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收购ARM:双赢还是灾难?

原标题:英伟达收购ARM:双赢还是灾难?

2020年,各种大小黑天鹅事件的出现,都将为未来我们的生活留下难以抹灭的影响。全球一体化、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因为一个小小病毒的狡计就变得嫌隙不断、隔阂丛生,而原本全球共享、互惠互利的科技产业,也成为各国利益博弈中首当其冲的冲突地带,变得敏感而复杂。

今年4月,软银将ARM挂牌出售的消息,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全球科技产业的池塘,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将主要的半导体产业的巨头都牵扯其中。现在,人们在把像苹果、三星、台积电、高通、英伟达等可能接手ARM的买家挨个猜测一番之后,英伟达成为那个最后亮出底牌的接盘手。

作为当前刚刚超过英特尔成为全球市值最高芯片公司的英伟达,宣布以400亿欧元,也就是约合524亿美元的天价,从软银公司手中买下ARM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IP企业。

据报道,现在双方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排他谈判阶段,最快能在这个月底完成收购。但这笔巨额收购是否能够通过双方开展业务相关国家的反垄断调查,暂未可知。

不过,这家卖身日本投资企业的英国半导体IP企业,如果委身美国企业的英伟达,就将失去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当中的中立身份,也可能形成新的垄断。

对于这笔巨额收购,ARM联合创始人Hermann Hauser语出惊人,他表示:英伟达收购ARM将会是一场灾难。Hauser所谓的灾难,可能主要是指ARM。但这一“灾难”也可能既是指英伟达,同样也可能是指的整个半导体芯片产业。其中的利害关系,虽然当下我们难以说清来龙去脉,但ARM被英伟达时候之后的种种可能结果,仍然值得我们探讨。

英伟达收购ARM的“鲸吞”野心

买下ARM对于当时的软银很重要,卖掉ARM对于现在的软银也很“重要”。

2016年,软银花了320亿美元买下ARM公司,成为当时堪称天价的科技收购案。但孙正义对买下ARM信心满满,因为他从ARM这里看到了世界未来的样子,那就是掌握未来物联网的核“芯”,一统物联网江湖。

如果用长期眼光来看,孙正义决心收购ARM,显然更看重ARM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对于软银的投资回报。事实也证明,在过去的三年里,ARM的营收几乎没有增长。即便是今天以500多亿美元的价格卖出,三年增加60%的投资回报,也可能无法达到孙正义当初设想的10年10倍的目标。

不过另一方面,由于软银的主营业务并不在半导体、计算机硬件领域,被软银持有的这几年当中,ARM除了不计成本地扩展业务线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估计软银内部也在评估自身能否驾驭ARM这样的顶端芯片企业。

现在软银决定“忍痛割爱”,确实是到了不得不卖的地步。由于之前一系列糟糕的失败投资和当前疫情雪上加霜的冲击,软银陷入上百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之前已经不得不通过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权来还债,现在则到了不得不出售ARM才能扭转经营压力的地步。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英伟达收购ARM中间这笔200亿美元的溢价实在是不值,因为只有屈指可数的买家,而现在只有英伟达一家感兴趣,现在非常缺钱的软银其实并没有多少谈判余地。可见,如果不是软银和他们的代理商高盛有超高的“忽悠”能力,那就说明收购ARM对于英伟达来说非常重要。

众所周知,英伟达在GPU芯片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其在人工智能芯片、自动驾驶芯片、HPC等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在AI芯片领域,将竞争对手英特尔远远甩在后面。

而ARM早已是移动终端芯片市场的主导厂商。作为全球领先的RISC架构的半导体上游厂商,ARM通过其独特的IP授权模式占据着移动终端芯片90%以上市场份额。现在ARM芯片正在朝着PC、服务器等原本属于英特尔x86系统的领域进展,近日苹果宣布在其Mac电脑上专用ARM架构的自研芯片正是这一趋势的一大表现。

通过对ARM收购,英伟达能够获得的直接好处包括:

首先,英伟达可以直接扩展自己的产品阵容。英伟达可以利用ARM在移动端芯片领域的技术造出更高性能的CPU,与英伟达的GPU产品形成良好的技术互补,打造更为先进的、更为灵活的芯片解决方案。

其次,英伟达早已开始布局ARM生态,去年,英伟达开始推动向ARM生态系统提供全堆栈HPC软件,推动ARM架构的高性能服务器的实现。而收购ARM之后,使得英伟达成为ARM的在推进超级计算机的实际主导者,从而真正与英特尔一争高下。

最重要的则是,英伟达自身的GPU业务正在遇到增长瓶颈,必须依靠新的技术路线,扩宽业务线,才能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也能够在半导体产业牢牢扎根,巩固其基础核心地位。

但是风险是与好处相伴而生的。一方面,英伟达这次可是直接动了众多竞争对手的“奶酪”,ARM现在所建立的中立、开放的生态能否持续,ARM的IP业务授权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英伟达是否也能够同样驾驭ARM生态,达成强强联合实现双赢的局面,还需要看黄教主的后续努力。这些正是英伟达需要回答的问题。

英伟达没法忽视的“灾难”考验

当初,ARM被来自日本的软银收购,虽然也引发一些争论,但绝没有今天英伟达从软银手中接盘而引起如此大的争议。首先软银的性质是一家全球性的科技投资公司,自身没有半导体业务,另外英国政府对于软银的收购做了一系列约束条件,软银也同意将ARM总部继续留在剑桥,并增加ARM员工。当时ARM创始人Huaser对此次收购的批评是,认为“金钱味道”太浓,英国将“其最有价值的资产出售给出价最高者”。

而这一次英伟达就不再有软银这样的“人畜无害”的资质了。英伟达本身就是一家半导体设计制造企业,正在不断扩大其半导体产业线,与英特尔、高通、三星等公司在PC、服务器、移动终端、AI以及自动驾驶和物联网等所有领域展开竞争,一旦收购ARM,既会继续侵占英特尔的芯片市场,又会对ARM生态中的同行形成根本性威胁。

同时,英伟达又是一家典型的美国企业,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国际贸易和地缘政治竞争下,英伟达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现在把原本还有一丝“中立”色彩的ARM纳入麾下,这就让ARM的中立性荡然无存。原本受美国的长臂管辖的影响,ARM已经宣布终止对华为进行新架构的授权,未来这一授权禁令将更加难有转机。

显然,尽管很多影响并非英伟达本意,但是这两个无法更改的现状,将使得ARM直接出现巨大的信任危机。

Huaser的最大担心就是英伟达掌控ARM后,会对ARM的中立性造成影响,迫使那些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开始考虑逃离ARM的生态,寻求ARM的替代方案。而一些分析人士也表示,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ARM客户转头RISC-V阵营。

熟悉半导体产业的人都知道,RISC-V是一套完全开源的精简指令集,由于精简、灵活和模块化特点,能更好地满足物联网、AI等应用的差异化需求。虽然没有ARM指令集架构如此巨大的市场影响力,但也正在成为包括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内重点发展方向,为开发区别于x86和ARM的全新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也就是说,离开ARM,很多企业并不是没得选,RISC-V可能是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半导体力量的一次突围机会。反之,对于ARM的长期发展来说,失去中立性和开放性,可能将是其能够抓住物联网时代的主要威胁。

第二大问题是,英伟达“鲸吞”ARM之后的兼容问题。一是,英伟达能否让ARM的授权生态保持独立运作,比如利用对ARM的掌控,提高某些竞争对手的IP授权费用,甚至直接禁止为某些企业提供新的ARM架构,这些都将是未知数。当然,面对各国对收购展开的反垄断调查,英伟达自然要保证对于ARM开放生态的维护,但行胜于言,没有企业会把自己的前途交到强敌手中。

再是,英伟达如果开始涉足ARM的IP授权模式,能否很好的与自身业务进行整合。据了解,英伟达曾经考虑过GPU核心的IP授权业务,但实际上除了将早期GPU核心给Sony应用于PlayStation 3游戏机,英伟达从来没有真正授权任何GPU核心给其他客户,主要是低估了IP授权的难度。对于这种费神费力又不太赚钱的业务,英伟达此后能否继续打理好,确实是不小的考验。

当然,这些“灾难”还是英伟达事后要考虑的。现在这场交易最终是否达成,可能还要经过有业务往来的各国反垄断调查,这也是苹果、三星选择即时退出收购的原因之一。那么最终能否完成收购,还存在一定的变数。

那最终万一要收购成功了呢?

半导体市场的风云诡谲

有专家评价,这(收购ARM)会是黄仁勋作为英伟达CEO以来最鲁莽的行动。不过,从目前英伟达积极主动的收购意向来看,任凭外界如何分析,也无法改变黄教主已经构想好的CPU+GPU双核心的超级芯片平台,成为未来半导体领域一枝独秀的那个NO.1。

在英伟达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的时候,整个ARM生态将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半导体产业生态也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业界猜测,ARM的CPU和英伟达GPU的整合优势,会使其拥有更为领先的服务器芯片解决方案,直接成为以x86为核心的英特尔和AMD。那么这两家长期争斗的企业将有可能走向联合,一起来对抗英伟达的新攻势。

另一方面,三星和AMD也在合作推出猎户座GPU,试图在移动端对GPU市场发起攻击,未来也许能够看到诸如苹果、高通等企业涉足GPU领域,抢食英伟达的市场。

最终影响最大的还是ARM的生态系统。由于“卖身”英伟达,ARM作为唯一非美国的中立优势消失,迫使ARM老客户开始转向RISC-V这样的开源指令集架构。至少对于我国的芯片设计厂商来说,已经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发展路线了。

整体来看,从这次英伟达对ARM的巨额收购,以及一系列的半导体产业的并购来看,巨头之间通过整合并购来保持技术的垄断优势,同时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张,已经成为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显然对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和地区是极为不利的。核心技术产业的收缩使得技术所在国家拥有更强的操控力,新玩家的减少也让半导体技术创新变得越发艰难,这些企业想要从小到大实现逆袭的机会已然渺茫。

未来半导体产业会日渐“无聊”,而现在能够打破这种“无聊”趋势的机会,只能掌握在吾辈手中。而从这次ARM被卖身英伟达的时间点来看,已经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8-21
英伟达收购ARM:双赢还是灾难?
不过另一方面,由于软银的主营业务并不在半导体、计算机硬件领域,被软银持有的这几年当中,ARM除了不计成本地扩展业务线外,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估计软银内部也在评估自身能否驾驭ARM这样的顶端芯片企业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