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啰单车在上海涨价传闻成为微博热搜话题,哈啰随后辟谣称近期并没有在包括京沪在内城市调整价格,此前收费规则已执行1年半。
资料显示,2019年4月,哈啰将计费标准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每30分钟1.5元,哈啰声称涨价原因源于共享出行行业经前期无序投放,转入精细运营和产品服务升级周期,行业普遍的运维人力投入,以及产品折旧成本增长。
事实上,美团旗下青桔单车的价格更高,计价规则显示青桔单车前15分钟收费1.5元,然后每10分钟收费1元,1小时约合6.5元。对此不少网友吐槽已经骑不起共享单车了,也有人自嘲涨价后车速明显变快了,很快晋身为老司机。
共享充电宝收费更高
哈啰涨价虽说只是乌龙一场,但却再次挑起民众对共享经济集体涨价的隐忧。
事实上,相比共享充电宝涨价幅度,共享单车涨幅可谓小巫见大巫。眼下共享充电宝使用价格号称比特斯拉充电还贵,从以前每小时租借费1.5元左右,涨到现在的4元,8元,甚至10元,俨然成为“奢侈品”。
笔者发现,共享充电宝涨价近期成为热点,几家头部企业一般免费租借5分钟,逾期1元/小时,但在机场、电影院、景区、酒吧等地方,则出现了1小时4元、5元,半小时3元等价格,每天封顶费用是20元、30元不等。如果忘还,往往会被扣除99元的押金费用,权当购买一台新充电宝了。
遥想2017年期间,共享充电宝的价格为1元1小时,为了跑马圈地抢用户,有些厂商甚至推出过“1分1小时”的活动,尽管眼下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翻了多倍,但是净收入却在下降。
怪兽科技招股书显示需要支付给POI合作伙伴占收入50%-70%的佣金,直接导致净利润率在逐年下降,怪兽充电2019年的净利润为1.67亿元,2020年却只有7540万。
也就是说,共享充电宝价格持续增长的原因就是运营成本太高,高昂的入场费和佣金占据利润的大头,企业为了实现盈利,只能上调共享充电宝价格,进而导致租赁费用越来越高,商业模式形成恶性循环。
共享单车看似不便宜
相比共享充电宝价格居高不下,共享单车行业则普遍采取月卡、季卡以及年卡的商业模式,单次骑行看似不太便宜,然而如果是月卡,季卡、甚至年卡用户,就挺划算了。
笔者发现,以某共享单车月卡为例,连续包月费用6.5元,续费14.9元,30天需14.5元,90天季卡需32元,只是一杯奶茶或咖啡钱。
对此有网友表示关心的并不是贵不贵,而是行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如果动辄传出跑路,再便宜也没人敢下单,否则月卡是可以接受的价位。
有研究报告指出,61.3%的用户每次骑行距离在3公里以内,92%的用户每次骑行距离在5公里以内,可见共享单车主要满足用户短距离交通需求,也就是最后一公里,骑行时间多在半小时左右,就算涨了5毛或1元也能负担得起。
至于骑行超过1小时甚至更长只是极少数,就算大幅涨价也不影响基本盘用户权益。
笔者认为,消费者对共享单车涨价不爽情有可原。在商言商,如果觉得贵可以不骑,现在也不用交押金,也不用下载App,不用担心共享单车企业跑路,或是占用手机内存。
共享单车主要价值在于偶尔短途应急,比如不通公交,或是久等不来等消费场景,毕竟花几块钱救急也不是大问题。如果频繁使用,则建议买月卡,季卡,或者年卡。
共享单车企业长期不盈利并非好事,但道德绑架把全行业都整倒闭了,消费者又到哪找如此便捷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的骑行体验,总比挤早晚高峰还不准时的公交舒服些吧?
共享单车市场自由开放,共享经济产品提供者有权自由决定共享产品价格包括提价,而消费者也有权决定是否买账。如果共享单车涨到离谱,或是性价比太低,消费者自然用脚投票,无可厚非。
回归理性商业价值
遥想共享经济初期,低价补贴是企业在培养市场、争夺市场,通过“烧钱”先把市场做大,积攒庞大的稳定用户群。正如现在共享充电宝“三电一兽”,共享单车三分天下。市场逐渐成熟饱和,企业必然需要考虑存量用户的商业价值最大化,涨价则是一条简单粗暴的路子。
共享经济集体涨价似乎已是大势所趋。价格上涨背后显然有资本变现和资金回笼的压力,也有前期资本无序扩张下,重资产铺摊子,粗放运营带来的高损耗,才是真正的资金窟窿,才是企业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
按现行收费标准来看,共享单车单次骑行费用可能会比公交车高,但二者显然无法相提并论。共享单车涨价的背后在于其快速灵活,可以触达更多公交难以企及地方,还能节约时间成本,这些都是公交所欠缺的。
据亿欧智库发布的《中国两轮共享出行产业科技转型升级》研究报告,哈啰单车凭借哈啰出行APP与小程序双渠道流量,领跑两轮共享出行月活用户数,其2020年11月的总体月活用户规模达到7232万人,哈啰、美团、青桔三家的比例约为5:2:3。
事实上,共享单车第一次集体涨价发生在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随着哈啰,青桔等其他车型的推出,价格调整至了1元/小时,集体涨价势必会把价格敏感的客户过滤掉,靠刚需客户维持生存,从而确定稳定且健康流量,只要有流量,一切都能稳定。
哈啰辟谣京沪涨价算是虚惊一场,联想到近期传出哈啰赴美上市传闻,笔者认为哈啰为代表共享出行行业为“最后一公里”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适当涨价的背后,如果能提升骑行体验,或是有更多优惠解决方案,也不是坏事。(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