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自动驾驶,最近圈内真是红红火火。一北京商报的记者采访我对此如何看待,我说好多都是噱头,没必要较真,毕竟在自动驾驶领域,还没有诞生出真正的绝对独角兽出来。面对如此一个看似前沿但是又在眼前的红利产业链,许多车企坐不住了,纷纷利用发布会来阐述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的所谓成就。比如我一直看不惯的威马,就号称已成为自动驾驶量产车的先锋了,明眼人一看都知道这个牛吹得有点百度都觉得它抢自己风头了。
再来说说华为,在经历了芯片风波之后,其已经不再将手机作为消费业务的主打赛道,目前来看,随着其鸿蒙系统等自主研发项目的不断落地,在5G的商业大背景下,华为已将物联网作为今后的主打赛道,这从其之前的汽车组织业务架构调整就能看的出来。
“华为不造车”,这是华为一直对外声称的,它会赋能车企向自动驾驶领域挺进,毕竟在技术方面来讲,华为还是有一定实力的,不过从营销噱头方面来讲,有点自信过大了。
市场还没“跑”起来,就说自己是绝对第一了
自从前两天华为在极狐上首秀了一把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后,业界舆论一片看好,甚至都引起了A股相关股票一度涨停。这种巨大的牵引力量一方面证明了大家普遍看好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能力,一方面也看好它为国内车企带来的技术普惠力和与特斯拉正面抗衡的实力。
由此当别人问华为智能驾驶总裁苏菁“华为自动驾驶技术能排第几?”的时候,苏菁表示“这个我回答不太合适,你应该问我的友商,你要问我,绝对是第一。”
“绝对是第一”,当我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说实话内心觉得这个人说话有点太盲目自大了,毕竟对于自动驾驶领域来说,宏观来看,百度应该是国内最早投入巨资搞自动驾驶研发的企业吧。而且从自动驾驶的技术周期来看,它是一个不断迭代升级的过程,而在此周期中,一定会动态的出现意想不到的竞对。所以能够口出狂言说自己绝对第一的,要么情商低,要么有很强的营销目的,这个在后面会说到。
就连美团的王兴都说“特斯拉终于遇到了技术实力与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虽然业界并没有判定自动驾驶技术实力的真正标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相关的测试报告中看到自动驾驶并非是短时间内能够一蹴而就直接投放市场的,因为这关乎到人身安全甚至涉及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强制要求。
从媒体采用的客观报告来看,目前业界普遍采用特定距离中人工接管次数来衡量自动驾驶的技术实力。
比如很多媒体一般是采用美国加州交通管理局(DMV)公布的2019年度自动驾驶路测报告。据这份报告,百度路测了10.83万英里,每1000英里人工接管0.055次,遥遥领先于友商。其次谷歌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路测了145万英里,每1000英里人工接管0.076次。毕竟这个是最落地的参考方案了,比那些所谓的专利数量来讲靠谱多了。
华为自动驾驶在这方面并没有相应的可靠数据来支撑,缺乏市场和消费公信力,而且相对于百度和谷歌来说,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与落地方面还是落后不少的。
正如百度自动驾驶技术部总经理王云鹏说:“我们这行光吹牛的后来都凉凉了,还是多做事吧”。
圈内竞争激烈 技术标准还未成型
说起自动驾驶,目前放眼全球来看,技术标准远还没有成型。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的自动驾驶分为两大派,一个是主要以视觉识别为主的特斯拉、百度派,一个是以激光雷达为主的华为派。熟悉百度的朋友都知道,刚开始百度是将激光雷达和视觉识别一起来做的,但是受制于激光雷达成本太高、从商业化、规模化、体验化、车规化的角度来讲的化,这个综合配套不是最优解。所以百度逐渐转移到了以视觉识别为主的特斯拉这一派来。
而反观华为,此次搭载激光雷达的极狐汽车可以说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首次亮相。凭借激光雷达、算法、算力芯片、高精地图等支撑,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实现了以激光雷达为主的技术输出。毕竟在5G方面,凭借其超强的ICT技术,华为有能力在技术创新上实现低成本的激光雷达效果,比如之前申请的半固态的MEMS微振镜技术相关专利。
一面是视觉识别为主,一面是激光雷达探测为主,两方其实都没错,都是基于自身优势所做出的目前市场化的最优解。我觉得未来会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的不断推进和成熟,激光雷达的成本会整体降低,那到时候激光雷达和视觉识别双重配套才是最优解,毕竟在安全方面,两者协同产生的生产力才是最优解。
急于求成的背后 意欲构建自身5G商业生态
众所周知,华为在5G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在全球竞争力方面,也是优势凸显。如何将自身的5G软实力通过生态的方式做起来,为自己打造一个商业护城河,这才是华为最想做的地方。
前面说过,在消费市场,华为手机因为芯片断供而丧失了物联网的先发优势。但是通过技术实力打造物联网底基,成为万物互联的生产基础设施,这个比手机带来的商业想象力更有前瞻性。
入局家居家电领域,推行HUAWEI HiLink智能家居战略;入局自动驾驶领域,推出华为HI自动驾驶系统等等,华为正在用自己的软实力切入到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而且在此次极狐亮相之后,华为宣称将会在其线下渠道帮助合作车企卖车,加速华为车机系统的快速落地。
通过速度换增长,不仅可以盘活和最大程度的释放华为的技术生产力,而且还能够帮助华为与品牌合作商紧紧捆绑在一起,实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起自己独特的商业护城河,比如在汽车芯片方面,有消息称,大量原来属于手机终端部门的研发人员,被成批次的转去了海思芯片研发部门,据称,“芯片是华为支持力度最大的部门。”
这就可以理解为啥华为智能驾驶负责人说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排名绝对第一了,一方面是自信使然,毕竟研发投入在那摆着呢;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营销噱头。毕竟在与车企合作的初步阶段,需要华为对外放声宣称自己的技术实力,这样一方面可以稳定目前的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潜在的合作厂家,这种舆论先发优势还是有一定效果的。除此之外,华为还是有一定后发优势的,C端消费者方面受益于华为手机的影响,忠诚者居多,B端方面或许也看到了这个潜在优势,所以在技术和消费终端的双重保障下,愿意选择与华为合作。
不要完全相信华为 毕竟有前车之鉴
熟悉华为的朋友们都知道,华为有时候的宣传口径听听就行,不要全部当真。毕竟当初余承东在华为的HiLink生态大会上,明确表示,华为绝对不会做家电,要做行业的赋能者,不做利益的掠夺者......然后现实是大家都看到了,华为做了有类电视功能的智慧屏产品,而且产品宣传语说的是“不仅仅是电视”.....
而且对于经常关注华为手机的消费者来说,华为的闪存门事件应该都记忆犹新吧。过程不表,摘抄下我当时对此事的看法:
“如果不是网民主动怀疑华为P10存在更换闪存的情况,并发布于网上引起大量花粉关注,产生积极讨论。估计这个“私自更换”或许就会一直悄无声息的被官方“掩饰”下去,虽然华为官方在最新的声明中声称“P10系列从未宣传过只采用某一款特定型号闪存”。被媒体揭开丑闻之后,华为官方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澄清,说“与业界多家优秀的闪存解决方案供应商紧密合作,共同保障产品品质及用户体验,同时也是为了保障供应的稳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否可以理解为为了出货量,选择了多家闪存解决方案供应商?放在华为市场的角度来看,确实没毛病,毕竟出货逐利的责任在身上压着;但在消费者方面,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采用不同的闪存,且零售价格都一样,这样的用户体验恐怕消费者不能接受吧?”
所以,华为并不是大家认可的那么完美,如果到了一个阶段之后,华为真的造车了,那与它合作的车企们该怎么办?
最后,在阿里、滴滴、百度、小鹏、蔚来、小米等等国内巨头纷纷发力智能电动汽车的大背景下,华为相关负责人能够自信说出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排名绝对第一的话,我觉得真假或者是否营销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卖自夸的背后,它犹如一条鲶鱼,正在刺激国内造车势力加速商业落地。比如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透露,2021下半年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将迎来量产高峰,每个月都会有一款新车上市。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