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股史上最大民企定增,宁德时代是缺钱,还是疯狂?
作者|Pan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最近,热度不减的万亿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又有新玩法。8月12日晚间,宁德时代突然抛出一个不超过582亿元的募资定增计划,这一天量金额随即引爆市场。
要知道,去年宁德时代自己的营业收入也就503亿元。而且就算放在A股市场上四千多家企业中比较,市值能高于582亿的也就区区265家。此次,宁德时代若能顺利完成,将创下民营企业在A股的定增融资规模之最。
当然,此次巨额融资引发不少投资者猜想,是否会对二级市场的资金带来虹吸效应?涨幅不小的锂电池板块是否又迎来第二春?
狮子大开口的背后
从公告可以得知,宁德时代此次定增的大部分资金基本用在了产能扩建方面,这显然为了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巩固市场的霸主地位。
其实,去年7月,宁德时代曾进行过一次接近200亿元的定增融资,而这次大额的定增计划释放的第一个信号,或许就是宁德时代的产能依然不够用。
产能焦虑,背后的核心逻辑还是供需不平衡,下游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在屡创新高,对上游零部件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强。要知道,当下的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刚刚过10%,现在燃油车还是主旋律,因此,对宁德时代这些电池厂商来说,现在还不是担心产能过剩的时候。
自2015到2021年,这6年来,宁德时代一直在靠产能扩张,去不断地滚雪球,提高市占率,加强产能护城河。当然,这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此次大额的定增计划释放的第二个信号,就是宁德时代的现金流越来越吃紧。
2020年8月到2021年3月,宁德时代曾密集发布8个扩产项目,合计投资金额达865亿元。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657.9亿元。种种迹象表明,宁德时代大举扩张的资金缺口还是相当巨大的。
回顾过往,宁德时代每一次的融资都堪称是狮子大开口,而且胃口一次比一次大,刚刚上市时IPO融资55亿;2020年7月17日,宁德时代就通过定增方案募集197亿资金,彼时的发行价格为161元/股;现在的这次融资额度则直接干到了582亿,已经超过了2020年503亿元的营收业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2021年下半年以来,锂电板块的狂涨,大家有目共睹,宁德时代在这个节骨眼去增发大额融资,自然可以讨个好价钱,降低融资的成本。
当然,这天量的580亿定增,最后还是要通过二级市场上来变现的,未来解禁变现也是要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去承接的,这就关乎市场对宁德时代以及未来整个锂电板块估值的看法了。
泡沫是否存在?
从8月13日的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宁德时代此次融资还是影响了市场的情绪。
当日,宁德时代大幅低开4%,随后冲高一度涨超5%,最终收涨0.01%,全天成交额创历史新高至140.9亿元,振幅接近10%。其他锂电产业链个股也集体冲高回落,盐湖提锂指数盘中一度大涨近7%,最终收涨2%。
从盘面宽幅的震荡来看,投资者的看法显然分歧很大。有不少投资者担心锂电板块已经存在严重泡沫了,宁德时代的股价虚高严重;也有人表示锂电才刚刚开始,定增计划利好,好戏还在后头。
不过,最终还需看结果。如果宁德时代这次的定增计划能够顺利达成,至少说明目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还是"愿意买账",并没有担心锂电已经严重估值过高;反之,如果宁德时代最后没有顺利完成这次定增计划,可能是发行价格过高了,也可能是投资者对锂电板块保持了谨慎态度。
有券商机构进行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中,截至到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和LG新能源的全球市占率分别为29.9%和24.5%。今年一季度,LG新能源的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为4.2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6亿元)和3410亿韩元(18.83亿元),营收甚至超过了宁德时代的191亿。
市盈率方面,与同行公司对比,LG化学、SK和三星SDI等全球主流动力电池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为30倍,宁德时代当前动态市盈率高达150倍,远远超过业内平均水平。
两个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接近,营收业接近,但宁德时代市值超过1.1万亿,是LG新能源的1倍多,显然缺乏支撑。
为什么宁德时代能享受溢价和高估值呢?最根本原因就是A股市场看好新能源产业链的高景气度。机构预测,新能源汽车未来五年保持30%-40%复合增速,而动力电池为三年内弹性最大的纯增量环节。
总而言之,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未来产销量肯定会屡创新高,这势必带动上游锂电板块的发展,而宁德时代想要匹配得上高估值,就得看其能否拥有高速的业绩来消化。
储能电池之争
宁德时代的崛起,与锂离子电池息息相关。据统计,此次宁德时代募集资金涉及新增锂离子产能137GWh,以及30GWh储能电柜,其中有三个项目投资超过100亿元。
由于锂离子电池在电池比能量、比功率、大倍率充电、低温性能等方面有优势,所以当下普遍新能源车都采用了锂作为动力电池。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逐渐放量,锂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也导致了锂资源的供不应求。
面对"嗷嗷待哺"的新能源车企,上游电池供应商的脚步没有停下,一方面不停扩张锂的产能,另一方面也对其他材料的动力电池进行研发。
7月29日,宁德时代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宁德时代官方透露,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量产且技术成熟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快充、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
除了宁德时代外,市场上研究钠离子电池的企业还有中科海纳、格林美等多家企业。今年6月底,中科海纳发布了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光储充智能微网系统,该系统以钠离子电池为储能主体,推动了钠离子电池商业化应用发展。格林美今年5月表示,公司已经完成了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研发。
在锂电池一统天下的动力电池市场,多家企业专注钠离子电池开发,技术取得突破的背后,正是电池企业面临的锂原料储量低、开采难度大、锂原料价格上涨等问题。
中金公司的研报指出,相较于锂离子资源不均的分布和较高的提取难度,钠资源储量高,且分布广泛。发展钠离子电池有助于缓解中国锂资源80%依赖进口的窘境,有利于维护供应链的秩序。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下,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石墨烯、氢燃料等电池的研发也有突破性进展,多个技术路线都在迅猛发展,技术优劣此消彼长。因此,尽管目前锂动力电池当道,但未来储能的竞争还很难见分晓。
钛财经公众号,ID:taicaijing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