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云游戏受青睐,借多屏生态腾讯、网易能否“一飞冲天”?
文|智能相对论(aixdlun)
作者|leo陈
2020年,5G商用刚起步,带火了“云游戏”一词。
游戏大厂、直播平台、云服务商、运营商等鱼贯而入,其中一些巨头“强强联合”以共同推进云游戏业务。这样的阵势让云游戏和“元年”、“变革”、“蓄势待发”等词语联系起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云游戏的应用有些“慢热”,各平台的画质、延迟卡顿和成本问题未因5G得到大幅改善,玩家实现多场景享受云游戏更是遥不可及。用户综合体验不佳,云游戏走入寻常百姓家还需时日。
2020年,云游戏行业发展仍有阵痛,是留在用户心里的印象。时间来到2021,游戏大厂们进展似乎打破了这样的“尴尬”。这一切,要从鹅厂的START云游戏平台测试开始做起。
腾讯START安卓开测, 扩张云游戏手机端版图
近期,腾讯START云游戏官方通过微博宣布,安卓移动版正式开启测试。START云游戏平台作为扩张手机端的又一块拼图,来势汹汹。
「智能相对论」体验后发现,App中没有任何其他的多余功能,只有“主页”和“我的”,点开前者,有着包括云顶之弈、仙剑奇侠传7、拳皇14等10余款游戏。
游戏运行时,除了游戏本体便是简单的的界面,以及提供给玩家几种操作模式。根据游戏不同,提供键鼠、触屏虚拟键使用,而单机游戏可选择手柄模式游玩。
游玩后发现,START平台体验较过去已有明显优化。「智能相对论」认为,主要体现在画质、帧数、网络要求等多个方面。
首先,画面是否足够清晰是游戏可玩性的基础。过去在网络稳定时,许多平台仍存在色彩失真或者满屏马赛克的问题。目前START最高可选1080P+60FPS,在游戏内可以调高配置来将画质效果“拉满”,很难出现直播平台低码率画面时的“大色块”。
这对于腾讯云游戏在手机端发展而言,意义十足。如今本地电脑基于显示屏硬件,通吃1080P画质及60帧早已不是新鲜事,云游戏跨过这一长期形成的门槛格外重要,无论前者是呈现在哪类终端设备。
接着,在网络要求方面,START似乎一改用户“只有5G网络方可流畅云游戏”的固有观念。
先说带宽,START平台官方没有对安卓客户端提出明确要求,但在PC端明确推荐20 M以上宽带。因此,安卓版也应相近。
只是相较于带宽,START平台更考验网络延迟。「智能相对论」尝试用带宽仅10 M,延迟只有5 ms的宽带测试,同样可流畅运行。在4G网络下,START体验效果无明显下滑。
这其中需要庞大的云游戏服务器和专线建设,前者贴近各片区玩家,密集分布;后者同步搭建,让云游戏服务器与游戏服务器之间连接更通畅。
目前来看,START安卓版借助腾讯生态优势,完成度已经很高,不过小BUG仍需优化。比如,目前不兼容部分有线键盘;上线一周内,个别游戏存在概率性闪退或掉线情况,但随后很快修复。
此外,START平台手机端的操作舒适度还有欠缺。一是有些按键小到看不清,二是用映射按键来转动视角还不算很稳定。未来应该要结合用户体验反馈,做出相应调整。
在竞争层面,网易云游戏平台测试也未掉队。上个月,网易还申请公开“基于云游戏的直播互动的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专利信息,有意衍生云游戏的新玩法。随着云游戏平台逐渐完善,游戏大厂们会在哪碰撞出新的火花?
云游戏贯穿多终端, 玩家协同构建多屏生态
事实上,START平台此前已登陆Windows和Mac电脑设备上。与此同时,START平台也顺利上线TV端,支持包括海信、TCL、创维、康佳、长虹、小米等众多电视品牌的主流机型,为客厅游戏赋予了全新的“打开方式”。
云游戏能够打通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界限,一直是行业诉求之一。当人们还聚焦在巴掌大小屏幕上的时候,通信运营商、云服务商、游戏公司、终端厂商已经想着如何跨平台无缝切换。
「智能相对论」认为,2021年,这一诉求将得到更好地解决。一款游戏可以在多端运行,同时手游、端游以及主机游戏都可以即点即玩,更好地实现“多屏合一”。
当下,网易云游戏平台已实现Win、Mac、TV、Android、iOS、浏览器等多终端平台覆盖。在浏览器适配方面,网易云游戏已有一套成熟且高兼容性的网页云游戏方案,能够自由切换设备端。
亚马逊去年开始封测的云游戏服务Luna,现在已对美国地区持有Fire TV的用户开放。在以前,客户还需要邀请才能购买Luna手柄,从而享受到云游戏服务。尽管亚马逊在云游戏上举步维艰,比如团队离职,但打造多屏生态的脚步明显提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一项新应用、新技术的落地,发展结构往往是由点及面。智能电视带来的游戏视听体验是其他终端设备无法比拟的,也是作为云游戏载体的一大显著优势;而移动设备,其小体积带来的便捷性是其他终端难以相比的。“打通”它们,或许是必然趋势。
各终端具备的属性,随着技术发展而实现无缝衔接,将让云游戏多设备协同的特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具体到应用上,“原生云游戏”将会成为游戏厂商们今年的着力点,以配合“多终端”趋势。
年初,Facebook上的原生云游戏《Rival Peak》成为爆款。在游戏中,玩家可操控人工智能驱动的AI参赛者,通过直播流实时传输,实现多人同屏游玩。该游戏从AI使用,到实时直播,都发生在云端。这让国内外云游从业者狂欢,看到原生云游戏的巨大可能。
更早之间,腾讯公司高级总裁马晓轶表示,再过五年来看云游戏一定会成为非常重要的游戏形式,特别是原生的云游戏。其还表示,今年给团队一笔预算,尝试一个真正原生的云游戏场景。
“原生云游戏是云游戏的实质,目前主流的存量游戏云化不是”,业内人士告诉「智能相对论」
在具体行动上,游戏厂商们会基于云端,在多屏生态中对终端进行专属适配和定制。这样相较于存量游戏云化,玩家借助多终端过往的操作习惯,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
各终端用户的打通有利于带来游戏用户增量和用户游戏时长的提升,形成相互导流效果。由于原生云游戏对于核心玩法、视觉设计、用户交互等各环节进行重新设计,会转化潜在游戏用户。
此外,还有利于满足部分用户因碎片化时间而带来的不同游戏场景需求。
此前移动端配置性能低于其他终端设备,使移动游戏为用户带来的体验受限,玩家已寄望云游戏能够真正解决该痛点。数据显示,有65.1%的受访中国网民期待云游戏在手机端推出,因此部分碎片化游戏玩家有望因原生云游戏而提高使用粘性。
原生云游戏主打的是主机游戏,一旦游戏降低电视游戏的门槛,从交互和画质角度看,游戏电视会满足部分用户的主机需求,自然客厅场景会有一个增量空间。
回过头看,游戏厂商若要彻底实现打通各终端,画面适配、跨平台联机问题自然还要进一步优化。而长期来看,云原生游戏将是未来高质量游戏内容的发展方向。
多屏生态助力云原生游戏起势, 行业有望诞生全新机遇?
原生云游戏是一种充分发挥云游戏特点的创新游戏类型,它在游戏策划、开发、运营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完全基于云技术进行设计。「智能相对论」认为,其可能给游戏开发商、运营商、用户和设备制造商带来一个全新的机遇。
一.游戏开发商迎来崭新开发理念
对游戏开发商来说,云游戏提高了游戏的开发效率、提升了游戏的画面质量,降低了研发成本。云游戏可以让开发者在不同机型间的适配优化工作量大幅减少,节省时间与成本,甚至可以控制外挂。
在不受游戏终端设备的硬件限制下,原生云游戏则可以拓宽游戏内容的边界,游戏的品质趋势或将更加精细化。
同时也利好具有优质端游、主机游戏等大型游戏研发实力的游戏开发商。随着云游戏产业的逐步发展,对精品游戏内容的需求也会提高,具备优质研发实力的游戏开发商的话语权会进一步提升,也有望获得较高的议价能力。
二.运营者调整渠道分发模式
由于未来即点即玩的云原生游戏不需要下载,用户选择游戏的成本逐渐下降,这可能意味着传统渠道中的应用商店角色将被弱化。
直播和短视频等新兴内容形态和媒体平台更可能成为游戏推广的重要载体。随着5G技术的发展,云原生游戏可实现与图片、音频、视频、互动等信息的有效融合,然后依托运营商用户体系抢占传统应用平台的用户资源,从而影响传统发行渠道的分发模式。
数据显示,2019年云游戏渠道商产业链转移收入858亿元,这其实可以视作部分云游戏潜在市场规模。这部分是以腾讯为代表的游戏厂商希望抓住的,也成为后者搭建云游戏平台的原因之一。其借助云游戏平台,加速实现渠道为王向内容为主的转变。
当腾讯为代表的游戏厂商在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提升后,加上渠道成本的节约,自然可以扩大盈利空间。此外,可将成本转移到对游戏内容的研发中,开发高质量原生云游戏。
三.游戏设备商诞生新的研发需求
随着外设设备的加入,云原生游戏将突破屏幕操作限制,引入更多创新玩法。以手游为例,目前手游用户操作仅通过点击与滑动两种方式来实现绝大部分游戏操作,对游戏的创新玩法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云原生游戏的实现将拓宽游戏研发思路,吸引更多厂商及玩家探索多种硬件操作结合的可能性。目前游戏硬件有手机、PC、主机三种形态,未来有望诞生出新的硬件产品。
总的来看,随着5G商用的不断推进,游戏厂商加大了对云游戏的布局投入力度。平台端,云游戏平台覆盖的场景不断丰富;内容端,除手游、PC存量游戏上云外,原生云游戏的探索有望提速。
云游戏处于扩大用户规模的发展初期,伴随技术实现突破、游戏需求升级、巨头加速入局、用户付费习惯逐步形成,云游戏发展步伐加快。行业持续释放潜力,届时还会带来游戏行业的新增量与新变革。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深挖智能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