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过去10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开放计算产业的诞生与成长。
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体量的不断提升,50万台服务器规模以上的数据中心已不鲜见,这些数据中心的拥有者们,需要通过服务器等硬件的定制开发,来降低成本,并掀起更快速的数据中心创新革命。
但即便是像Facebook或Google这样的巨头,也没有可能独立基于如此多复杂的硬件细节和业务场景,确保持续不断的创新,这就为硬件的开源和开放提供了舞台。近日,全球科技研究机构Omdia正式发布《全球开放计算发展报告》,该报告指出,随着开放生态的发展,未来基于开放标准的基础设施占比将持续增加,开放计算将成为未来IT基础架构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这意味着,开放计算已经开始由过去的互联网用户独享的“边缘地带”,逐渐走到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舞台中心。
开放计算更具想象力,是未来IT基础架构创新核心动力
马克·安德森说“软件正在吞噬世界”,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进入云时代之后,似乎一切都在发生。起初的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硬件细节的抽象,让基础设施成为由软件管理的单一实体。
而云计算的出现又进一步使硬件成为一种抽象资源,云化应用让硬件的运维变成了一种服务,而硬件的存在感似乎逐渐在云时代走向衰退。
事实上,从软硬件的创新进程来看,硬件的创新确实不如软件创新迭代速度快。开放计算对于创新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为开放硬件的创新一旦形成标准,就会立刻革新一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能提升,这也是任何软件创新都无法跨越的鸿沟。
从开源的角度而言,无论是linux还是OpenStack都受到很多关注,社区也更成熟。相比而言,开源的硬件也稍显落后,这是开放计算的推动者们要着力改变的现状。
Omida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仅有7%的服务器基于开放标准,预测2021年将有36%的服务器基于开放标准,而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继续提升至40%。 近十年,开放计算已延伸至数据中心的各个角落,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供电、散热、基础设施管理等,以及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和互联网厂商。可以说,如今的开放计算已经建立了面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完整生态。
来源:《全球开放计算发展报告》
开放计算起源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如今正向中小型数据中心和非互联网行业渗透。电信、金融、游戏、电商、医疗、汽车制造等行业已经或正在尝试部署符合开放计算标准的IT基础设施。《报告》指出,开放计算设备可节省超三成以上的资本和运营支出,行业用户应重新评估开放计算基础架构的优势,逐步打消部署规模和投资回报的顾虑。因为,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即便没有Facebook、微软或阿里巴巴那样的部署规模,也可享受开放计算基础设施带来的收益。
开放计算加速新技术落地,从互联网到各行业将惠及更多领域
毫无疑问,过去几年无论是以OpenStack为代表的私有云市场,还是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容器云市场,无不是依托开源和开放的新模式,成为了重塑软件产业的一把新钥匙。而在数据中心领域,开放计算和开源硬件也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和新力量,加速着全球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新一轮变革和创新。
除了数据中心,开放计算在促进AI、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用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在边缘侧,开放计算试图解决服务器规范和电信规范的融合问题,促进了边缘计算的普及。应用开放计算的服务器如今已在北美和欧洲的电信行业进行部署,还有其他行业也有所应用。
其次,当前全球AI生态离散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芯片多元化、框架算法多元化、工具多元化等等,带来了越来越高的学习和使用成本。众多的 AI 芯片提供了面向不同计算负载的多元算力,同时也带来了多元芯片适配的挑战,开放计算以开放标准促进多元计算融合,为人工智能创新赋予更多可能,比如简化人工智能基础架构设计,缩短面向AI协处理器的开发周期和实现整机设备的大规模采用。
在低碳环保方面,经过十年发展,开源开放技术已经帮助数据中心带来了能效提升,比如开放标准的高密度整机柜,通过集中供电、散热和管理,能够比采用传统服务器能耗降低15%。 采用新型液冷技术方案,能节省30%以上电量。目前国内的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已经使用了开放计算架构,PUE可以达到1.2,系统故障率降低90%,运维效率提升3倍,总成本降低10%。
经过10年发展,开放计算已成为全球数据中心领域的一种创新产业协同模式,形成三大开放计算组织为主要平台和载体,实现IT基础架构在产品、规范、知识产权等成果的共享,从而加速新技术的落地和实践,推动绿色高效数据中心建设。而随着开放计算产业生态的进一步发展,开放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迭代升级亦会加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中小规模数据中心将从中受益。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