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疫情“带飞”的家庭健身市场,是时候卷起来了
没时间、没精力去健身房、上私教课的人想健身,该怎么办呢?
疫情之后,一个小众的答案开始进入主流视野:家庭健身。
健身房关停,许多教练、从业者、爱好者涌入线上,健身直播、健身器械、在线网课等新用户快速增长,让家庭健身产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新的疑问也出现:
1.关于产业,家庭健身热潮能持续吗,疫情之后大家是否又会回归健身房?
2.关于效果,家庭健身真的有用吗,没有私教指导下使用器械是否安全?
3.关于付费,面临越来越多的智能健身器械,应该怎么选择才算理性花钱?
于是,我们对家庭健身产业进行整体梳理和审视,看看家庭健身究竟是风口般昙花一现,还是真实的财富密码。
家庭健身,利好不只来自疫情
健身,或许是人类消费的最原始欲望之一的市场。
墨西哥大学进化心理学教授杰弗里米勒,曾尝试用进化心理学解释人类的消费动机,并提出了“健美指标”。他提出,优秀的基因、健康的身体、社交智慧等,这些能够展现个人健美的特质,影响了人类择偶乃至选择商品与服务的方方面面,这也可能是现代人酷爱健身的根本动机。
而家庭健身的即时性、灵活性、经济性,使其一直是商业创新蓬勃的领域而疫情之后,硬核的健身器材、专业健身课程等也开始走入家庭健身场景之中,收获可观的增长。GLogal Market Insights认为,健身器材市场规模在2020年超过100亿美元,预计2021年至202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11%。
(图片来源于GLogal Market Insights)
但仅仅归结于疫情,未免过于片面。事实上,早在疫情之前,像Keep、Peloton、野小兽这样适合家庭健身的创新企业就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
总的来说,家庭健身市场的崛起,主要来自于四种变化:
1.国内健身市场的发展与政策的支持
全球范围内,健身市场都在飞速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健身房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与此同时,健身设备市场规模达到526亿元,在线健身产品市场规模达到1749亿元,在线健身产品市场规模迅速增长。截至2020年底,中国健身行业的健身会员数约为7029万(不含港澳台),中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为5.02%,与欧美国家健身20%人口渗透率仍有较大差距,中国的健身市场,潜力巨大。
国内政策方面,2021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规划中也明确提到,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5%。
无论发展潜能还是政策倾向,国内健身市场一片蓝海;在疫情的影响下,家庭健身的细分市场在2020年更是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2.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赋能家庭健身
以往大家宁愿高价选择健身房的原因,是可以得到专业私教的指导,达到更好、更安全的运动效果。随着万物互联的技术进步,健身硬件变得越来越“聪明”,使得“定制化”的健身服务成为可能。
国内的家庭健身品牌,YESOUL野小兽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其智能硬件产品最大亮点在于,能够捕捉用户的心率、功率、卡路里等多项关键的运动数据,并实现与大屏、手机的互联实时向用户反馈,帮助用户实时掌握健身状态;同时,在软件服务方面,则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下属机构中科数字智能研究院达成合作,借助AI算法输出千人千面的课程和匹配个性化运动目标。
万物互联、AI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赋予了家庭健身高速发展的可能。
(图中为野小兽动感单车)
3.商业模式的创新,降低了用户的健身成本
有个段子是,健身房只有两种情况会去:一是办卡,二是洗澡。掏了几千块钱办的年卡,却很难坚持去锻炼,是传统健身房的主要痛点之一。而相比健身房不得不用办卡来分摊租金、人员等成本,家庭健身市场则有着更灵活的商业模式创新空间。
备受追捧的Peloton就被称为“健身界奈飞”,通过会员制付费模式,降低了健身器械的购买门槛,39美元的付费订阅月费中,包含一台健身脚踏车的使用费用和课程内容服务。
国内野小兽,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布局家庭智能健身赛道的企业之一,通过“硬件+内容+用户社群”闭环生态,提供付费订阅服务,搭建基于内容的盈利模式。
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和价格体系,也让大家意识到家庭健身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得到更丰富的体验。
(左侧为野小兽智能动感单车,右侧为YESOUL APP-互动家庭健身平台)
4.国民健身意识的觉醒,让健身成为刚需
国民自身生活水平提高,“生存”不再是一个问题;国人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质,健康一词成为当下无论老幼都万分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之下,国内大健康产业一度走高。
健身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普及,同时也带动了健身意识在亚洲的觉醒;2020年新冠疫情对于全球的影响,进一步引爆了国民对家庭健身的热情。
从这几个角度看,疫情的出现只是加速了家庭健身普及的脚步,迫使消费者重新评估自己的健身习惯。事实上,经过多年耕耘与发酵,优质、互联、个性的锻炼,已经完全可以在家中体验到了。
各美其美,各路英豪斗法家庭健身
家庭健身火爆以来,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新内容、新载体,再次,我们选取几个发展势头比较迅猛的家庭健身产品模式,按照吸引用户的核心抓手,可以大致分为三种路径:
1.“内容+”模式
健身跑得快,全靠师傅带,健身内容平台的崛起也是最迅速的。根据海外调研机构的数据, 2020 年 1 月到 11 月,全球下载了约 25 亿个健康和健身应用程序,比 2019 年同期增长了 47%。其中,跑步和自行车应用程序,下载次数超过2000万次,比2019年增长了120%。国内Keep、每日瑜伽等运动应用也有不小的增长。
当然,这类模式的痛点:一是内容很难拉开差异化,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二是依靠用户自律、克制的产品,用户黏性和留存,需要很强的运营、促活能力;三是线下冲击。
- “硬件+”模式
大家开始在家运动后,居家健身器械受到广泛欢迎。其中,Peloton在疫情后的爆炸性销售增长,就是最好的证明,疫情之后对家庭智能动感单车的需求激增,一度让该公司付费订阅数增长了382%,股价在2020年飙升超过400%。
(图片来自peloton官网)
国内消费力也十分强劲,2021上半年,和Peloton有些相似的野小兽,旗下明星健身产品有动感单车、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等,其中动感单车持续畅销,销售额在天猫与京东双渠道均位居该品类第一。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野小兽“智能硬件+课程内容+线上直播”的核心模式,以健身硬件为核心卖点,可以筛选出那些高质量、有强烈意愿的潜在付费客户,为后续商业转化打下基础;同时生产科学、专业、有趣的健身内容,打造专业度高的教练团队,通过直播互动为用户提供陪伴式的健身服务;通过后端内容服务的投入,告别传统器械销售的“一锤子买卖”,同时也让“快乐运动,享受健身”成为可能。
(图中为YESOUL教练团队)
Peloton、野小兽等的探索,也证明了硬件销售+服务付费模式在家庭健身领域是行得通的。
而撬开市场的关键点也很明显:
一、有一定的购买决策门槛,需要高质量的硬件来打动消费者;二、增加使用率,避免成为“晾衣架”,需要持续打造内容和社群,增强用户活跃度;三、持续吸引付费,需要强有力的锻炼效果背书,对品牌的内容专业度、服务能力提出了考验。
3.“娱乐+”模式
2020年,一款健身环成为了年度最佳理财产品,那就是任天堂的健身环大冒险游戏所用到的设备。原价550元的健身环,疫情防控期间炒作到了接近2000元的高价。其他健身游戏,诸如舞力全开、拳击,以及XBOX体感游戏等,也都迎来了不少新用户。
这种模式固然有趣,但前期需要购买游戏设备,像是Switch游戏机、XBOX游戏机都高达几千元,很难普及到普通家庭。而游戏玩家也可能会被其他新游戏转移注意力,从而难以坚持锻炼。
当然,三种模式也会交叉,诞生一些新的服务类型,比如:Keep开始涉足线下健身房,丰富用户体验;但通过横向对比其实不难发现,Peloton、野小兽这种以“智能硬件+内容服务”的模式,实现了用户人群的精准定位、用户运动体验的优化,从而创造更高的用户黏性。
家庭健身品牌,为何成为资本新宠?
在上述几种模式中,家庭健身硬件的增长是新奇的,根据NPD零售数据,从2020年3月到10月,健身器材收入增加了一倍多,达到23亿美元。跑步机的销量猛增了135%,而动感单车/自行车的销量几乎增加了两倍。
这一趋势自然不会被敏锐的资本放过,一些以动感单车、健身器材为主的新锐品牌就吸引了不少资本的追捧。比如,Peloton就于2019年顺利实现纳斯达克上市,Yesoul野小兽完成了过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小米集团领投。
(野小兽于2021年10月官宣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
而资本之所以看好硬件+内容的家庭健身模式,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1.距离消费者近,容易启动。
锻炼最难的就是“迈开腿”,而家庭健身器材因为就在家里,随时都可以看到、可以使用,一台YESOUL家用的运动器械占地面积不到1平方米,满足用户对力量、有氧的运动需求;内容上,野小兽和Peloton均能够提供7-60分钟多样化的时长选择,让碎片化健身成为可能,也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所以,家庭器材启动率很高,也能让消费者觉得硬件投资物有所值。
公开数据显示,Peloton的用户一个月平均会用20次,相当于不到两天就会锻炼一次,这是非常高的使用频率了。
2.专业科学的健身内容,黏性更强。
这一轮崛起的家庭健身器材,都不仅仅是硬件,也配备了线上内容,有了专业内容的引导和刺激,直接增加了用户的使用频率,让运动像是跟着健身房老师一样,更沉浸更快乐。
野小兽可提供的课程涉及动感单车、跑步机、划船机、椭圆机等多个健身课程大类、20余个课程小类、7-60分钟不同时长的课程,用户可选性高。
在教练团队的组成上,野小兽、Peloton均聚集了一群专业的教练员,并且通过直播技术,实时提供来自专业人员的健身指导。
在定制化健身服务上,「Yesoul野小兽」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下属机构厦门数字智能研究院达成了合作,共同研发野小兽专属的运动算法,实现千人千面、所见即所得的运动体验。
据说,野小兽每年生产3000堂课程,完播率可以达到87.3%,用户周均训练近4次,单次平均训练时长27分钟,说明专业内容对硬件使用率、用户黏性,都有直接的提升作用。
(YESOUL APP已实现与pad、手机互联)
- 更好的健身体验,进一步抢占用户心智
没有场景氛围、专业课程设计,很难说服用户坚持“自虐”。
“人类是社会动物”,对于家庭健身器材来说,想要不被健身房冲击,就要同时满足硬核装备与社会互动这两种基础需求。
比如Peloton就将产品与Facebook账号打通,通过游戏化的排行榜,鼓励用户们相互竞争;野小兽则更富有创造力,不断从视听体验上,把家庭健身玩出了新潮流。
听觉上,YESOUL通过音乐版权合作,目前拥有数十万首授权音乐,用户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音乐播放列表,增强家庭健身的体验;此外,YESOUL还深度参与健身音乐创作,联合知名DJ、音乐创作人,合作创作与课程节奏相符的品牌专属音乐,让音乐的元素真正与课程编排高度融合。
视觉上,YESOUL自主开发“实景骑行”系列课程,通过YESOUL教练团的实地骑行与素材拍摄,结合直播技术,模拟实地骑行,足不出户也可以陪你“到处撒野”。
总的来说,家庭健身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风口也逐渐显现,自然也吸引了多家资本和巨头的关注。除了高盛、红杉这样的顶级风投机构参与其中,亚马逊、苹果这样的零售巨头,以及国内的小米,也在积极投资家庭健身赛道,为家庭场景下的健康领域打造一张新的底牌。
对于全球消费者来说,健身和健康从未像现在这样重要。而资本的助力,也让家庭健身的前景和“钱景”都被看好。
AI为向:对家庭健身未来的畅想
在居家场景中一直存在着“费时、费力、见效慢、易受伤、难坚持”的痛点,用户因缺乏专业的知识,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而AI的应用为这个难题提供了一种优秀的解决方案。
国外家庭健身品牌对于AI的应用方向,主要体现在硬件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通过互联摄像头等外接设备,在运动过程中,提供动作指导;关于这部分的应用,Peloton、Mirror都是代表。
野小兽则更关注在用户的需求层面,通过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下属机构厦门数字智能研究院达成了合作,研发专属独立运动算法,以实现用户-课程更精准的匹配;不仅如此,该算法还将不断学习,根据用户在健身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持续调整,不断为用户匹配当前状态下最适合的内容服务;同时也为教练在运动能力建立、课程设计、训练规划过程中,给出更精准、更科学的数据支持。
在AI的推动下,家庭健身正在迎来质变,这也解答了开篇中的三个疑问:
1.家庭健身不是昙花一现,在家里就能享受到高级健身会所一样的器械和教学,这种超出预期的惊喜,将吸引更多普通家庭、普通人进入,迎来持续增长;
2.借助AI算法和专业软硬件的力量,家庭健身也可以取得理想且安全的锻炼效果;
3.而具备专业性、趣味性、多元商业模式的器械,才能让消费者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YESOUL提出了一种新的健身理念:通过智能硬件+内容服务的核心模式,深度优化用户体验,让家庭健身更科学、更快乐、更健康。或许这也是当代消费者选择家庭健身的核心诉求。让健身不再“反人性”,不再需要自律甚至自虐,变成一件有趣的事、让人喜欢的事,巨头和创新企业都在探索之中。
当坚持健身成为一件小事,那么这件小事,也将成就无数新的独角兽,我们拭目以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