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弹个车,脑海里浮现的还是刚才搜索其相关信息时弹出来的千人维权的情景。说实话,这种平台负面舆论不知道为啥买车的看不到?为啥还要决意的去弹个车平台付款买车呢?
通过 企查查 查阅得知,弹个车所属的大搜车系公司,关于合同纠纷被起诉的案例不少。绝大部分是因为客户看到了诸如“一成首付弹个车”、“低首付”等震撼人心的广告语才入圈的。
谁知,首付完之后,才知道上当了,与自己心中一开始期待的不一样,以为首付了就是买车了,就拥有车辆的所有权了……匆忙告到法院,虽然自认为是“受害者”,但却败诉了!从法院判决的事实依据来看,弹个车平台并没有错误,也不涉及到欺诈。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法院讲究的是事实证据。好多小白客户在弹个车天猫旗舰店提交订单前,并没有仔细看《天猫开新车服务协议》中的条款内容,就直接“勾选同意”了,因为这个协议里面有关于租车的条款说明。再加上《天猫开新车服务协议》这种明显的“开新车”字眼暗示,所以好多用户以为真的是刚开始就是在【买车】。
我并不是在这里帮助弹个车平台说话,而是希望小白们以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看清、看懂合作协议的条款说明,尤其是诸如买车、买房这种涉及到几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大额资金的背景下。
昨晚看到弹个车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名为“弹个车关于《证券时报》报道的声明”,意在表明其公司业务合法合规,绝不存在消费欺诈行为。当看到文末的留言评论时,我笑了。
除了《证券时报》之外,在6月17号,《北京青年报》就发过一篇《起底弹个车成交“秘籍”》,该篇文章详细叙述了弹个车的营销话术,比如客户不问时销售顾问不会说首年租赁的实情,以模糊车辆的所有权……
另外《车友报》也于6月9日在其认证的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买车”变“租车”!1900多名车主联名投诉弹个车!》的文章。文中称“近日,《车友报》却接到了一封1900多名车主的联名信,信中列举了“弹个车”的5项罪状。”
其实,如果大家网上搜索的话,还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不知道为啥弹个车单单就《证券时报》的报道发了个声明……
正所谓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它的存在为消费者的呐喊铸造了一堵墙,一堵可以抗衡嗜血鬼的墙。每一篇维权的文章,积攒起来,折射的不仅是共振的民声,更是资本的丑恶嘴脸。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在维权呢?我觉得有以下几大原因。
首先:消费者对汽车融资租赁模式并不熟悉
许多消费者的购车认知还停留在4S店这种传统模式上,当看到一成首付、低价买车等吸引眼球的广告词之后,立马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于是纷纷掏腰包首付款项,殊不知自己选择的是融资租赁这一新兴的商业模式。
融资租赁这一模式在国外比较流行,为什么在国内就变味了呢?首先国外的信用体系成熟,违法成本高,消费者可以在透明的商业运转机制里采用融资租赁的形式购买新车,无后顾之忧。
而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比较晚,违法成本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部分企业假借国外公司创新的商业模式在国内进行不透明的运营活动。而消费者对此又不知情,恰好无缝对接。
不过相信伴随着弹个车的官方声明,好多人还是知道了它就是一个【汽车融资租赁】平台。这个信息希望买车的你默读三遍!
其次:国内消费者对自我权益的保护力不足
如前面所述,在签订商业协议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的读懂每个商业条款,站在自我权益的角度衡量下,这条是否符合自己在法律保障下的利益,是否存在对方承诺的事实说明等等。不要跟随销售顾问的思维去草率的签订协议。因为这涉及到你的切身利益以及后期的时间成本等等。
那没有多少钱怎么实现有车的梦想呢?其实,在目前的商业背景下,可实现的方式太多了!
(1)买车时代恐成为过去式 公共交通+网约车才是未来出行主流选择
对于北上广的上班族来说,以我为例,现在有车反而成为了累赘,周一到周五,开车还不如坐地铁,也就周六日带着孩子出去开车溜达下。这么低频的用车频率,还不如不买车,平时有急事叫个滴滴,想出去玩就租个车。
对于网约车服务不到的地方,一般都是乡镇或者偏远地区。乡镇打车费用是很低的,郊区景点基本都有公共交通,跨域偏远地区的基本上可以高铁或者飞机。反正我觉得现在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四通八达,可选择的出行方式也很多,为啥非得买车这个损耗品呢?而且还得分期付款买,有这个钱投资个其它的难道不香吗?
(2)如果要买车 建议还是首选传统4S店
虽然4S店有这种那种的坑,但相对于诸如弹个车这种汽车融资租赁平台,我感觉靠谱多了。首先价格方面,基本上在厂家指导价下,费用是透明的,而且分期贷款的话,有的还有2到3年的免息。选择厂家指定的4S店,车况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找他们。
弹个车就算了,什么居间服务,三方协议等等,车况有问题,都不知道具体找谁,各种扯皮。而且第一年租赁到期,如果想要付尾款过户,审核还比较严格。审核不过,想要退款退车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这个还需要你支付各种费用。所以好多消费者选择第二年续租,但是如果续租的话,从这个车最终过户到自己名下的费用来算,早都超过4S店的购车费用了……
所以,从购车成本、购车风险等角度来看,我建议大家还是选择传统的4店比较好。毕竟这个模式已经发展多年了,在法律法规、行业运营等方面成熟很多。
综上所述,弹个车虽然在运营上没有法律破绽,但其资本思维的运营理念,只能说距离用户越来越远了。没有了用户的追捧,一切看似新颖的商业模式只能是过眼云烟,这让我想起了奄奄一息的小黄车。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