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25年粮食缺口将达1.3亿吨?关键时刻,中国接连打出王牌
谁也没想到,夏粮丰收的热度还未消退,又一则粮食话题传播开来。近日,农科院发布的报告称,2025年底中国可能会出现1.3亿吨的粮食缺口。
这话听起来让人吃惊,但其实不必过分担忧,粮食缺口主要缺的是“动物口粮”,并且除了大豆,我们许多粮食都在出口。之所以要进口,只不过是为了人们吃得更丰富更好。
事实上,中国粮食自给率一直处于世界高水平。2019年中国粮食生产总量达6.64亿吨,平均每人474公斤,比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高出74公斤。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中国有信心端牢14亿人的饭碗。更何况,农业这盘大棋怎么走,中国早就在未雨绸缪,接连打出王牌。
除了坚守18万亩耕地红线,提升耕地质量以外,近些年运用科技探索智慧农业更是给农业生产力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前不久在联合国指导下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举办的“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就向社会展示了一场人工智能和农人经验的博弈。荷兰等农业强国的专家带着技术在云贵高原和顶尖农人PK种草莓。
当然,大赛的目的不是选出赢家,而是要实现科技与经验的化学反应。让人工智能和顶尖农人互相“取经”,推动中国农业朝数字化、信息化方向迈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亩产。
与此同时,中国也从未停下探索农业模式的步伐。最近不少人将目光汇聚到中国产粮第二大省河南,其下辖的南召县、正阳县、中牟县等多地,把规模化农业搞得如火如荼。
以位于豫西伏牛山区的南召县为例,当地土地多为连接成片的沙质土壤,适合大规模种植石榴、中药材等作物。于是,在河南扶贫办、拼多多等支持下,南召县建起了中药材和石榴特色种植基地。农民不仅能领取分成,还可自愿到基地务工。
在这种经营模式下,一个农民能挣多份收入,种地也将逐渐变成有奔头的职业,会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可以想象,当吃农业饭的人变多,粮食供应负担也将变小,自给自足就是这个道理。
民以食为天,事关14亿人饭碗的问题,中国任何时候都不会忽视。无数资金、技术、人才投入农村,推动中国农业站上新风口。或许,这就是我们的端牢饭碗的底气所在。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