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终于到了金融科技退场的时候
文/孟永辉
如果一定要深挖金融科技这个概念的来由,或许,它与互联网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走入到死胡同,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玩家会开始主打金融科技的招牌。
事实证明,仅仅只是概念的转变,却没有改变内在的思维,纵然是再高大上的概念都是无济于事的。
于是,金融科技终于走到了退场的时候。
无论是开始布局数字科技,抑或是开始将自身定义成为科技的一种,玩家们对于金融科技的大逃离似乎已经不能幸免。
说到底,金融科技的退场,更像是一场将科技与金融彻底分离的游戏,它最终所要达成的一个终极目的,就是实现金融与科技的分野,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
如果再说得直白一些,其实就是要让金融真正回归金融本身,而不再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存在。
在产业互联网的风潮涌动的大背景下,这种以回归产业为追求的发展模式是非常恰当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有关金融科技的退场。
我认为,金融科技的退场,更像是一种互联网退场的延续。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告别以流量为主打的发展模式,转而开始投身到以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当中去。
可能有人会说,金融科技并不是流量思维,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就会发现,它依然是以流量为终极追求的,只不过是它将流量的重点从C端转移到了B端而已。
无论是头部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哪一个不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改造对象的呢?
如果依然延续流量的思维,如果依然以平台的逻辑,金融科技本身都是难以为继的。
这不仅取决于B端流量的有限性,更加取决于金融科技本身内在的商业逻辑。
按照金融科技本身的内在商业逻辑,玩家们是通过给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来运行的。但是,对于大的金融机构来讲,他们是不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的。
相对于依靠外界的赋能平台,他们更加愿意选择自己研发解决方案。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金融科技玩家的目标用户基本上都是以中小型的金融机构为主。
虽然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在数量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于金融业务来讲,他们是与大型的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金融科技玩家研发出来的解决方案仅仅只能在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应用,但是,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却无法将这些解决方案落地到更多场景当中的情况。
这从商业上是讲不通的。
因为金融科技的玩家研发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是需要在不同的场景当中应用,通过这些应用,才能让金融机构有所收益,从而将这些收益与金融科技玩家进行分成的。
而当这些解决方案无法落地到足够多的场景当中的时候,金融科技玩家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获得可观的营收的。
说到底,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是走不通的。
既然这是一种并不完备的商业模式,那么,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玩家会投身其中呢?并且这些玩家当中,还有那么多的头部科技企业呢?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玩家们之所以会不断加持金融科技的概念,并不是认为他们找到了金融科技的商业模式,而是更多地将金融科技看成是一个避风港,以金融科技来逃避金融监管。
等到金融监管的风口已过,特别等到金融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挂到金融科技头上的时候,选择逃离,同样成为一种政治正确。
这才是我们现在看到那么多的玩家之所以会逃离金融科技,真正蜕变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公司的根本原因。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变得越来越明显,我们将会看到一场有关科技与金融关系的重塑。
在这样一场重塑的过程当中,像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和金融科技时代里那样的“金融”与“科技”两种元素模糊的状态将会被彻底改变,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以金融为落脚点的全新发展历程。
同互联网金融时代和金融科技时代,仅仅只是以流量的获取和收割为终极追求不同,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是以金融的落地和应用为终极追求的。
换句话说,当金融与科技分野,科技主要承担的是一个改造金融的角色,但是,它的外部表现却不是科技,而是金融。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金融,不再是我们经常所看到的传统意义上的金融,而是蜕变成为了新金融的代表。
首先,金融的形态不再是我们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投资、理财、保险、证券这么简单,而是开始呈现出更多科技化、数字化的一面。
以此为开端,金融才能真正与人们的生活更加深度的融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金融的元素将不再是传统的和原始的,而是有了新元素的加入。
我们闲杂所看到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从而改变了金融的风控模式仅仅只是一个表现。
未来,金融将会与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更多的新技术结合在一起,从而让金融的元素呈现出更加现代的一面。
再次,金融的运行逻辑将不再是中心化的,而是更多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存在。
通过这种蜕变,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才能真正成为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金融行业经历了这么多的发展,虽然金融行业有了这么多的改变,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这种新的改变从来都没有脱离金融这个核心,而是真正一个以金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存在。
当金融科技作为一种避风港的角色逐渐失去效力,它的退场成为一种必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科技化的步伐开始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将会是一场更加深刻、全面的新进化的开启。
在这场新进化里,金融将会成为核心,科技将会成为工具。
至此,金融与科技貌合神离的状态将会被彻底改变,一个真正回归金融,真正回归实体的发展新时代由此拉开了大幕。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提供深度思考与硬核干货。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