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虾米关停,其实不冤
文/孟永辉
最近几天,有关虾米音乐即将关停的消息引发了很多的热议。在这些热议当中,有人在表示怀念,有人则是在复盘,毕竟虾米音乐曾经在在线音乐的市场上有过一席之地。虽然虾米音乐曾经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回忆,而独立音乐人更是对它相当推崇,但是,如果虾米音乐仅仅只是一个纯音乐的现场,而不去更多地和商业相挂钩,那么,退场或许是迟早的事。
所以,当大多数人都在表示怀念的时候,我更加认为,虾米音乐的关停或许并不冤枉。在我看来,即使是再精致的互联网产品都不能与商业相脱钩,即使是再高雅的音乐都要去经历市场的检验,如果虾米音乐仅仅只是为了音乐而音乐,那么,所谓的虾米音乐或许真的就成了一个理想国。
音乐,更多的时候是要去感化人,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的,即使是到了互联网时代,这种最本质的东西依然没有任何的改变。虽然虾米音乐曾经给原创音乐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作品的场所,但是,如果所谓的音乐仅仅只是场所,而没有引发用户的共鸣,更没有共鸣之下产生的互动,那么,所谓的虾米音乐或许早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当虾米音乐在原创音乐的所谓净土上独自吟唱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以网易云音乐、QQ音乐则是不断碰撞着音乐与用户的火花,这些火花真正激荡起来的,抑或是现象级的网易云音乐体的刷屏,抑或是QQ音乐10.0的进阶。
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表示虾米音乐和网易云音乐、QQ音乐的处境在恰当不过了。这种奇妙的景象告诉我们,在线音乐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世外桃源,它依然要经历现实商业世界的磨砺,才能走得更加长久。
不可否认的是,原创音乐的的确确是音乐世界里不可或缺的存在,作为在线音乐平台,我们同样需要为原创音乐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场所,但是,对于原创音乐的展示并不仅仅只是用类似虾米音乐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呈现,而是要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在这一点上,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其实做得就不错,作为这两家在线音乐软件的忠实用户,我经常在它们上面发现一些原创音乐的惊喜,但是,这种惊喜并不仅仅只是什么意外事件,而是更多地顺理成章。比如,QQ音乐的个性推荐当中就会掺杂一些原创音乐人的作品,而网易云音乐同样也会为原创音乐人提供展示的机会。
因此,如何将原创音乐与流行音乐进行融合,并且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这种融合扩大,才是保证原创音乐可以走得长远的关键所在。
其实,原创音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是需要长期投入的。然而,如果一直不断地投入,而没有产出,那么,所谓的理想,或许仅仅只是一纸空头支票。在资本横行的年代里,我们尚且可以通过资本输血的方式来维持在线原创音乐平台的发展,然而,当资本红利不再,一味地输血,将难以持续。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资本之外的另外的供血方式。虾米音乐并未找到这种模式,而是继续在原创音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对于虾米音乐,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晓松和何炅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说实话,两人的加入其实是非常符合虾米音乐的自我设定的,但是,后来虾米音乐的玩法却让人越来越看不懂,特别是它对于原创音乐的偏执,最终成为了压垮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虾米关停,其实不冤。它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一幅以资本为主要驱动力在线音乐的发展图景。它同样告诉我们,所谓的原创音乐并不能仅仅只是一味地讲理想,在讲理想的时候,我们还要谈谈商业,并且我们还要在理想和商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虾米关停,其实不冤。它让我们看到了在线音乐的本质和意义,更让我们看到了音乐的本质和意义。什么是音乐呢?音乐不是一个理想国,而是要与用户同频,与用户互动。因此,虾米音乐需要像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那样,建构一个桥梁和纽带,最终,让音乐变成一个激活用户的平台。很显然,虾米音乐并未建立起这样一个平台,所以,它的倒掉,同样是不冤的。
虾米关停,其实不冤。它赶上了一个时代,同样错过了一个时代。虾米音乐赶上的时代,其实就是轰轰烈烈的互联网时代,在那个时代,虾米音乐成长成为与网易云音乐、QQ音乐并驾齐驱的在线音乐的“三驾马车”;同样地,虾米音乐同样错过了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还有已经来临的Z世代。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虾米音乐并未真正实现用户从PC端向移动端的成功转移,虽然后面完成了向移动端的转移,但是,它的发展并未真正实现逆袭。当Z世代来临,我们看到的是虾米音乐错过了对于新生代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控。所以,关停,成为虾米音乐的最终归宿。
当虾米音乐正式关停的时点真正来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场怀念与反思并存的景象。然而,很多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所谓的虾米音乐的关停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当我们真正意识到了虾米音乐关停的内在逻辑,并且真正了解当下虾米音乐的困境时,或许将会对虾米音乐的关停不再抱有任何的同情。
总之,虾米关停,是理想与现实脱节的翻版,更是一场原创音乐与商业世界断层的真正展现。当我们以这样一种视角来看待虾米关停的时候,或许,我们就会变得坦然。无论是对于虾米本身来讲,还是对在线音乐市场来讲,虾米关停都是一个好事。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战略咨询顾问。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