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不怕悬崖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各种唱衰阿里巴巴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而且,论调几乎差不多,论据也是类似,总之,结论是阿里巴巴被竞争对手们逼到了悬崖边。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理会这样的文章,即便数量多,但分析方法上的问题简直没法看,至于结论,也许是预先设定好的。

从一段时间以来的舆论来看,对待阿里巴巴显然形成了某种冲击力量,不仅从业务上颠倒黑白或者盲人摸象的唱衰,也从高管方面进行人身攻击,或者无中生有或添油加醋。或许,有的公司熬不住了,或许有些公司等不及了,也或者有些人扛不起了。

用特殊时期代表长期发展,却视而不见阿里的收获

一些文章完全背离基本的统计学常识,而是断章取义或者睁眼说瞎话。在分析阿里巴巴的时候,只用2020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看历史和未来,这完全是胡言乱语。

因为,谁都知道,2020年第一季度是极其特殊的疫情冲击之下的特殊情况,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部分受到的冲击也是最大,而且阿里巴巴几乎是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救援防疫之中,在中国GDP下滑超过5%的情况下,阿里巴巴依然实现了正增长,殊为不易,但这样的数据却被用来和游戏业务相比较。

实际上,大多数分析师也都得承认,包括游戏在内的娱乐应用确实在疫情期间收获了真金白银,但这种收获是不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这些相关的公司在2021年的第一季度的增长肯定将遭遇严重的压力。

相反,阿里巴巴在疫情期间,云计算逆势快速增长,钉钉、盒马、阿里健康正是疫情催化后的长期最获益行业,阿里巴巴一个不差的成为了绝对的龙头,这种价值不仅仅是短期的收益,更将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大利好。

可以说,疫情之后,阿里巴巴在2B领域已经于中国互联网无敌手,但这些却被视而不见。

盲人摸象的数据分析,回避阿里巴巴经济体特殊性

在很多分析中,总是拿出各种数据来论证某某系某某公司在某个方面,比如用户数、活跃度、APP打开等等比阿里巴巴的某个细分业务要“强”,实际上,这是在典型的盲人摸象。

众所周知,阿里巴巴的业务复杂,是国内唯一一家成体系化发展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其各个业务和各个APP之间相互打通相互支撑,是一头完整的“大象”,并非是一个一个捆绑到一起的小猪。

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点外卖,在阿里巴巴体系里,可以在饿了么,也可以在口碑,还可以在支付宝,还可以在淘宝、天猫,还可以列出很多入口,但是,绝大多数的调查公司却只会统计在饿了么APP的数据,由此形成了与竞争对手的强烈差距,实际上,其外卖行业的对手APP不仅仅是点餐,连共享单车都要刷,这种对比活跃度简直就是乱弹琴。

阿里巴巴的经济体建设已经走在了世界所有互联网公司的最领先位置,也是5G到来之后的必由之路。这一点,至今还未被中国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所认识到,当然,阿里巴巴最强的竞争对手好像也有所察觉并在想办法跟随,2020年开始的一反常态的直接合并投资业务与直接插手管理,就是这一理解的落地。

未来,随着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建设日臻完善,那些自娱自乐沾沾自喜的APP强者们恐怕才如梦方醒。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那些互联网巨头高管团队是清楚的,只是不想让股民清醒而已。

继续强化流量概念,可5G已经不是流量时代

5G是流量丰沛的时代,但却不是流量的时代,这就是基础的理论。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经增长基本停滞,智能手机普及率极高,主流应用会出现多款超过10亿级别用户数的APP,流量越来越大,以后只有多少之分,没有富寡之别。

对于一家饭店来说,每天这条路上只有100个人路过,那么,谁家店门口路过的人多就是巨大的优势,但如果每天都有100000人路过,这个时候谁家门口路过人数的多少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把100000中那喜欢吃也吃得起满汉全席的10个人找出来留下。这方面,阿里巴巴就是最擅长千人千面和高转化的。

我们都知道,通信运营商在4G时代成为了管道,这种管道的本质原因就是因为流量越来越不值钱,而流量不值钱的原因正是因为流量太多了。5G是大流量、广覆盖和低时延,视频业务成为主流,但视频的流量实际上是导流能力最差的,单比特的效益也最差。我们对流量的观察分析有七大指标,其中流量停留和转移方面都会因为5G视频业务而衰减。

可以这样讲,在3G时代,因为流量太缺乏,只要有流量就可以为所欲为,但到了4G提速降费之后,流量加烧钱才能维持下来。

在4G最后期,流量经济已经呈现水土不服,摩拜单车、瑞幸咖啡的倒下就是移动互联网在进入落地化之后遭遇的流量思维的失败。如果流量可以搞定一切,美凯龙、星巴克、宜家等等为何都纷纷转换阵营成为了阿里巴巴的朋友?

阿里巴巴流量不多就无法成长?那用数据说话,在2013年的时候,阿里巴巴的营收和利润只相当于主要竞争对手的四分之一,可到了2019年,阿里巴巴的营收利润等核心指标已经全面超越对手。4G发展的时代里,阿里巴巴的增长速度不仅领先中国主要大型互联网公司,也领先大洋彼岸的FANNG们,你说他离开流量活不了,岂不是太可笑?

狭路相逢有钱者胜,阿里巴巴造血能力到比烧钱者更有钱

在中国互联网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360是少数几个可以依靠自身造血正常发展的上市互联网公司,而在未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中,也差不多只有蚂蚁集团与字节跳动是可以自我成长,其他的很多互联网公司,不管是上市的或者未上市的,依靠烧钱融资来维持公司生存发展的是大多数。

很多人自我比喻为亚马逊,多年不盈利也可以迎来辉煌,甚至比较当年的淘宝,多年之后才盈利,可他们忘记了,亚马逊是美国的科技公司环境,大公司之间是有边界的,亚马逊可以在几乎独占市场的情况下收取亚马逊物流税,淘宝当年是依托阿里巴巴B2B业务,也基本上是中国C2C的开山之作。

时代不同了,竞争态势不同了,国情也不同,如今想依靠烧钱补贴拿下市场然后获取垄断利益的可能性基本不再存在。如果说模式,滴滴快的是成功了的,但即便主导了市场又当如何了呢?

如今,时代不同了,大部分的烧钱公司都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对手,即便烧钱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这种份额绝对很难稳定下来,也不敢停止烧钱补贴。共享单车行业已经给了十分清晰的案例,烧钱不能形成市场垄断,就迟早有一天支撑不住。

通过这一点的分析,我们就清楚了,阿里巴巴的压力是确实存在的,与阿里巴巴拼业务的烧钱公司们必须在自己的钱包耗光之前干掉阿里巴巴,否则自己就会倒下。所以,我们2020年看到一系列的定向增发融资,狭路相逢有钱者胜,但阿里巴巴在疫情前在香港二次上市,如今手持数千亿现金,比竞争对手加在一起都做,更不要说阿里还拥有好几个现金奶牛。

只比用户数和时长,不敢和阿里巴巴比科技含量

5G考验的是科技公司的运营能力和科技厚度,在这两方面,阿里巴巴不仅仅是中国的翘楚,也是世界科技公司的主要代表企业,与华为一起构成了中国科技公司的双子星。我们可以看到,随着阿里巴巴迎来范围经济的5G时代,一骑绝尘是大概率事件,也难怪竞争对手们的内心可能有点慌。

不用连篇累牍,就拿几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阿里云在国内的优势牢不可破,且还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疫情期间逆势增长。阿里巴巴的物联网方面、蚂蚁的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芯片,自研的数据库,城市大脑的全面落地,任何一个都是可以支撑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科技。就说北斗,阿里巴巴与兵器集团各占50%股份的千寻位置也已经成为底层。

在5G时代,AICEDB,所有的技术种类中,也只有华为有能力全面与阿里巴巴掰掰手腕,从端到端的能力,从落地执行的团队能力,在垂直领域数字化中,在新零售方面,在新基建领域,阿里巴巴都是领军企业。

须知,科技能力上的差距不是钱可以短时间买来的,这来源于长期的积累,也来源于眼光和执着。没有任正非与马云这样的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几乎不可能有科技基础能力上的真正用心觉醒,行走在无人区中的阿里巴巴和华为值得尊重。

自从阿里巴巴成立以来,就专心于互联网商务业务,这注定是四战之地,也从来就不缺竞争,所以,要说总是站在悬崖的边上,其实也正确,但也正是因为此,阿里巴巴在20年不断的被各路对手强烈打击之中不断成长,养成了最强悍的战斗素养。在竞争对手的眼里,阿里巴巴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但这却只是阿里巴巴的生存常态。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与这样的公司对抗,即便群起围攻,想让阿里巴巴先眨眼,好像在做梦!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6-28
阿里巴巴不怕悬崖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各种唱衰阿里巴巴的文章如雨后春笋,而且,论调几乎差不多,论据也是类似,总之,结论是阿里巴巴被竞争对手们逼到了悬崖边。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