模式的改变才可能是直击命门。处罚罚金,“鱼”日后迟早会再钓回来,但是改变盈利方式,那就是“渔”的问题。
加上“高通税”远高于终端企业的利润,给企业的成本造成了巨大压力。如果发改委最后对高通的处罚内容中,涉及了打破专利联盟的问题,则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将引发专利诉讼高潮。近期坊间疯传的中兴、华为向小米、OPP发送“律师函”事件迟早都会坐实。
华为中兴,今非昔比,举起专利大棒
作为高通建立的专利联盟下,最耀眼的两大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盟友--华为、中兴,在知识产权上投入的精力与心血没有白费,两家公司在专利拥有方面,已经今非昔比。这也是两家公司可以拒绝与美国芯片商高通公司的交叉专利的底气所在。
欲要海外拓展,必先发展专利
任何教训,都是从代价中得到的。华为和中兴重视知识产权,花费大量的心血打造专利技术研究,是在与海外对手打交道的过程中,从跌倒、爬起,吃亏、教训中慢慢成长起来。海外知识产权诉讼标的动辄上亿美元。比方,华为遭受的思科专利起诉,诉讼标的达百亿美元,涉外、高标的、高风险,带来的就是高警觉。虽然最后于思科“握手言和”,但华为的知识产权之路就此打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知识产权走出国门,与海外竞争者强市场,就跟没有武器上战场一样。目前国内公司重视知识产权都是因为要和海外市场打交道。这与国内的知识产权情况,完全不同。虽然知识产权侵权常有发生,但一旦走上诉讼程序,耗时耗力耗钱财不说,最终获得的补偿或赔偿实在可怜。
华为副总裁宋柳平4月在深圳举行的一个知识产权论坛上表示,中国司法系统平均8万元一件专利的赔付价格,严重影响了专利实际价值,期望今后有上亿元的诉讼判决在国内出现。与其说是一种期许,不如说是一种无奈。国内知识产权司法环境不佳,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认识也不充分。即使案件诉讼虽获胜,但是却无法让权利窃取者付出代价,虽胜犹败。
资历老,专利多
一个成立于1987年,一个首创1997年。华为、中兴这两个80后、90后在OPPO、小米等00后面前,堪称是前辈老大哥了。手机制造时间长,这在专利积累上也可见一斑。
创建时间长,华为、中兴在专利占有上,具备明显的优势。而OPPO、小米等企业在这块则是短板。
拥有专利最多的国内手机企业之中,华为、中兴当属名列前茅。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检索到的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显示,中兴的专利授权为14493件,仅次于华为的22169件。
中兴在国内市场的占比仅有3%左右,大部分的价格不会超过千元,以低端市场为主。中兴的主要市场在海外。并且中兴在很多新兴关键技术方面超越西方厂商,其中90%以上为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在全球竞争下,中兴的技术优势明显突出。
中兴、华为在海外市场地位的确立,已经向国内未踏出国门的其他业内竞争对手表明,只有具备足够的专利储备,才能有底气去国外竞。吸取这两家公司的经验后,国产手机厂商海外扩张的野心渐渐膨胀。华为、中心的海外市场难保不会缩水,遭受同胞冲击。
专利是一回事,收钱是另外一回事
高通组建的专利联盟解体后,手机专利免费的神话被打破。但如果说此后,作为专利占有量做大的国内手机厂商,华为和中兴在国内利用专利就能收到钱,目前来看也并不乐观。
一来,两家厂商的专利并非一条龙,只是拥有部分专利,和高通提供的系列专利截然不同。厂商从之前的一笔钱一次解决,到后来的逐个谈判,挨个交钱,这中间还是有本质的差别的。再者,华为、中兴与高通身份不同,两家也是业内一份子,是国内手机厂家的直接竞争对手。在出现纠纷后,只能法庭见,而诉讼还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所以说,专利在手是一回事,能不能用来收钱就是两一码事了。在国内手机厂商开始伸手国外市场,触动了华为、中兴的海外奶酪。小米在印度迅速扩张便是例证。国产手机厂商进入国外后,华为、中兴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
发动“专利战”,赢取好时光
通过发动专利战,华为、中兴不见得可以借此获得直观的现实赔偿利益,但可以牵扯国产厂商的精力,使其减缓海外拓展步伐。商机如战机,通过专利纠纷,为自己的产品改进换来时间,这不失为一个上上策。
而专利诉讼也不会给行业或其他厂商商家带来灭顶之灾。但是,激进式地挥起专利的大棒,打在竞争者的身上,这个先例一开,相互争斗、倾轧,行业混乱,发展紊乱,发发律师函也是很客气了的格局,很难应对。最终的也是最双赢的结果可能就是,双方把手言欢,和解赔偿了事。
小米OPPO,手机新贵不好当
媒体称,中兴、华为向包括小米、OPPO、步步高在内的手机厂商广发“律师函”,指称后者侵犯了其WCDMA专利。事后虽让经多方否认,辟谣了这一消息,但此事却为小米再次敲响了专利的警钟。
12月5日晚间消息,金山软件发公告,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成都互动娱乐与小米旗下投资公司金米、北京智谷等成立一家基金合伙公司,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的投资活动。
不知是律师函事件真刺激了小米,还是小米早有预算,总而言之,为了避免日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收到某家公司的专利侵权律师函,小米痛下决心扭转专利匮乏的现状,本次成立的投资基金,便是其中一环。
无专利,有财力,告得
手机厂商新贵对老企业冲击过大,旧有行业四大金刚转型势在必行。今年10月份,知名分析机构IDC给出2014年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报告指出:小米约1800万台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占全球市场份额5.3%.同时,小米Q2以12%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此外,OPPO则于今年7月取代三星,成为国内4G手机出货最多的手机厂商,并持续至今。
小米、OPPO这些手机新贵已经动摇了传统企业的利益根基。作为江湖大佬,有必要在后辈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给些小小的惩戒。那就拿新贵们最缺乏的专利开刀了。
小米、OPPO是去年国内最赚钱的手机。华为、中兴在专利上投入的申请费、研发费动辄上亿,这么高的成本,那就在适当的时间节点,通过诉讼方式把专利投入费用讨回来。找其他不获利的厂商也打不到成本转嫁的目的。小米、OPPO之辈无专利,却有财力,告得!如此甚好。小米、OPPO等躺枪,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专利维权不是“张牙舞爪、四面出击”
针对“律师函”传闻,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通过自己的微博表示道:“华为一贯倡导知识产权保护和有偿共享技术创新,但知识产权保护不是张牙舞爪、四面出击。”
知识产权,当然也包括专利,之于企业,其实更像盾牌之于勇士。盾牌的用处多是防守、保护,而不是进攻、刺杀,那是刀剑枪该干的事。知识产权也是一样。在手机行业内,主要的知识产权就是专利,专利中最核心的、含金量最高的当属发明。发明、专利只能作为一个企业防守保护的武器,而不该是进攻取胜的利剑。
这绝不是空口白说,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例子做出来的试金石。在手机行业内,因知识产权争斗最激烈的当属2011年,三星、苹果这两家全球手机巨搫爆发的大规模专利诉讼案件。双方在一年时间内,在全球9个国家发起数十场诉讼。但最终的结局有目共睹,两家手机巨匠都晓得两败俱伤的道理,担心因专利事件引发行业打乱。最终雷声大雨点小,始终将诉讼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不可否认,专利对手机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这无论是对神一般的苹果来说,还是在国内市场拥有星星拥护者的小米、OPPO来讲,都是一样。但是如何利用好专利这把武器,则是各有考量。就像是核武器一样,如果拥有,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但是如果拿来做摧毁对手的利器,那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玉石俱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