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数字科技的“二次革命”
文/孟永辉
当互联网完成了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和习惯的改变之后,生产要素正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要素,正在被新的生产要素所取代,这将会是一场全新的革命,它所带来的影响力丝毫不亚于互联网。
如果我们探究新生产要素的本质就会发现,数据才是他们的本质所在。
同互联网时代的表现形态是互联网平台不同,数字科技则是这个全新时代的主战场。掌握了数字科技的主动权,等于抓住了下一轮发展的新风口。
金融行业首当其冲。
对于那些从互联网金融的泥淖里走出来的玩家们来讲,数字科技不得不说是一盏前进路上新的指明灯。
从表面上看,数字科技是衍生于互联网金融的存在。
这会给人一种错觉,即人们仅仅简单地认为数字科技应当也必然去做一些与金融相关的工作,甚至延续互联网金融的一些做法。
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站在金融的角度来看待数字科技本身,甚至去探索数字科技的未来发展显然有些太过狭隘了。
尽管数字科技与金融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数字科技从某种程度上具备了金融行业的特征,但是,如果我们将数字科技与金融行业划等号,所谓的数字科技依然困囿于金融行业的牢笼,难以有质的飞跃。
这是诸多玩家一再标榜自己是数字科技玩家,却一直都无法跳出金融牵绊的根本原因。
理顺数字科技与金融行业的关系,并且找到一条真正符合数字科技特色的发展道路,无论是对于金融行业来讲,还是对于数字科技玩家来讲,都是一件非常关键的工作。
正是因为如此,我一直都认为,考验数字科技的并不是所谓的名头,而是是否真正抓住了数字科技的精髓,并且真正摸索出来一条符合数字科技的发展道路。
总结下来就是,数字科技叫什么不重要,数字科技怎么做才重要。
在我看来,所谓的数字科技其实是一个新的战场。
在这个战场上,我们检验着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打法,而在这个新的战场上的胜利者才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佼佼者。
需要明确的是,同互联网时代征伐乱战之后,平台型的玩家最终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不同,数字科技时代的最后胜利者必然是那个与各行各业深度联接的那一个。
这其实涉及到互联网时代和数字时代的底层运作逻辑的不同,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才导致了它们有了不同的走向。
在互联网时代,真正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各行各业尽可能多的元素集中到自身的平台上,然后再通过运营方式实现这些元素的高效对接,那些聚集了诸多元素的平台变成了大型流量体,最终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佼佼者。
在数字科技时代,真正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对于行业传统运行逻辑的打破与再造,然后让供求两端有再度对接和契合的可能性,那些真正能够打破和改造行业传统运行逻辑的玩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者。
数字经济时代的这种底层运作逻辑的不同,最终决定了数字科技的玩家并不能够仅仅只是一味地将行业不同的元素聚集到自身的平台上面,而是要关注对于行业内在运行逻辑的深度改造和重塑。
这其实对玩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行业深度改造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成败。
可见,对于那些依然站在金融行业的角度来看待和实践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来讲,其实已经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玩家中间差了十万八千里。
他们所做的仅仅只是金融行业的工作,而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玩家则早已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了更为广阔,更为多样化的行业当中。
另外,那些仅仅只是站在金融行业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数字科技的玩家依然在保持着流量的思维,依然在延续做平台的做法。
虽然从短期来看,他们尚且存在一定的发展可能性,甚至可以在某些时候利用早期的先发优势暂时获得领先,而从长期来看,他们其实已经落后于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玩家一大截。
首先,从盈利模式上来看。
以金融为终局的玩家依然在延续流量思维,不同的是,他们将互联网时代的那种收割C端流量的思维模式,延伸到了B端领域里。
虽然在现阶段,B端流量尚且存在一定的红利,并且可以借助互联网时代的模式获得一些收益,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现在行业的痛点和难题早已不是流量对接,而是变成了落后的产业供给与升级的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
在行业矛盾业已发生深度改变的大背景下,一味地延续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逻辑,一味地照搬照抄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虽然可以减少投入,可以继续收割红利,但是,依然无法掩盖红利见顶的根本性问题,最终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这种盈利模式的难以为继。
对于跳出金融牵绊,真正从数字科技的角度来寻找新盈利模式的玩家来讲,他们早已抛弃了对于流量的依赖,转而寻找一种深度赋能与自我盈利相互协调的新盈利模式。
通过深度赋能,数字科技的玩家们找到了改造供给侧的方式和方法,即使是不对流量进行收割,他们同样可以实现深度赋能与自我盈利的共同发展。
这其实是一种完全有别于以资本和流量为命脉的发展模式,而是一种全新的自我造血,协同发展的盈利模式。
其次,从底层逻辑来看。
以金融行业为终局的玩家依然将自身的目光局限在金融行业本身,这种发展模式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形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
不同的平台之间难以实现有效融通,行业效能依然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提升。
这其实是依然是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所形成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平台,这些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和势力范围而进行不断的征伐和乱战,最终他们的发展仅仅只是行业内的,难以持续的。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的玩家的底层逻辑其实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
他们的终极任务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又一个的平台,并不是要形成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而是要将这些平台融合,将这些信息孤岛联通,从而实现的是不同行业,不同平台之间的联通,最终完成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逻辑。
再次,从表现形态上看。
以金融为终局的玩家真正形成的依然是一个平台,抑或是一个行业。
以金融为例,他们进化之后形成是新金融、数字金融、智慧金融等产业类型。
这些新的产业类型,其实依然是一种传统行业的新形式,新变体。
虽然这些新形式、新变体在短期来看,具备一定的发展潜能,拥有一定的发展可能性,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新形式和新变体仅仅只是某个行业的新形态,而没有真正实现行业本身与外部行业的深度联系。
说到底,这种局限于行业本身的发展模式带来的仅仅只是行业本身的小范围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有很大可能性还是不彻底的。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立足行业的发展模式获得了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同样是不彻底的。
一旦行业本身的红利被消耗殆尽,玩家们依然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科技的玩家早已跳出了行业的牵绊,真正站在了“上帝视角”来探视和把握未来的发展。
他们的表现形态不再是某某金融,不再是某某产业,而是变成了一种更为基础的存在。
他们不仅仅只是金融行业的“血液”,同样是金融相关产业的“空气”、“水”和“石油”。
这种表现形态无疑消弭了行业的壁垒,联通了行业的孤岛,摧毁了林立的烟囱,最终必然将会发挥更加具有想象力的作用。
当互联网开始退场,一场以更加深度的发展为肇始点的深度改造行业内在生产要素新发展开始拉开序幕。
这才是未来发展的终极方向。金融行业同样如此。
然而,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的玩家并未真正摸清其中的发展规律,仅仅只是站在金融行业的角度,抑或是遵循互联网时代的做法来寻找这个时期的发展模式。
短期来看,这种发展模式尚且存在一定的红利期;长期来看,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被新的模式所取代。
当行业本身仅存下来的那一丁点的红利被消耗殆尽,当生产要素被改造完成,我们或许才会发现数字科技才是真正的未来,而试图建立金融“独立王国”的玩家们则必然面临着“二次革命”的挑战。
-完-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