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期间,股票应该怎么卖?

本文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期,A股抱团股的集体杀跌给很多人上了一课。看着账户浮盈一天天缩水,投资者捶胸顿足,后悔没能早点卖掉;后续的每一次反弹,都让投资者煎熬,纠结该不该果断卖掉。

股市中有句话:“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言外之意,卖点比买点更考验投资水平。股票应该怎么卖?不同投资者遵循不同交易体系,在本文中,我们聚焦价值投资者的卖出理念。

两类价值投资者

股票市场中,价值投资者是一个重要的流派,他们普遍认同以下投资理念:“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入时追求安全边际”“市场先生报价反复无常,但长期看价格向价值回归”“只在能力圈内做交易”。

价值投资的收益来源有两块,一块是低价买入,价格回归价值时产生的收益;一块是企业自身持续发展产生的收益。围绕这两大来源,在长达几十年的实践中,价值投资者逐渐分化为两大流派:

一派以格雷厄姆为代表,在低估时买入,价值回归后卖出,赚取估值差价;一派以巴菲特、芒格为代表,更强调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长期持有,赚增长的钱。


短期来看,价格向价值回归能产生不错的收益;但把眼光拉长,优秀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增长才是收益的大头,是股票投资最根本的价值来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菲特师从格雷厄姆,却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说回卖点的问题,以格雷厄姆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会在价格回归价值的时候卖出,意味着一旦高估,肯定是要卖出的;而以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更愿意陪优秀企业长跑,更关注企业基本面是否发生变化,一般不会因高估而卖出。


喜马拉雅资本的创始人李录被芒格称作“中国的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李录被问到何时卖出的问题,他是这么回答的:

“我曾经有一个原则,如果在某个价格我不打算买,我就可以卖。现在(2006年)我觉得自己进化了一些,因为当我对某个领域、某家公司产生洞见的时候,我真觉得自己就是生意的所有人。即使有人说,你该卖了,价格已经很高了,而且这个价格确实我也不愿意再买了,但从长期来看,我的洞见、对这家公司这个行业的深刻理解都告诉我,赢面还是很大。……到了这时候,你根本不会想卖。”

所以,按照李录的说法,只要真正看好,即便价格高得不值得买入,也根本不会想卖出。

太贵不愿买,为何还不卖?

细究一番,这个答案像个悖论:既然承认价格很贵,不值得买,趁高价卖掉才是理性选择,为何不想卖出呢?

以茅台为例,假如投资者在两年前买入,账面已有比较大的浮盈,2021年初,面对60倍的市盈率,短期内向上空间受阻,下跌风险很大。此时,理性的投资者不愿意高位买入,难道不应该卖出止盈吗?

很多投资者为此纠结,尤其是看到股价下跌浮盈不断摊薄时。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抄作业。借鉴他人的答案,必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终要结合自身情况独立作出决策。


李录的不想卖出,主要源于三点:一是担心卖飞。如果卖出后股价持续处于高位,甚至越来越高,很可能就找不到二次上车的良机了。二是税费节约问题。在美股市场,股票交易赚的钱要交15%~20%不等的资本利得税(A股不存在这个问题),卖出后要为浮盈交税,无法享受税收节约效应。三是投资着眼于长期,只要长期发展前景好,不必在意短期的盈亏得失。

知其所以然,就可以结合A股市场的特点做出适应性改变。首先,A股市场的投机性很强,很多时候股价不仅仅是高估的问题,而是疯狂高估的问题;其次,A股落袋为安不涉及到交税问题,税收节约效应无从谈起。其三,若投资者并不着眼于长期收益,卖出就是合理的。这就导致A股市场需要不同的卖出逻辑,如同样信奉价值投资的格雷资产创始人张可欣曾谈到:

“国内的很多价值投资者,投资收益不甚理想,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价值投资机械理解为长期持有不卖。但试想,当股价已经严重高于内在价值了,持有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是等着股价跌下来去找价值吗?”

说到现在,标准答案呼之欲出:对于长期看好的股票,高估不是卖出的理由,但疯狂高估时,就应坚定卖出。


答案似乎出来了,但又有了新的问题,什么叫疯狂高估呢?

疯狂高估的标准是什么?

股票估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既要预估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还需要考虑折现率高低,难免带有主观成分,这也决定了,根本不存在精准的估值,能把握的只是一个大概,即巴菲特所谓“模糊的正确”。

主流的估值方法包括市盈率PE、市净率PB、市销率PS、现金流贴现模型DCF、分部估值等估值模型,每种估值方法各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

比如市盈率PE,是最主流的估值指标,适用于盈利为正且盈利相对稳定的企业;

对于重资产行业,存在大量折旧摊销,当期利润不能代表未来利润,更适用于市净率PB估值法;

对于周期性行业,如养猪业,盈利波动很大,市盈率指标很容易产生误导,市净率是更好的指标;

对于现金流容易准确预测的企业,如创新药企业,市场多用现金流贴现模型进行估值。


在这个意义上,市盈率、市净率的高低本身并非判断估值高低的绝对标准,类似成长期的科技公司、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公司等,市盈率通常很高,甚至为负,但并不能据此得出股票严重高估的结论。

投资者能依仗的,更多地是参照历史估值水平得出一个相对模糊的结论。比如一只股票的历史市盈率区间为15~50倍,当市盈率接近50倍时,即处于高估状态,若达到了70倍,不妨视作严重高估,就可以考虑卖出了。

这么操作也有可能出错,一旦出错,承担就好了,投资中不存在百分百的胜率。

卖出之后买什么?

在很多价值投资者看来,持有现金是不明智的,卖出之前,投资者必须想好买什么。如李录曾提到卖出股票的三个标准,第一是买错了,第二是涨得离谱,第三就是换入更好的标的,即:

“作为一个投资经理,你的工作就是不断改进你的投资组合。你从很高的标准开始,并且不断继续提高这个标准。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就是不断发现更好的投资机会,不断优化机会成本。这就是我会卖出的三种可能性。”

该买什么,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但考虑到多数投资者会本能地置换低市盈率股票,在这里提醒几个低估值陷阱,即什么不能买。

一是赢家通吃行业中的非龙头玩家。顾名思义,赢家通吃的行业只有赢家有投资价值,非龙头玩家成不了赢家,生存能力堪忧,估值再便宜也不能买入。

二是夕阳产业中的非头部企业。夕阳产业,行业缺乏增长空间,内部加速优胜劣汰,非头部企业生存空间大幅收窄,估值再便宜也不能买入。

三是已过周期顶点的周期股。如牛市高点时的券商股、猪价高点时的养猪股,在景气高点时,盈利能力大幅增长,导致市盈率处在很低的水平,看上去很便宜,但行业即将步入下滑阶段,企业盈利能力快速萎缩,此时买入,很容易被高位套牢。

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正路

不难看出,卖出是个学问,卖出后置换买入更是个学问,需要一些洞见和决断,属于中高难度动作。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卖出技能”不容易掌握,反而容易走样——初衷是价值投资,实际却变成频频交易的投机型选手。

更好的办法是什么呢?高度分散+长期持有,如巴菲特所说,

“我认为98%到99%的投资者应该高度分散,但不能频繁交易,他们的投资应该和成本极低的指数型基金差不多。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么投资才是正路。”

因为高度分散,所以不必在意个别股票的高估问题,也就不涉及卖出买入问题。如股神所说,这才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正路。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1-03-10
大跌期间,股票应该怎么卖?
本文作者: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头图来自:视觉中国近期,A股抱团股的集体杀跌给很多人上了一课。看着账户浮盈一天天缩水,投...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