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花钱填志愿,真的有用吗?
高考要想获得成功,凭借的是“七分考,三分报”。说实话,这一点也不夸张。高考成绩是填报志愿的基础,也是硬实力。而填报志愿则决定着高考成绩,能否尽可能地最大化尽量被好的大学和专业所录取,自然也就成了众多人关注的焦点。
换言之,如果考了高分却去了低于自身分数很多大学和专业,那绝对是得不偿失。如果高考成绩“平平无奇”,却能“捡漏”上一所高于自身水平的大学或选择一个热门专业,那就是“赚大了”!
但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由于高考考生在考前往往只是集中所有精力去学习,因此填报志愿的相关知识非常匮乏。至于家长,也往往没有相关经验。面对2956所大学、13个学科、61个大学专业类、506种本科专业,要想从中挑选最适合自身成绩、爱好,且兼顾未来职业发展的大学和专业,难度非常高。
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只能根据过往的录取成绩、所谓的“热门专业”等,进行志愿的填报。但由此一来,有可能会带来很多负面结果。比如成绩没有和大学、专业匹配;“热门专业”未来变冷门;没有兴趣学报考的专业,导致丧失学习动力;报上野鸡大学,浪费较高的成绩等。
在种种复杂因素和较高的报考难度下,学生和家长迫切需要专业指导。此前的指导,通常来自于网上的报考信息、专家和老师的指点等。但这些指导呈现碎片化、普遍化态势,学生和家长很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且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这样看来,不少机构推出的高考填报志愿服务,就有一定的作用。按照这些机构的说话,就是通过大数据来进行填报志愿的参考。如果大数据真的靠谱,那么自然物超所值。
但最关键的一点是,填报志愿是一个“动态过程”,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仅凭大数据分析,是不能完全判断到底能否被喜欢的学校和专业录取。所以,通过大数据进行填报只能做一定的参考,而不能将其当作权威指标。
另外一个不能忽略的点是,这些机构的实力参差不齐。如果收集的数据不不准确、建立的模型不够有效,那么反而会对填报志愿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大数据只能反映过去,并不能展现出专业未来的热门程度,更不能与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挂钩。所谓的“量身定制”,更像是一句空话。
试想一下,填报志愿服务的收费从几百元、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差别极大的价格背后,肯定会存在一些猫腻。想花钱填志愿,还是得三思。
说到底,填报志愿是实力+运气的“综合体”。学生和家长注意参考的因素包括:成绩、目标学校以往3年的分数线、位次、专业录取规则、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调档比例、自身兴趣和爱好等。在经过多次权衡和考量后,学生和家长还是能够报考适合的大学和专业。(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