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再进化的关键:挣脱互联网的泥淖
文/孟永辉
当互联网金融式的金融进化方式难以为继,人们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这个时候,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开始成为玩家们倾力加持的主要方向。虽然对于这些新的发展方向的加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互联网金融监管带来的压力,但是,如果仅仅只是概念上的改变,却忽略了真正实质上的改变,所谓的金融再进化或许依然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何为真正实质上的改变?在我看来,这种改变就是要改变传统金融的运行方式和逻辑,改变传统行业的组成成分,改变后端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些无法付诸实现,以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为主打的金融再进化其实又陷入到了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它只是改变了传统金融的销售渠道,并没有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
在资本和流量红利业已见顶的大背景下,单纯地主打概念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我们更加应该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对金融行业进行实实在在的改变来找到盈利点,进而再去获得资本和流量,从而实现行业与资本、用户共同发展的目标。否则,所谓的金融再进化仅仅只是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玩家的“一个人的狂欢”而已,无法实现“众乐乐”的发展状态。
金融再进化的背景业已发生深刻变化
当互联网模式的魔力开始减退,整个金融进化的方式其实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我们再去按照互联网式的模式去进行金融再进化的相关操作,非但无法让金融再进化取得突破,反而还将会把金融行业的再进化带入到发展的死胡同里。那么,金融再进化的背景业已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红利期已经不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金融进化之所以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获得快速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红利期的存在。所谓的红利期,主要包括资本红利和流量红利。投资机构对于互联网物种投资的持续不断,以互联网式的平台模式对于流量较为快速和低廉的获取,这些都是促使互联网金融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获得快速发展的红利所在。
经历了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之后,这些红利基本上已经见顶,我们再去按照传统的互联网模式和资本模式去进行发展,必然会遭遇困境和难题。无论是从头部的玩家,还是底层的玩家,其实都在寻找新的发展红利。在这个背景下,金融的再进化同样如此。
首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开始遭遇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由互联网金融衍生出来的乱象开始不断出现,互联网金融不再是一个满足用户投资痛点和难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陷阱。爆雷、跑路等互联网金融乱象开始不断出现。其次,资本的投资方向开始发生偏移。现在,很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将投资重点转移到了以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思路为代表的新方向上,互联网金融这种模式不再具有吸引力,最终让驱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资本红利同样开始见顶。
金融行业需求已深刻改变。在互联网时代,金融行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流量或许是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我们看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金融的入局者都在试图用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来获得足够多的流量,然后在将金融产品和服务销售给这些流量,实现对这些流量和用户的收割。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的野蛮生长之后,金融行业的需求其实已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他们不再需要用户,而是需要改造自身,最终完成的是对存量用户的持续服务和转化。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再去把金融进化的主要方向聚焦在流量的获取上,势必会遭遇越来越多的困境和难题。只有用新的方式来满足金融行业的需求,才能为金融再进化的玩家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激活现有的存量用户,找到新的变现点,是关键所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赋能才行,否则金融再进化的玩家势必会遭遇发展困境。
改造传统金融行业的内部元素、梳理传统金融行业的内部流程、再造金融行业的产品,是当下金融行业的新需求。在金融行业的需求业已发生深度改变的大背景下,金融再进化的方向同样需要发生改变。通过改变内部元素,梳理内部流程,再造金融产品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互联网技术落幕,新技术崛起。金融行业的每一次进化都与技术的变革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当技术发生变革的时候,金融再进化的方式同样需要发生变革,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现实情况是,互联网技术在改造传统行业上面临困境,具体来说,就是互联网技术无法深度融入到行业发展过程当中,并且给行业带来深度改变。与此同时,新技术开始崛起,一个新的技术时代正在打开。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成为为我们打开一个新的发展世代。具体来讲,就是新技术可以摒弃互联网技术的浅尝辄止,通过深入到行业发展的细枝末节来给行业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当技术已经发生深刻改变的时候,金融再进化的方式同样需要转型,才能真正与新技术结合在一起。
无论是从头部的公司,还是从国家层面,其实都在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新技术身上。这个时候,金融再进化的方向同样需要进行这样一种转移。让新技术取代互联网技术成为驱动金融再进化的新动能,并且给金融行业带来更加持续且长久的发展。基于这种逻辑,我们才能找到金融再进化的方向和方法,并且真正开启一个金融发展的全新时代。
当金融再进化的背景业已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再去延续以往的发展模式必然会面临困境。找到新的金融再进化的方式和方法,真正以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为主要切入点,真正给金融行业带来深度且全面的改变,才是未来金融再进化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再看待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的问题上,并不能够仅仅只是单纯地以概念为主要标准,而是要以金融行业是否已经发生深度改变为标准,从而真正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金融再进化如何跳出互联网式的怪圈?
互联网对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即使是在互联网红利业已落幕的大背景下,依然有很多的玩家不自觉地进入到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里就是一个最为直接的证明。对于金融行业来讲,同样面临这样的发展困境。我们看到很多的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的玩家,其实依然无法彻底摆脱互联网模式的枷锁,正是这种现象最为直接的体现。因此,当金融再进化开始,找到真正跳出互联网式怪圈的方式和方法,对于开启新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改造为衡量标准,而不是以流量为衡量标准。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的玩家把用户的多少看成是衡量自身发展成败的关键,即使是一些头部的巨头都不例外。在金融行业同样如此。我们看到无论是金融科技玩家,还是数字科技玩家其实都在陷入到了一个新的流量怪圈当中,不同的是,这个时候,他们追求的流量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C端流量,而是产业上游的B端流量。虽然B端流量的多寡直接决定着他们的想象空间,但是,如果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了流量上,忽略了对B端用户进行深度而又全面的改造,所谓的发展必然会面临困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的玩家对传统金融机构进行赋能的时候,用相同的赋能方式,忽略了不同的金融机构的特殊性,最终这些所谓的新的赋能方式非但无法驱动金融行业的效能提升,反而还把他们的效能得到了降低,并且影响到了广大用户的体验,最终非但没有完成激活存量用户的目的,反而还造成了存量用户的流失。
因此,当我们在进入到金融再进化的新阶段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是一味地以流浪来衡量成败,而是需要把是否对服务对象进行了彻底改造来作为衡量标准。只有这样,金融再进化才算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进展,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吸引B端流量的概念和工具。这个时候,金融再进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
金融再进化需要寻找金融的新功能,而不是对用户继续进行收割。互联网模式的主流思维就是完成对用户行为和习惯的改造,而后再对这些用户进行收割。这一点无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还是在其他类型的互联网模式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种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强大的流量基础之上的,如果缺少了流量的支撑,这种发展模式必然会遭遇困境,这是当下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在面临的重要难题。
因此,想要让金融行业的再进化跳出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放弃以流量收割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通过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来破局互联网式的发展。那么,新的发展模式在哪里呢?在我看来,新的发展方式在于对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新属性的挖掘和培育上。所谓对于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新属性的挖掘和培育其实就是要改变以投资和理财为主打的发展模式,进而去寻找两者之外的发展新模式。
其实,当下数字科技所做的就是这样的工作。我们看到现在很多的数字科技玩家,其实就是在发掘金融行业在数据方向上的新功能和属性,从而让金融不仅仅只是投资和理财这么简单,而是与城市管理、风险管控、预警、预测等诸多流程和环节联系在一起,从而开启一个金融进化的全新时代。当金融行业的盈利模式不再是收割用户为主的时候,金融行业的发展才算是真正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平台不是金融再进化的终极状态,去平台化和去中心化才能长久。现在,金融再进化的另外一个方向就是依然在延续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模式,只不过金融再进化阶段的平台扮演的不是撮合和中介的角色,而是扮演的改造的角色。即便如此,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构建平台,后期必然会陷入到互联网式的怪圈当中,并且把现在我们所做的看成是新的收割流量的方式和手段。
从这个逻辑来看,现在我们看到的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玩家其实有很多依然会走入到平台模式的怪圈当中。但,这绝对不是金融再进化的方向,而是阶段性的。未来,金融再进化一定是去中心化,去平台化的方向,因为只有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去平台化,所谓的金融再进化才能跳出互联网模式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里。
从当下的发展情况来看,以B端为主要对象,以大S为发展方向的金融进化新方式可能在短时间内是金融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长远来看,金融再进化还是要彻底完成对大S的改造,并且真正让大S成为金融行业的一份子,这个时候,金融再进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模式,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金融再进化才算是真正跳出了互联网式的发展模式。
当互联网金融遭遇困境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以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为代表的全新物种的出现。不同类型玩家的加入其中同样让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的领域变得非常火爆。但是,在这样一种火爆的局面背后,我们却依然看到那些“熟悉”身影的出现,这个“熟悉”身影其实就是互联网模式。如果金融再进化依然局限在互联网的模式之下,那么,所谓的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概念而已,并未真正跳出互联网式的发展怪圈,这样的进化对金融行业来讲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寻找金融再进化的新方式,真正让金融再进化跳出互联网式的怪圈,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才是金融再进化的关键。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