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次“难产”的个人征信牌照,有了哪些新变化?

科技云报道原创。

久违的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即将落地。

近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受理朴道征信(筹)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公告还提到,“朴道征信”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范围主要为个人征信业务。

主要股东包括:京东数科、小米、旷视等。其中,北京金控集团持股35%、京东数字持股25%、小米持股17.5%,旷视持股17.5%、聚信优享持股5%。

这意味着,继2018年3月“百行征信”落户深圳后,时隔近三年,“朴道征信”有望成为国内第二家获得个人征信业务经营许可的市场化机构。

“难产”的央行个人征信牌照

事实上,央行个人征信牌照已经不是第一次“难产”了。

2015年1月,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允许这8家机构开始个人征信试点。

然而,在试点三年之后,这八家机构均未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的解释是,“不具备第三方独立性、八家机构各自依托某一个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在业务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上不具备第三方独立性,存在比较严重的利益冲突;对征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则不够了解,且缺乏合规意识。”

最终在2018年2月,新成立的“百行征信”,获得了第一张市场化个人征信牌照。

此次“朴道征信”获得第二张个人征信牌照,同样时隔近3年时间。为何央行对于发放个人征信牌照如此谨慎?

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监管机构对于正式放开个人征信领域还存在疑虑。其中,个人隐私信息保护问题或许是央行最主要的担忧。

之前,央行行长助理杨子强曾表示,当前信息滥用现象较为严重,实际操作中不经授权采集信息、强制授权采用信息、一次授权终身使用信息等屡见不鲜。

总体而言,央行对于个人征信信息的保护一直较为严格。

走向市场化的个人征信

目前,国内个人征信行发展的推进较为缓慢。在此之前,国内的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系统,一直是由人民银行管理和维护。不过,人行的征信系统只纳入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支出和借贷行为,但是这显然不够全面,比如很多民间借贷行为就无法被人行追踪记录到。

于是人行决定联合其他企业一起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因此在2015年1月批准了第一批展开个人征信业务的试点机构,从而慢慢推出了第一张个人征信牌照。

据悉,获得首张个人征信牌照的“百行征信”由央行主导,有8个机构股东,分别是: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芝麻信用(阿里系)、腾讯征信、前海征信(平安系)、考拉征信(拉卡拉公司)、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

这8家机构共享牌照,使得自家的个人征信业务可以合法经营。其中,互金协会持有36%的股权,参与试点的8家机构分别仅持有 8%的股权。

反观此次的“朴道征信”,从股东结构看,除了北京金控集团是国有独资企业外,其余四家都是民营企业,且持股比例均远超8%。

相比“百行征信”由央行的互金协会直接持股,“朴道征信”的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但大股东仍是国资企业。此外,“朴道征信”董事长赵以邗为现任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央行的影响力仍在。

此外,“朴道征信”的股东背景也显示了较强的地方属性,参股股东均为北京企业,尤其是大股东北京金控由北京国资委设立,集团旗下有多家金融牌照企业,通过地方国资委牵头,结合金融牌照、产业、场景和技术的股东背景,探索个人征信机构的差异化发展,与“央行征信”和“百行征信”在数据来源和数据产品上形成互补。

麻袋财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认为,这是监管想加大个人征信业务竞争的表现。

他表示,互联网巨头手上拥有大量个人征信数据,但这是企业的核心数据,并不会轻易共享给百行征信或者央行征信。“朴道征信”的个人征信牌照受理,意味着央行希望通过设置更多的个人征信牌照,加大个人征信业务竞争,促进个人征信业务在国内发展。

此外,这也表明第一张征信牌照试点阶段性获得监管认可,风险可控,征信数据符合监管要求和市场需求。

个人征信牌照能做哪些事?

所谓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机构或组织通过收集、整理和加工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并提供需求方使用和决策的信息中介服务。

一直以来,信用信息采集一直是征信业务的核心环节。同时,哪些个人的社会经济活动应当被纳入到个人信用记录中,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对此,发改委财经司司长田锦尘在采访中表示,严格讲起来,所有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在经济社会中,涉及到信用的问题,都应该纳入到信用记录之中,不能有死角和盲点。

“百行征信”、“朴道征信”等个人征信机构的成立,如果能实现“让一个人在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不良记录无处遁形”这一理想效果,对社会的影响将是巨大而深远的。

对金融市场来说,银行或者民间金融机构的信贷信息,将会被监管层全面掌握,有助于监管层实施更精准的政策调控。

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此前很多平台要向一些第三方征信机构购买信息、黑名单等,平台的放贷成本将会降低。与此同时,此前信息孤岛造成平台间“共债”大量发生,个人征信数据的提供,也可以帮助平台降低风险。

对个人来说,社会个人征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时刻要求每个人注意珍惜自己的个人信用。

根据百行征信官网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百行征信已拓展金融机构超1800家,签约信贷数据共享机构近1000家,百行个人征信系统收录个人信息主体超1.5亿人,所有征信产品累计使用量突破3亿笔。

自2019年5月5日正式面向机构开放查询以来,百行征信的个人信用报告已向190家机构提供服务,日查询40万笔,日查询峰值超过90万笔,截至2019年底累计查询量6021万笔。

除了信贷类信息,百行征信还对接了公安身份信息、运营商手机信息、银行卡信息、航空出行信息、铁路出行信息、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和互金逃废债信息等9类金融替代信息,并与地图地址信息、地方政务信息、生活服务信息等5类信息源达成合作意向。

空间巨大的征信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个人征信市场规模仍小。

根据《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的统计显示,中国现有征信机构150多家,个人征信部分,除央行征信中心外,只有上海资信与深圳彭元两家企业有所涉及,但后两家企业同样是政府推动,市场化成分的运作缺位。

与个人征信机构相比,市场化的企业征信机构数量众多。据央行今年1月6日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末,全国共有22个省(市)的128家企业征信机构在人民银行分支行完成备案。

多名征信行业人士均认为,个人征信牌照的发放将极大地促进征信市场的发展,市场空间巨大。

宏源证券表示,通过中美对比测算出中国个人征信市场空间为1030亿元,而中国目前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总规模为20亿元,其中个人征信仅占很小一部分,由此可见中国个人征信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方正证券在研报中称,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要的制度安排下,目前仅2亿规模的个人征信行业市场会大大加速,很可能在10-15 年达到千亿级别空间,对应行业10年和15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86.2%和51.33%。

尽管从长远来看,征信业市场规模庞大,但据业内人士称,由于涉及到隐私等敏感信息,民营机构接入个人征信服务市场,无论是监管标准还是所有权构成都将受到严格约束,未来个人征信市场将保持官方、民营征信机构并存的局面,而具有政府背景的征信机构在短期内将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个人征信服务市场也需基于国家整个金融体系的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不断推进个人信息市场采集的多样性和合规性。短期内盈利前景相对比较困难,个人征信机构应做好社会价值和长期打算。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12-11
屡次“难产”的个人征信牌照,有了哪些新变化?
屡次“难产”的个人征信牌照,有了哪些新变化?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