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利1.5万亿,420万银行人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公众号:薛洪言微语,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题图来自:IC photo

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考虑到2019年金融业税后利润约为2.9万亿,1.5万亿算得上巨额红包了。

让利的主要工具是降息,而利息降下来容易升上去难,所以这还不是一次性让利,更像持续性让利,至少持续三五年。这种持续性让利,必然深刻改变金融业的经营土壤,对金融机构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均提出更高要求。

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准备迎接大变局吧!对从业者来讲,金饭碗也愈发褪色了。

利从哪里让?

1.5万亿的让利红包,谁来出呢?主要是银行。

2019年,中国金融业税后利润约为2.9万亿元(测算过程为:银保监会的金融业税后利润数据更新至2017年,为2.43万亿元,2017-2019年北京金融业净利润增速为19.5%,假定全国也是这个增速,得出2.43×(1+19.5%)=2.9万亿),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约为2.63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约为0.27万亿元。具体如下:

从利润分布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占9成,其中商业银行占7成,是主要的让利来源。也就是说,1.5万亿的让利红包,商业银行大概要承担1万亿。

让利主要靠贷款降息。2019年末,商业银行贷款余额130万亿元,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77%才能凑出1万亿。考虑到商业银行净息差只有2.2%,0.77%的利率降幅必然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

若简单据此估计,2020年,大多数银行净利润缩水可能在三成到四成左右。

当然,不可能真的缩水这么多,那样的话,不良怎么办?人才外流怎么办?银行可持续发展怎么办?防范系统性风险怎么办?

贷款利率下降的同时,存款利率也会降。也就是说,银行这1万亿的让利指标,最终是由存款人和银行共同来承担的。此外,当前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2.5%,还有下调空间,降准释放的规模空间也能一定程度上弥补降息的盈利缺口。

就存款人和银行的博弈看,理想状态下,银行可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把压力全部转嫁到存款人头上,从而继续维持2.2%的净息差,但现实中不可能。以工行数据看,2019年平均存款利率仅为1.59%,已经比较低了,真要降至1%以下,只会把存款人都赶跑,银行也不必开门营业了。

所以,理想的分摊结构应该是,存款人承担一部分影响,多数压力,还是由银行自己来扛。

这种情况下,2020年银行业净利润负增长没有悬念了(疫情之下,实体经济这么难,银行业净利润若继续正增长,也难免滑稽),至于缩水多少,要看各家银行自己的本事。

此外,就420万银行从业者而言,加薪估计又要泡汤了。

低息贷款炒房?想多了

利率下调,会利好股市和楼市。1.5亿股民,欢喜雀跃;意图炒房者,也似乎看到了曙光。金融业让利的新闻出来后,“炒房又有钱了”、“低息贷款大概率流入楼市”等评论受到很多网友追捧。

降息利好楼市,这一点没问题,还本付息压力降低了,购房能力自然也提高了。但说到专门让利实体的低息资金大规模流入楼市,就真的是想多了。

资金如水,滴灌渗漏在所难免,但大规模流动,需要专门疏通河道,离不开政策推动与支持。在当前“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监管层面对资金违规入楼市严查死守,贷款资金成规模地流向楼市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大家就不必操心了。

退一百步说,即便真的有监管不掌握的流通渠道,但资金大规模入楼市,必然导致房价异常上涨;此时,只需反向追溯资金来源,就很容易堵上漏洞,并杀鸡儆猴。

另外,遍观历史上任何大的财富机会,无一不是乘天时之利,顺应了时代的大风口。当前房地产行业已经错失天时,聪明的资金也不会逆势而行的,大家不要小瞧了炒房团的智慧。

相比之下,对股市是个持续利好。降息和让利实体是一方面,股市上涨的财富增值效应是另一方面。

对实体企业来讲,低息贷款固然重要,但企业更需要的是订单和消费。国内1.5亿股民,股市赚钱效应下的消费提振效果不容小觑。

而且政策层面也一直在着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证监会就不用说了,分内之事,在近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中,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提出“银保监会拟推出六项举措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继续放宽银行、保险资金入市。

两大监管机构合作,天时地利人和,股市没理由不迎来大机会。

银行加速“内卷”

最近一段时间,“内卷”一次在网络上很流行。银行业也早已内卷化,竞争激烈,很多小银行既便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眼看着市场份额被蚕食。

在金融科技大潮下,地方性小银行正加速被时代抛弃。2011-2019年,六大国有银行(工农中建交邮储)净利润占比持续下滑,让出的市场份额,早期是中型和小型银行均沾,但2015年以来,只有30家上市银行吃到了红利,另外约2300多家非上市银行的利润占比趋于停滞,只是喝了口汤。

2300多家非上市银行中,内在分化也很明显,既有广发、渤海、恒丰等3家全国股份制银行,也有1200多家农村商业银行,以及近1000家农村信用社。

全国性银行和已上市银行,有实力追赶金融科技大潮,在零售转型、助贷风口中分一杯羹;而绝大多数地方性小银行,优质个人客户被辐射全国的金融APP截胡,优质对公客户被全国性银行普惠下沉截胡,又受不良率拖累,转型举步维艰。

2019年初,审计署网站曾披露某省银行业不良率高企的问题,2018年末该省有42家银行不良率超过5%的警戒线,其中,有12家银行不良率超过20%,个别银行甚至超过40%。

这些问题的背后,反映的就是行业分化加速的大趋势。

就此次1.5万亿让利而言,个别地方性小银行可能已无利可让。但减费降息政策具有普适性和持续性,所有银行都得做好让利割肉的准备,无论胖瘦。

一些小银行,可能不得不退出市场。这两年,不断有银行股东拍卖银行股权,但银行股权却并不吃香,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0年以来银行股权流拍率超过6成。

当然,抵持股比例的财务型投资缺乏吸引力,针对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并购还是有市场的。未来一两年内,我们大概率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小银行被收购。

这对银行业来讲,不啻于一次环境倒逼型的供给侧改革。

无论是中长期经济转型,还是短期经济抗疫,都对银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银行业内部唯有优胜劣汰、资源集中、加速奔跑,才能更好地在新形势下服务实体经济。

反哺实体

国内金融业最受民众诟病的一点,就是所谓的“吸血论”:实体企业盈利能力孱弱,金融机构个个膘肥马壮。

A股3800多家上市公司,称得上中国企业界的精华,但精锐部队的盈利情况也不如人意。2019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0亿的不足500家。从结构上看,113家上市金融企业(证监会行业分类),净利润占比常年超过50%。

往年来看,大家只是抱怨一下,但2020年不同往常。

疫情之下,实体企业盈利能力持续缩水,今年1季度,38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1200多家亏损,2500多家净利润同比负增长。这种情况下,要求金融业让利的呼声自然高涨,金融业也责无旁贷。

这两年,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行业环境,都在给金融机构施加压力。金融机构自然可以抱怨日子越来越难过,可放眼望去,金融机构依然是最赚钱的:银行为盈利增长倍感压力,企业却在忧虑能否活下去。

都什么时候了,救他人也是救自己,没什么可抱怨的。


本文来自公众号:薛洪言微语,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6-20
让利1.5万亿,420万银行人何去何从?
本文来自公众号:薛洪言微语,作者: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题图来自:IC photo6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金融系统全年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