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华泰TMT高峰论坛:联想集团童夫尧解读新 IT 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
科技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和力量?
7月7日,华泰TMT高峰论坛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科技金融创新论坛在上海举办。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联想企业科技集团总裁童夫尧受邀出席,并发表以“新IT赋能企业智能化转型”为主题的演讲。
联想是一家成立于中国、业务遍及180个市场的全球化科技公司。年营业额4116亿人民币。联想聚焦全球化发展,树立了行业领先的多元化的企业文化和运营模式典范,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作为值得信赖的全球科技企业领导者,联想助力客户,把握明日科技,变革今日世界。 联想以中国为大本营,制造物流网络辐射全球。积极发展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升级。
联想在全球管理30多家制造基地,其中自有与合资工厂13家,合作工厂20余家。为全球用户生产个人电脑,智能设备,手机和服务器。联想的生产基地遍布阿根廷,巴西,中国,匈牙利,印度,墨西哥,日本和美国,对于科技领域的任何公司来说,联想的制造足迹可以说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全球性和灵活性的公司之一。
5月21日,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公布了2020年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位居第15位的联想是仅有的两家上榜中国企业之一,且联想是唯一上榜的中国高科技制造企业。Gartner全球供应链25强榜单被认为是业内跨行业评价供应链水平和成熟度的标尺,已连续发布了16年。
所谓“新IT”,就是基于“端(智能物联网终端)—边(边缘计算)—云(云计算)—网(5G)—智(行业智能)”技术架构赋能各行各业,实现智能化变革所需要的技术、服务与解决方案。当“端”采集和产生的海量数据,与互联网以及企业信息化或数字化发展所产生的大量数据相结合,就构成了大数据,利用大数据工具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边-云-网”提供的算力,配合以人工智能的先进算法这个第三要素,就能对各行各业的现行机理加以学习、总结、提炼,从而形成行业智能。
这是一个快速变革与发展的时代。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全球范围内正在加速形成“碳中和”共识。2021年将有望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危机、巩固绿色转型的关键一年,如何能做到经济增长、产业跃迁与碳排放的有效脱钩?海量数据计算和处理,催发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规模的扩大,从而带来能耗激增,如何实现低碳、乃至零碳的跨越式发展?
唯有依靠技术与创新,抓住新的产业革命的机会,以创新驱动增长,才能实现低碳、乃至零碳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影响力投资可以把重点放在围绕“绿色”技术和创新上,一方面引导长期投资向低碳技术创新进行配置,推动绿色投资主流化;另一方面推动被投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通过创新来亲身实践,并赋能其他企业实现减排。在此过程中,“义利并举”的影响力投资将有望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全球新冠疫情、逆全球化的保护主义也引发数据安全、供应链自主可控等多项问题——联想深耕 “自主研发”, “定制化方案” 和 “信创”业务,以新IT赋能实体经济。
科技企业积极投身“碳中和”
科技制造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投身“碳中和”大潮,既是为全球的低碳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更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和企业效益的必然选择。
作为科技企业,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发挥自己技术创新的优势,率先实现低碳转型。
相比较传统高耗能行业,科技企业是供应链较长、产品特性复杂、使用范围较广、使用时间较长,总体耗电量大的行业。近期有公开报告显示(绿色和平《迈向碳中和:中国互联网科技行业实现100%可再生能源路线图》),随着全球 ICT产业的迅速发展,全球 ICT 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占比将会从 2007 年的 1%-1.6%,增长到 2040 年的 14% 以上。未来,实现碳中和将成为科技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刚需。
其次,科技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打造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体系,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实现低碳转型。
通过在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内实施绿色采购、推行生态设计、开发绿色产品、推进绿色制造、引导绿色消费等等,科技企业可以建立起一整套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制造体系,助力产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科技企业可以积极将自身绿色环保实践推广至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促进企业降低运营对环境的影响,推广负责任材料采购,这些都将大大提升行业供应链的绿色化水平。
此外,科技企业还可以积极对外赋能,助力各行各业实现低碳发展。碳中和正在重构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倒逼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等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企业对外输出智能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将极大地加速这一进程。
过去,联想常听到一些声音,认为做环保、减少碳排放仅仅是创造社会价值,无法评估经济价值。其实不然,通过推广使用绿色技术、工艺、设备、材料,企业不仅能够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能耗,降低成本,更能提升产品品质、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而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青睐绿色产品,更愿意为绿色创新买单。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不仅能为企业赢得“面子”,也有经济价值的“里子”。
作为新IT龙头企业,联想是全球少有的 “端-边-云-网-智”全要素覆盖的行业领导厂商;同时,联想自身拥有丰富的生产制造经验,并积累了大量基于各行业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可以为行业企业智能化绿色转型提供新IT全要素技术、服务和端到端综合解决方案。联想是通过新技术应用赋能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企业。
过去,联想有业界最好的服务器、最好的存储、最好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最专业的服务。现在,联想将聚焦在更广泛的行业基础架构和解决方案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联想能为客户提供业界最领先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其次,联想为客户提供业界最先进的混合云服务与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咨询,设计,建设,运维和管理;为客户提供业界私有云解决方案,包括私有云部署、运维、管理和数据迁移;与腾讯、Azure等CSP以及IDC建立互补的合作伙伴关系。第三,以用户为中心,优化服务,降低成本,实现双赢。
这一系列基于硬件之外的全栈式服务能力,将成为联想核心竞争力,推动中国客户数字化转型。
在数字经济和万物互联的时代,海量数据的计算与处理需要不断扩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规模,由此也带来了能耗激增的问题。因此降低冷却耗能,并推进数据中心低碳运转是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关键一环。
以绿色技术创新为例,联想自主研发的温水水冷技术目前已经成为降低数据中心能耗的最可靠与可行的方案之一。温水水冷技术通过减少对空调和散热器的需求,可节约40%以上的能耗成本,热量还可以循环利用,给机房、社区加热,同时噪音也比风冷低很多。与普通的风冷系统PUE2.0相比,联想可以做到1.1以内,能源再利用效率ERE更是达到了业界第一,融合科学计算和智能计算,开启了高性能计算的绿色智能化新时代。在实际应用中,联想正在以其强大的算力和业界领先的水冷技术服务于重点实验室、高校、石油、气象等客户,提升碳减排的效率。
联想通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提质增效为联想自身以及各行各业的企业用户低碳转型注入绿色动力。
例如:在联想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生产基地合肥联宝工厂,联想应用了联想自主研发的先进的生产调度系统LAPS(Lenovo advanced production scheduling system)。在目前的生产量下,LAPS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闲置等方式,每年节省200多吨标准煤,减少2000多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相当于每年种11万棵树。LAPS在2019年和2020年间,就为合肥工厂带来了数百亿人民币的营收提升,还获得了Franz Edelman杰出成就奖提名,这是全球运筹和管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被誉为运筹学的“奥斯卡”。
联想还积极通过智能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在为企业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助力节能减排。过去几年里,联想已经为包括中石化、国电、东风等近200个大型企业提供了智能化转型服务。
比如:联想启动的智慧光伏项目每年将减少约1560吨煤炭的消耗,减少3900吨碳排放量,相当于每年植树约21万棵。
联想为能源行业打造的预测性维护方案,可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远程感知设备状态,帮助企业提高风机利用率和发电效率,将运维成本下降5%。
作为“新IT”全要素服务商,联想正在从“端-边-云-网-智”五个维度全面发力,积极赋能中国制造的智能化升级。未来,联想将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携手,共同形成“新IT产业”的新生态,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新动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