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阿里和拼多多前后脚发布了今年一季度的财报,而前几天京东财报已经先行发布。至此,国内三家主要电商平台的一季度财报全部集齐。
由于一季度正值国内疫情最严重之时,财报也可视为国内电商企业应对疫情交出的一份答卷。三家平台中,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应该是拼多多,作为后来者它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改善经营状况。
营收超预期,但GMV被质疑
拼多多Q1财报中,营收数据表现非常亮眼,远超分析师预期。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拼多多收入为65.41亿元,同比增长44%。而之前市场预期值为49.69亿元,拼多多Q1营收超出了市场预期3成。也正是这组漂亮的数据,带动了拼多多股价的大涨。
不过财报另一个数据——GMV,却面临着业界人士的质疑。拼多多在财报中没有直接披露2020年Q1的GMV,只是称截止2020年3月30日过去12个月的GMV同比增长了108%,有人根据历史数据和财报披露的增速,推算出拼多多上个季度的GMV同比增长99%,相当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今年一季度正值国内疫情高峰,各地纷纷执行封闭式管理,整体经济被按下暂停键,零售商业受到了严重冲击。由于物流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停滞,2月份社会化快递几乎全面停运,从3月份才慢慢恢复,导致电商行业整体遭受重挫。春节后普遍宅家两个月的我们,对此都有亲身感受。第三方的数据也可以佐证,据国家邮政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季度全国快递单量仅仅同比增长3%,而快递收入甚至同比略微下滑。
京东和阿里的财报虽然没直接提及该季GMV,但从财报的收入和活跃买家等数据来推算,它们的GMV应该有一定的同比增长,其中京东由于自营物流的天然优势受影响较小,其同比增速应不低于两位数。但在拼多多同比翻倍的GMV增速面前,阿里和京东都显得黯然失色。
由于拼多多物流体系最为薄弱,在三大电商平台中应该是受疫情冲击最大的一家。有人推测,拼多多财报GMV高速增长反直觉,有以下几种可能:
1、平台成交但未在当季完成发货交付的比例较高;2、平台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带来的数据“水份”。3、国家邮政总局的数据可能有遗漏不全之处。
其中3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快递业数字化管理程度远高于其他行业,邮政总局可全面掌握行业大数据。2的可能确实存在,因为今年一季度快递停摆比较严重,平台对商家发货时效有所放宽。但春节期间补货本来就困难,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商家上架销售的存货并不多,有影响但不大。
三个因素之中,数2的可能性最大。因为现实中,不同的电商平台有各自不同的统计口径,比如阿里曾声明天猫GMV的口径是“完成了支付的”(订单),接近于成交额,拼多多的GMV口径很可能与传统电商平台有所不同。这是有据可考的,去年11月27日,拼多多在质询回函中曾隐晦表示,其GMV包含了取消和退款的订单。不同的口径下,相同的指标计算会产生较大的出入,这或是拼多多财报和外界印象相去较远的主要原因。
恰好有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过今年前几个月各大电商平台的GMV数据,可供参考。5月18日,由数据分析机构“超对称”举办的一场在线公开课中,首次披露电商平台疫情后恢复调查数据。今年1-3月,拼多多的GMV大约1940多亿元,同比增长28%。这个数据与大众的直觉相符,和邮政总局的行业大数据也不矛盾,应该更接近于大众统计口径下的情形。即:拼多多在疫情后出现报复性增长的可能性很小,而是与行业整体一样正处于缓慢的恢复中。
这表明,由于在物流、供应链等方面的短板,拼多多无法像阿里通过菜鸟网络、京东通过自有物流那样,迅速作出调整增加物流运力,以推动平台商家复工。疫情并没有成为拼多多的推进器,反而更像一块试金石,照出了它的短板。
份额易得,核心竞争力难换
去年8月发布当年Q2财报时,拼多多曾经预计将在今年实现年度盈利,并将利润率目标定为5%。过去几个季度以来,拼多多确实在往这个方向努力,曾连续多个季度都实现亏损收窄。
不过,拼多多的预计目标今年极可能要落空。这次Q1财报,拼多多的亏损不但没有收窄反而大幅扩大。今年一季度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为41.193亿元,而2019年同期为18.877亿元,同比亏损扩大了118.21%,远远超过了营收44%的同比增速。
拼多多今年一季度的总运营支出为人民币91.08亿元,而2019年同期为人民币57.624亿元,同比增加了58%。说细一些,拼多多总运营支出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销售与市场推广费用高达72.97亿元,同比增长49%;二是收入总成本为18.32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人民币8.733亿元增长110%。
对此,拼多多给出的解释是:一方面是在疫情期间,为了帮助商家主动降低平台营销成本,还将相当流量资源免费支持给了医疗用品等类目;另一方面,拼多多加大在技术、产品和商品直接补贴上的持续投入,如补贴、带宽成本等。
这个解释在市场费用上确实说得通,但不争的事实是:运营成本增速超过了营收,未能呈现出随着规模扩大而平均成本下降的应有趋势,表明拼多多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并不理想。
作为成长型企业,出现战略性亏损其次并不可怕,早前亚马逊曾经连续亏损了差不多20年。投资人之所以认可亚马逊的长期亏损,是因为它坚持长期投资技术研发和高效的全球性物流体系,亏损换回来的是日后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固定资产。但拼多多的情况却不一样,其亏损主要源于市场营销疯狂烧钱,性质上更像前两天被纳斯达克通知退市的瑞幸咖啡,巨额补贴换回只是暂时的市场份额,而不是核心竞争力。
巨额补贴能不能帮拼多多赢得用户的忠诚度呢?拼多多Q1财报显示,“月活/年度买家的指标,从2019年一季度的65.4%提升到了2020年一季度的77.6%”,看起来很是乐观,但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烧钱补贴换市场是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快速做大的玩法,像外卖和网约车巨头,都是通过烧钱做到市场垄断地位。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护城河,即便获得了市场地位这种打法也未必可靠。比如说滴滴,在并购优步之后成为了国内网约车市场的绝对老大,但在面对高德打车等后来者仍不轻松,因为它缺乏流量入口、用户忠诚度等核心竞争力。
拼多多与之类似,虽然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从目前观察来看,它除了价格相对低之外,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品质、物流和服务均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拼多多绝无可能将阿里、京东逼退市场形成垄断。即,拼多多烧钱补贴来的用户,或和滴滴一样并不牢靠。
拼多多大多数用户是冲着商品价格便宜而来,而目前的利好指标是在持续性的巨额补贴下获得的。拼多多不可能一直亏损,当巨额补贴停止后这种价格优势便将不复存在。届时,拼多多物流慢、服务落后、体验差等种种不足便会全面显现出来,成为影响用户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用户会不会流向其他平台呢?
答案是肯定的,作为理性的消费者,货比三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家或平台是极为正常的行为。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当年补贴大战时,几乎所有消费者都是跟着爸爸们的补贴走,丝毫没有品牌忠诚度。
巨额补贴正在成为拼多多的双刃剑,一方面确实有效地拉来了新增用户、提高了GMV;另一方面却形成了补贴依赖症不敢中止,否则极可能因为价格上涨而造成用户大量流失。
拼多多在财报中表示,公司现金储备充足,百亿补贴仍会持续,并不断扩大补贴的品类与商品数量。这个姿态在消费者听起来确实很高,但细品之下,何尝又不是被绑上恶性价格战战车上的无奈选择?
需高度警惕拼多多的泡沫
国内14亿人口中,剔去老人和小孩外,电商潜在目标群体在8-9亿左右,这就是淘宝用户难以高速增长的原因。随着6亿用户时代到来,拼多多也正在一步步逼近自己的天花板,进入平缓增长阶段。
从拼多多的月活用户增长就能看出这种趋势。今年Q1拼多多的月活用户为4.87亿,同比增量非常喜人,高达1.98亿,但环比增量却只有550万。而去年Q4的月活用户为4.815亿,环比增长了5180万。从上季度的近5200万新增下跌到本季度的550万,即使和去年同期相比,也不足去年同期的1/3,堪称是断崖式下跌。
拼多多的GMV也走出了类似的曲线。整理了拼多多财报提到的历季度过去12个月的GMV,如下图。不难看出,近几个季度来其GMV在增长,但增速明显下降。其中同比增速正在逼近100%以内,而环比增速则从3成以上降至了2成以内。
拼多多财报发布前夕,彭博综合37位分析师进行了预估:拼多多2020年Q1营收将达49.6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3%,或出现同比增速新低;调整后净亏损26.70亿元,较去年同期继续扩大93.6%。
虽然营收65.41亿元超过分析师预期,但拼多多的巨额亏损却没逃出他们的判断。实际31.966亿元的调整后净亏损甚至还比他们预估的高了5.2亿元,亏损率达到了67%,为上市以来最大的一次。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股价是投资者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折现预估。早前拼多多处于高增长阶段,投资者对其的主要考核指标是成长率。当高成长的故事不再,拼多多将面临着投资者要求赢利的压力,而巨额补贴则成为沉重的包袱。
Q1财报发布之后,拼多多迎来了股价上涨,周五报收为68.7美元。而此前5月21日,彭博综合37位分析师之前给出的平均目标股价为46.23美元,二者相差22.47美元。这个接近50%的差距,代表着普通投资者和专业分析师对于拼多多长期价值的不同判断。从专业分析师的角度来看,拼多多作为一个依赖巨额补助扩张的电商平台,尚不值68.7美元,其股价存在着较大的泡沫。
投资者应该将对拼多多的关注点从成长率及时转向盈利方面,否则很容易作出不当判断,遭遇较大的投资风险。
蚂蚁虫——科技自媒体、企业战略分析师,虎嗅、钛媒体、艾瑞等多家科技网站认证作者,曾入围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体作者、2016年钛媒体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网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网年度作者、2019年驱动号年度作者,微信公众号:miniant-cn。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