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苹果能在印度复制中国制造的神话吗?
现在,中国和印度的关系有些紧张,摩擦越来越多,印度管理者甚至要求屏蔽微信、支付宝等来自中国的App。同样地,印度制造和中国制造也处在激烈竞争的状态。
相比于中国,印度不仅有超过九亿的基础人口,还非常便宜,人力成本仅仅是中国的二分之一。此外,印度有着强烈而严肃的等级分化,广大的底层人民正期待一些救世主,带领他们走出贫困。如果能窥探一回上流社会的生活,他们要么患上精神绝症,要么奋发图强,寻找向上流动的通道。其中一个靠谱的通道就是制造业,普通人可以全情投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是比较慢,难以有爆发之状态。
众所周知,苹果组织里有一个庞大的“印度帮”,他们早已摆脱贫穷,成为社会精英。现如今,他们主张在印度跑马圈地、大兴土木,扩大iPhone的制造产能,有一些“衣锦还乡”的情愫在里面。当然,商人逐利,库克和苹果还是会考虑投资收益比。
复制中国,印度制造如何崛起?
从现在的局势看,苹果在印度扩充iPhone产能势在必行,一方面考虑印度的人工成本更低,更具有潜力;另一方面,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说打就打,苹果不得不考虑最差的情况,于是把印度作为备选方案,特别是一些零部件的供应,印度更是规避贸易战的最佳选择。制造业常常会体现一个民族的性格,比如中国工人勤劳、刻苦,像狗一样听话的特性非常适合制造业,我们也的确创造了制造业的黄金时代,这也是为什么全球最优秀的iPhone手机,制造产业链大部分都在中国,包括玻璃、外壳、电池以及整机的组装制造,我们花费数十年才打造起如此完善的产业链。
业内人士都清楚,制造业牵扯的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更会涉及到国计民生。因为劳动密集,人口众多,连餐馆、网吧、理发店、娱乐场所都会影响到制造业的状态,实在是一件挺复杂的事儿。基于中国的经验,印度制造要想崛起,可以仰仗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低廉的工资,但建设产业链需要足够的时间,就好像自然分娩、怀胎十月。
基于如此逻辑,苹果首先要做一个长期规划。他们在移转手机产能前,必须要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否支撑到十年后或者更远,否则,印度产业链刚刚成熟,就有可能面临“订单消失”的尴尬,实在是很不划算;当然,苹果规划者还可以考虑生产线的可扩展性,比如生产iPhone的车间,可以通过升级改造变成iWatch、耳机,甚至有爆红潜力的AR设备。如果解决不好这些问题,苹果的投资将会变得非常保守,印度iPhone的出货量会大大受限;其次,按照苹果一贯的风格,他们管理产业链非常严格:一方面,苹果会免费向代工商提供自动化、测试设备,看似亏本,实则牢牢掌握了产能规划,如果有人不听话,随时能掐断他们的脖子;另一方面,苹果招募了大量的产业链精英,专门驻扎在供应商腹地,常年以强势客户的身份,要求代工商提供资料,美其名曰:support!这些人手里的资料事无巨细,日积月累下来,早已变成非常宝贵的“建厂”SOP。
此外,他们也能要求中国供应商跑去印度建厂,无论是投资规划,还是品质保证都是最优的选择。问题在于,能够有如此实力又乐于为苹果做嫁衣的代工商并不多,大都是一些超大规模的企业,早已于印度建有生产基地,只需要做一些资源整合而已。
印度vs中国,制造业差距有多大?
毫无疑问,苹果作为最赚钱的企业,早就具备了深度的全球视野,他们能站出来开发新资源,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如前文所述,印度想要快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复制中国,比如挖掘丰富的廉价人力资源,建设配套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培训工人的制造技能。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产业链的管理人才,他们需要hold住印度局面。
印度制造离中国制造还有多远?这个问题的答案简直是包罗万象的。其实,单从人口数量上来看,他们已经具备同中国制造掰手腕的底气,但从人口质量(特指从事制造业)来看,印度和中国相差很远。如今的印度,还存在着高频的种族问题,一些底层的印度黑人连一个“言简意赅”的姓氏都不配拥有,在教育、医疗、就业方面更会受到限制。印度制造业的流水线工作,估计就是留给这些人的。相比于中国工人兢兢业业,印度工人则比较懒散,生产效率仅有中国工人的三分之一,而且缺乏连续工作的热情,有些人刚刚发工资,第二天就出去潇洒了;此外,印度制造还不能开设夜班,这样设备、楼层的稼动率瞬间就会下降一半,要知道苹果一条生产线的设备价值往往高达上亿元。
两个极端,印度白人又天生高贵,大部分人都已经移民欧美并且找到了非常不错的工作,尤其是在软件编程,高端经营管理方面更是颇有建树。这意味着,印度本土的管理干部非常稀缺,如果要大规模地移转产能,势必会有大量的海外派驻干部奔赴印度,如苹果总部人员、中国供应链的管理人员等等,这些人的安置问题将耗费大量时间。
其实,制造业的设备、流程、车间环境,都是相对容易复制的,最难复制的还是人员的管理体系以及工人之于生活的态度。要知道,印度是一个被长期殖民统治的国家,他们的英文能力高于中国,这一点在苹果业务中是优势,但是他们饱受殖民之苦,有浓重的“及时行乐”心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领到工资之后,就不想来上班了。
还有,浓重的宗教文化、生活习惯好像乌鸡一样,是乌到血水里的东西,比如牛是印度人的神物,它们的粪便,谁也不能随意处理之,还有就是手抓吃饭,明明已经有干净的刀叉和筷子,他们却全然不接受,足以证明其对美好生活“缺乏向往”。
再回顾中国制造之崛起,基本靠着“追求好日子”的想法,大家愿意改变,愿意付出,愿意为了下一代奋斗和忍受,所以,才完成了如今的制造神话。印度想要追赶,先安排二十年吧!(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