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颠覆者小米
8月11号晚,老冀受邀去小米总部,观摩雷军的小米十周年演讲。而就在8月10日,2020年财富500强榜单揭晓。自去年首次入选榜单后,小米集团再次入选,排名第422名,比上年提升46名。
成立仅仅9年的时间,小米就进入了门槛相当高的财富500强榜单,说明这些年小米确实撞上了风口,实现了超高速的发展。那么,为什么小米能够发展得如此之快?
老冀琢磨了半天,最后发现: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小米的发展模式的话,应该是“直接”:
1. 直接沟通
过去,厂商如果想要开发一款新产品,很多也会去做用户调查。不过,这种调查一般也就是找几百名消费者,每个人填写一份调查问卷而已。
而小米则选择了DTC(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包括雷军在内的小米高管和部门主管们,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直接在网络上收集用户的需求,并将其加入到产品当中。
例如,小米最为人称道的MIUI操作系统,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们就一直与用户保持顺畅的沟通和交流,MIUI社区也成为了最活跃的用户社区之一。小米的产品和开发团队不断从MIUI社区收集用户需求,并以周为单位,将这些需求通过产品迭代,放入最新版的MIUI当中。
2. 直接销售
在小米出现之前,做消费产品的厂商,已经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却又复杂的分销体系:产品从国包、省代、经销商一步步流转到门店,然后才会到达消费者的手中。为了保证销售环节参与各方的利润,厂商的产品只能是层层剥皮、层层加价;到了消费者手里的时候,售价相对于出厂价已经是高得离谱。
小米起家的时候,则是去掉了诸多中间环节,直接将产品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给消费者。此后,小米又开拓线下渠道,仍然是通过单层代理商和自营的小米之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为此,小米还专门立下Flag:硬件业务净利润率不超过5%。
3. 直接抢人
很多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更倾向于“打虎亲兄弟,上阵子弟兵”,因为更信任一起冲杀过来的兄弟姐妹,倾向于重用那些跟着公司一起走过来的早期员工,并通过内部调岗等方式,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管理者。
小米当然也会通过内部培养业务骨干,不过在更为重要的、需要更强管理能力的业务部门总裁等关键岗位,小米则更倾向于直接从外部抢人。于是,我们看到了卢伟冰、曾学忠、常程、刘耀平、王晓雁、苗雷等高管的加入,他们均担任了关键部门的负责人,也被外界戏称为“复仇者联盟”。
近日,原中兴通讯终端事业部CEO曾学忠加盟小米
不过,有着丰富管理经验的这些高管,确实能够帮助小米在关键时刻达阵。例如,卢伟冰的加入,让Redmi品牌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站稳了脚跟,成为了小米的压舱石。
老冀又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三个“直接”的背后其实是极致的高效,它推动着小米实现了高速成长。老冀相信,未来的小米一定还会沿着这条道路继续奔跑。
三个“直接”的背后,同样也体现了小米作为“颠覆者”的本质——既然原来的模式效率不高,那就将其完全抛弃,用新的模式跑起来。
不过,作为颠覆者杀进来的小米,显然低估了颠覆的难度。颠覆的最终目的,当然不只是为了颠覆,而是建立新的秩序。而在很多情况下,小米虽然颠覆了旧秩序,却无力建立新秩序。
例如,通过直接与消费者沟通,小米颠覆了传统的广告、营销、公关体系,却并没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新体系,目前也只能部分回归传统体系。
再例如,通过直接销售模式,小米确实成功地侵蚀了部分低效的线下传统渠道,但是在面对更为广阔的下沉市场的时候却只能望洋兴叹。
最后,延揽成熟高管确实能够收到一时之效,可长远来看,它是否会影响管理梯队的建设?这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然,老冀说的这些,都是颠覆过程中的一些波折而已。正如雷军这次演讲的主题“一往无前”,只要小米相信自己,继续向着未来的目标继续走下去,总会有大功告成的那一天。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