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吃云端芯,可穿戴设备出货过亿,华米逐浪10万亿大健康

原标题:通吃云端芯,可穿戴设备出货过亿,华米逐浪10万亿大健康

文/陈纪英

华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黄汪最近迷上了美剧《Upload》(《上载新生》)。

在这部美剧里,人类死亡之后,可以把脑部数据上传,在名为“湖景”的数字天堂里,实现永生。

这部脑洞大开的高分美剧,犹如一个精妙的隐喻——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边界已经坍塌,人类自身的生存、延续,不再仅仅依赖于物理形态的肉体,而被0、1字节组成的数据驱动。

类似的场景尽管只是脑洞大开的科幻,但数字化、智能化对于人类生活的深度重构,已成不可逆的大势。

可穿戴设备正在精准实时的量化人类自身,基于大数据的贴身“AI管家”,已经开始深度参与人类的运动生活、健康管理、娱乐休闲等等。

黄汪对这一趋势笃定不疑,这也是华米“科技连接健康”新使命的战略原点——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船,以数据为帆,以AI为桨,华米驶入了大健康蓝海。

以“大健康”重新锚定航向之后,从智能硬件跃迁为基于云的服务平台后,华米越发注重底层技术的沉淀和积累。

6月15日的首届AI创新大会上,华米并没有发布具体的新终端产品;隐身在后的芯片、算法、传感器走到前台,成为了发布会主角。

基于这一整套贯穿“云端芯”的AI健康管理技术架构,华米成为了撬动大健康产业的关键新变量之一。

1

全民刚需,华米乘风

从智能硬件进阶大健康,黄汪并没有很心急,“我们原来以为,健康意识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应该是一件很漫长、很久远的事情”。

但陡然而至的疫情,如同《盗梦空间》里的陀螺,逆转了“既定时空”——购买智能可穿戴设备、配备贴身的“AI医生”、在线医疗远程问诊等大健康需求,成为了全球性全民性的新刚需。

尽管疫情让可穿戴行业全球出货量下降了7.1%,但提前卡位大健康的华米,却实现了逆势增长。

2020年第一季度,华米智能手表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八成,首次登顶全球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前五,在印尼、意大利、西班牙和印度市场夺冠,第一季度营收也同比大涨36%。

突然起势的大健康刚需,并非用户头脑发热的冲动,而是基于理性的权衡——在关键时刻,可穿戴设备能“救命”。

去年,华米收到一封用户感谢信。这位用户佩戴的华米GTS手表,持续发出“心率异常”的警示,用户心惊之下,去做了体检,才知道自己心律不齐,经过及时治疗,最终恢复了健康。

这封感谢信,让黄汪很是欣慰。

当海量的健康大数据滴水成海,就能洞察全民健康状况,预测流行病风险。

针对席卷全球的疫情,华米根据自身的健康大数据,同时结合天气、季节、历史周期等变量,利用AI技术建立了流行病预测模型。

在抽取、分析了100万条来自疫区的样本数据后,华米提前西班牙官方数据7天,提前意大利官方数据8天,精准预测了疫情峰值的到来。

不仅如此,华米预测的疫情变化曲线,与真实疫情的匹配度,也高达81.14%——人类难以彻底终结疫情,但精准预测、提前应对,则是人类能够与疫情安全共存的“AI盔甲”。

黄汪判断,席卷全球的疫情,对于大健康产业将带来长期性的、彻底性的改变。

疫情爆发以来,工信部等政府部门也多次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5G等加快应用于多领域,助力疫情防控”。

从个人健康管理,到宏观疫情预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搭建新基建技术平台,重构十万亿大健康产业,这是华米的机会所在。

在华米参与搭建的大健康平台上,海量终端用户、公共卫生部门、医疗科研机构如钟南山院士团队等、保险机构、下游的医药企业等,甚至其他智能硬件厂商等,未来有机会在此济济一堂,都可以各取所需,各施所长、共建生态。

2

“AI医护”亮相:算法Go high,门槛Go low

切入大健康产业,运动管理是起点,而健康状态监测,甚至疾病预警,难度系数更高。

疾病症状复杂,确诊病患如同游走于繁复的迷宫之中,寻找出口,但唯有迈过这道关卡,才算是拿到了远航大健康蓝海的船票。

华米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汪孔桥倒是颇为自信,他断定华米处于全球领先定位,与苹果也不相伯仲,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棋高一着。

这样的自信,一是基于数据——华米销量过亿的智能可穿戴设备,积累了足够可观的人体数据;

二是基于算法——6月15日,华米一口气发布了五大生物数据引擎。

如果把数据比喻为汽油,那么算法就是引擎和动力——没有数据,无法构建、验证、进化算法模型,而精准的算法带动产品和服务的畅销,又会继续源源不断输送更为丰沛的新数据,最终反哺算法。

数据和算法就此构建了正螺旋效应,意味着头部玩家一旦构建了领先优势,后来者就难以追赶。

某种程度上,可以把华米发布的五大引擎,类比为“AI医护”或者“虚拟健康管家”,为华米用户实时“体检”、“诊疗”。

就整体精准度而言,它们的水平可以比肩专业医生,但便捷度却要高得多,能够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服务。

前述用户收到的“心率不齐”的警示,依赖于华米2019年推出的RealBeats生物数据引擎,可实现对⼼律不⻬的⾃动甄别。

搭载RealBeats的华米智能⼿环,判断房颤的准确度分别达到了93.27%和94.76%,可以比肩专业医师水平,截至目前,华米累计监测到了 91100 次疑似房颤病例。

而刚刚推出的RealBeats 2,有可能是全球最先进的心脏健康AI生物引擎。

在消除运动时心率信号的噪声干扰后,夜晚和白天的有效房颤监测时间,分别达到了上一代的1.87倍和6.64倍。

统计显示,中国平均每1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心源性猝死,80%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其中六成死于医院之外,中国心律失常患者累计达到了2000万人——华米的手环手表,能够成为他们的24小时的贴身医护。

而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血氧饱和度高低是区分病情轻重的关键指标——危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远低于正常值。

6月15日,华米自研的⾎氧数据AI⽣物引擎——OxygenBeats也同步发布。

黄汪介绍,华米采用氧降实验来验证算法的准确度,结果显示成功率可达100%,而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不到90%;与专业⾎氧仪的检测结果平均误差仅为1.67%,超越大多数腕部可穿戴设备表现。

接下来,华米科技与钟南山院士的合作项目中,也将借助OxygenBeats⾼精度⾎氧检测的能⼒,对新冠肺炎患者进⾏康复随访;搭载相关算法的可穿戴产品,最快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发布。

中国人七成睡眠质量不佳,2亿人被失眠困扰,华米同期还发布了全新的睡眠数据AI⽣物引擎SomnusCare,睡眠数据检测精度超过了80%。

针对全球10亿、中国5000万的睡眠障碍症群体,以及堪称隐形杀手的睡眠呼吸暂停症,华米实现了智能识别,可以及时惊醒患者,实时必要救护。

这样高精尖的“AI医护”服务,大众群体也可普惠获取,“从最便宜智能手表到最贵的智能手表,这些算法都会用上,不会牺牲任何一个用户追求健康的权利”,黄汪说。

普惠的华米健康服务,有望疗愈中国医疗整体供应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痛点和难点,开启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窗口。

在技术研发上持续Go high,这是华米的能力,在使用门槛上持续Go low,这是华米的初心。

3

“云端芯”组CP,通吃全产业链

不仅在算法上与苹果“PK”,甚至还要上攻芯片板块——华米看起来似乎有点“不自量力”。

但黄汪想得很是清楚,“如果你要做完美的算法,你必须做芯片,否则的话,你在业内找不到完全满足你算法的芯片。”

由此,华米构建了覆盖“云端芯”的全产业链——而且,华米的芯片不是PPT和实验室的概念,已经开始流片。

早在2018年9月,华米就发布了全球可穿戴领域的第一颗AI芯片——“黄山1号”,15个月之后,“黄山2号”终于亮相。

“黄山2号”的性能显著提升,比如,房颤识别速度是“⻩⼭1号”的7倍,是市⾯上其他软件算法的 26 倍。

此外,“黄山2号”还有一个“分身”,和苹果一样搭载了协处理器,能在主芯⽚处于休眠甚至关闭状态时,持续保持健康数据的记录⼯作;这一设计,使得黄山2号整体功耗下降50%,从而让⽤户告别可穿戴设备的续航焦虑。

目前,“黄山2号”已经流⽚成功,预计将于今年四季度量产。最晚到2021年二季度,搭载“黄山2号”的可穿戴新品也将面世。

黄山系列芯片的发布,意味着万物互联时代,中国企业终于走出了“缺芯少魂”的困境。

过去20多年,中国企业几番冲锋,始终未能摆脱“缺芯少魂”的尴尬——中国每年进口芯片规模超过3000亿美金,名列第一大进口品类,而中美关系遇冷后,中国企业又面临芯片“断供”的绝境。

但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尚还没有类似英特尔一家独大的霸主通吃全球,华米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头部玩家,上攻芯片高地,反而优势凸显。

在路径选择上,黄山系列芯片基于的RISC-V架构,被公认为是物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芯片架构,运算效率⾼,使⽤功耗低,相⽐于在可穿戴设备中常⻅的ARM Cortex-M4架构处理器,整体运算效率提升了38%。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研发了RISC-V架构的团队,后来创办了RISC-V厂商SiFive,华米科技连续两轮投资了这家公司,后者的其他投资人还包括英特尔、高通等全球巨头,这既证明了华米锚定目标的眼光之准,也显示了华米研发芯片的决心之大。

而在可行性上,华米这种智能终端企业做芯片,同样也更有优势。

一来,华米通过产品和服务,直达终端用户,基于需求溯游而上,研发出来的芯片有的放矢,更为精准的满足市场所需。

二来,众所周知,芯片研发的特点是,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失败风险高。

但华米在智能终端产品和服务上的营收利润,可以反哺芯片研发,最终,虽然芯片研发的持续投入很高,但芯片开发成功后,基于终端产品的规模效应,整体上能够获得可观回报,芯片业务不至于亏本。

“因为我们有这么大量,我们亲自去做是没有经济负担的”,黄汪告诉《财经故事荟》。

与此同时,华米自研的BioTracker2生物追踪光学传感器,也同步亮相,可以支持多达五种生物数据识别引擎,与“黄山2号”芯片组成最佳CP后,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可穿戴人体光学传感器。

华米通吃“云端芯”的全产业链布局,都最终指向一个终局,提供更高水平的大健康服务——这是对其全栈能力的极致考验,就像一个人,必须口清耳聪目明手巧腿快脑好,才是完美人设,在任何一个环节失措,其终端服务能力和用户体验,就会大打折扣。

以覆盖云端芯的AI健康管理架构为支点,华米等高科技企业有望撬动、重构大健康产业。

根据预计,中国大健康产业2020年有望超过10万亿规模,而到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量,将由华米这样的高科技企业参与创造。

极客网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6-18
通吃云端芯,可穿戴设备出货过亿,华米逐浪10万亿大健康
黄汪对这一趋势笃定不疑,这也是华米“科技连接健康”新使命的战略原点——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船,以数据为帆,以AI为桨,华米驶入了大健康蓝海。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