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喧宾夺主的校外培训机构是在生产焦虑吗?
现在,中国老百姓身上有三座消费大山:房贷、医疗和教育。这些年,房价已经不再跟作妖一样疯涨,大家已习惯把60%以上的钱都填到房子上,整个社会的资本运转也围绕着房子,构建起相对成熟的运作体系,老百姓久在其中也就没什么感觉了;面对医疗,几乎人人恐惧:有新农合保险的农村人,依旧会觉得看病很贵,但没有新农合或者其他保险的人,就已经无法“看病”了,儿女们把20%的收入,用来给父母看病,扛到仙逝的一天,消费就戛然而止了;相比之下,教育消费更像一个无底洞,犹如蜘蛛结网、病毒传播、细菌繁殖,经年累月地吸着百姓的骨血,特别是校外教育机构,通过营造焦虑的气氛,让家长和孩子欲罢不能,只能持续地投资,而且“投资回报率”一向没有保证。大家盲目地跟风投资教育,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家长不甚清晰。
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校外培训机构总数达到60万家,2020年又新增40家,达到百万之众。校外教育机构的数量,远超同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数量。加上同一培训机构可以多点办学,几乎重建了一个新型的教育体系,对于“中国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喧宾夺主,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之罪
教育质量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强势教育造就强者,弱势教育造就弱者。中国人口众多,优质的教育资源非常紧缺,比如清华、北大的门槛非常高,只有0.1%的锦鲤能跳过这道龙门,而一直高喊的素质教育也缺乏实质性的进展。基于此背景,校外的培训机构其实有机会成为正常教育体系强而有力的补充,特别是一些课外的兴趣培养,包括体育、艺术、舞蹈之类的学科,都曾是校外教育机构的崇高使命。
遗憾的是,校外培训机构并没有安心作为“正常教育的补充”,而是大有喧宾夺主的趋势,更糟糕的是,他们创造出大量的焦虑,把老百姓撩拨得非常猛烈,以至于,大家都心甘情愿地把辛苦赚来的钱,投资到这个无底洞上。比如,一位家长在教育机构内,被成功洗脑: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又被“神秘”高价班吸引,单笔投资18000元,总计30次课,相当于每节课的费用高达600元,相信很多家庭的教育支出都会排进年度开销的前三名;同时,家长也要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陪孩子完成校外培训,有家长调侃说:他人生的主旋律就是接送孩子往返于校外培训机构,从早上6点开始,熬到晚上10点结束。
更糟糕的是,校外教育机构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交付目标都有非常大的操作空间:如果孩子成绩提高了,就立马成为宣传的典范;如果孩子成绩没有提高,就立刻指出孩子的天赋差,没有认真学习等等。投资的钱自然是打水漂了,流逝的时间也无法追回。
中国的教育机构正成为投资的香饽饽,而且相比于工厂或者互联网企业要考虑土地、原物料、设备、服务质量等指标,教育机构可谓一本万利,他们甚至都不用考虑“产品交付或者客户满意度”。渐渐地,校外教育机构成为一些人逐利的战场,甚至成为一些资本家的赌场。总之,校外教育机构的“味道”是越来越香,如火如荼,家长和学生却苦不堪言,却又难以自拔。最终为一个“幻想的起跑线”,徒耗一生。
光辉职业,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
校外教育机构野蛮生长,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尚未确定,但搞得全民焦虑倒是显而易见的事儿,这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其实,大多数的校外教育机构并没有理解教育的本质,也难怪,正规军也没能悟透。在整个中国教育体系内,大家最关心分数,因为这个最实用,而且是一般的智商水平且不用思考,就能“理解”的实用,所以,砸钱、投入时间无怨无悔。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孩子成长最缺什么?这些需要深度思考的事儿,却常常遭遇漠视,一些教育大师的建议,也早就湮没在资本的铜臭之中。
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存在非常大的争议,类似衡水中学之类的高考加工厂会长期存在,毕竟,国情就是这样。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儿,更不是教育机构的事儿,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事实上,现在家长愿意花重金投资校外机构,有一种“主动受虐的”补偿心理,因为大多数中国父母到了一定年龄,就已经停止学习,大家连三年级的数学题都觉得困难,更是羞于开口,说哪怕一句英文。
事实上,孩子在整个成长期间,不仅要能考出好成绩完成通关,更需要塑造价值观,锻炼出好的身体。这些相对高级的培训,学校、教育机构、家长都思考得很少。,相比于分数,孩子更需要积极正面的价值观,比如努力、思考、感恩,对世界的好奇心等等,一旦他们拥有这些,把作业做完、考学都是自发的事情,而且是快乐的事情。文学大师王小波说: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自春秋之后,就没有中国人再敢说,教育是快乐的。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千古流传,只是告诉孩子:学习是痛苦的,不想学习就会有更痛苦的事情等着他们。
以更大的痛苦驱动学习,正是中国现代教育最核心的逻辑,这在本质上跟“调教”牲口没有区别。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而要想完成学业、学有所成,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和脑力;其次,需要理解学习、教育是快乐的,这需要学校、机构和家长共同努力,在如此方向上做引导。唯有如此,才会有机会打破教育现有的“恶循环”。(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