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需求开始分层,一个追求个性和多元,追求品牌价值和身份认同的时代正在到来。随着90后、95后,甚至00后等年轻一代成为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流群体,他们购物更加自由随性,追求品牌价值和身份认同,很典型的案例就是「毒APP」(后改名为得物)的兴起,一双价值3500元的潮牌鞋能够让很多学生党、甚至年轻的蓝领人群纷纷买单,实际上他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爱时尚、追求价值认同诉求。老年群体也是在未来不可忽视的一群人,国家统计局显示:2018年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7.9%。他们在消费理念、产品质量和消费渠道上都有差异,也会诞生区别于年轻消费品牌的创业机会。我曾经看到过做专门做老年人的化妆品品牌,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能够抓住老年人爱美、渴望变年轻的心理,就是一个好产品。三、供需逆转,以消费导向中国当下,恰好处在供需逆转的转折时期,我认为这对于消费品初创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四十年前的中国,以中国制造、世界工厂而闻名,但现在,随着人口结构性变化、城镇化进程,以及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中国逐渐从生产导向转向了消费导向,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生产需要了。传统的消费品牌企业背负着与原有供应链匹配的组织体系,船大难掉头,很难适应当下的变化。这就给新的消费品牌留出了市场空间。新的消费品牌必须更精确地洞悉市场,以更灵活的供应链组织体系去适应当下C端消费者需求,精准匹配供需两端。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2消费品的核心在于品牌打造消费品领域看似机会众多,但是除了上一代以渠道、供应链为王的传统企业,例如双汇是以屠宰、供应链加工为核心,伊利、蒙牛其实是强在渠道铺货和销售能力。我接触过的,能够脱口而出的新一代消费品品牌其实少之又少。那么,什么才能称之为新一代的消费品企业?我认为是在C端(终端消费者)有品牌价值,主要由品牌力驱动而非供应链或销售渠道驱动的公司。这包含三个条件:第一,围绕某一类垂直人群,例如女性,或者老年人,在他们中间建立品牌根据地,进而扩张市场。第二,要有独特的供应链产品研发实力。第三,必须传递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理念、文化,乃至生活方式。这其实就是消费品的三个核心要素:获客、供应链和品牌,也是拉动消费品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的个性化、多元化趋势,反映在获客上就是,围绕某一类垂直人群更容易快速建立品牌印记。移动互联网的社交方式,也更容易让有着相似兴趣爱好的人群聚集在一起。在供应链层面,虽然每家公司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产品研发实力,但是在生产端日益强大的今天,代工生产其实不难。通常是创业公司自己先进行摸索和尝试,掌握了核心生产工艺或者配方之后,再找代工进行规模化生产。能够满足前两点的公司很多,但很少有消费品牌能够真正做到第三点。初创企业在注重获客、供应链的同时,需要把更多心思和精力投放在品牌上。在品牌层面,一个真正好的消费品品牌,一定要「攻心」,品牌背后的文化和理念内核能激发人性深处的正能量或者价值认同,例如耐克的「Just Do It」, 阿迪达斯的「Nothing is impossible」。而中国多数的消费品都停留在了卖货和产品设计层面,你的产品再好,卖得再多,如果你没有赋予它更多的文化理念,没有产生更高的品牌溢价,最终和一般工厂尾货没什么区别。在获客层面也是一样,初创企业应该围绕着传递品牌价值和理念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尝试。很多新品牌依赖线上获客,但是单纯依赖线上,要么突破不了10亿的天花板,要么做大之后被平台掐着流量,无法独立生长。单纯依赖线下,又会面临着无法快速规模化的问题。我在四年前曾经预判过,未来电商在社会零售总额中的占比最多能达到35%,其余65%依然来自于线下,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社交式、体验式消费的环境,这是线上电商无法取代的。这一预测对于当下的消费品企业依然适用,创业初期就想在线上大规模买流量的方法并不适用,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是没有明确感知的,未来一定是在传播品牌理念的基础上,线上和线下两条腿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