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国实体清单?
“实体清单”,英文单词是EntityList,是美国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BIS)用于对特定对象的出口限制,凡是落入该名单的实体均成为BIS限制出口的对象。
所谓实体,其实范围广阔,包括自然人、企业、科研院校、政府机构及其他组织;除自然人外,跨国/地区设立的子公司、办事处等关联单位都将在清单内以国别单独列示,有一个列一个。例如,华为及关联单位在该清单内被记录了117次,真是不厌其烦、事无巨细。
1990年11月,时任美国总统布什首次提出“实体清单”的概念,当时是为了防止美国公司出口的物品被用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制造。简单来说,就是为了控制能制造核武器的物品出口。时任美国总统的布什提出了增强扩散控制倡议(Enhanced Proliferation Control Initiative,简称EPCI),如今的“实体清单”正是EPCI内容中的一部分。
随着美国手伸的越来越长,“实体清单”逐渐成为了美国实施科技霸权的武器,各个国家的公司、团体被加入“实体清单”几乎就是看美国心情。只要想把你加入清单,只要给个简单的原因--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就可以了。
1997年2月,美国商务部首次发布了“实体清单”,被认为参与扩散活动的最终用户都会进入榜单,以此明确告知出口商,在未得到许可证时,不得帮助这些实体获取受本条例管辖的任何物项,同时,有关许可证的申请应按照《出口管理条例》(美国)第744 部分规定的审查标准接受审查,且向此类实体出口或再出口有关物项不适用任何许可例外的规定。
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防止其认为的不友好国家获得技术产品,一直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在出口管制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一套由商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国土安全局、司法部、国务院和财政部、国家情报总监等机构协同办公的全面管制执法体系。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两大手段是出口管制清单和许可证制度。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机工情报”的一份材料显示,在出口管制体系中,美国国务院负责管理军品管制,商务部负责两用物项管制,其多数情况是以控制两用为名,实施科技霸权,限制高技术产品向非盟友国家出口。
美国《出口管理条例》中,有一项对于“美国最低含量标准”的规定,其对不同出口管制产品设定了4种最低含量标准:(1)不设最低含量标准的物项,以高性能计算机为代表;(2)特定加密物项;(3)10%最低含量;(4)25%最低含量。
另外,《出口管理条例》还包含一条“区域外适用”的规定。也就是说,美国和美国以外的任何实体,在与“实体清单”中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在限制领域内进行交易时,如果交易的产品中某些零部件和软件在原则上包含10%或25%以上美国技术或产品,都会成为被管制对象,禁止进行交易。
实体清单,是美国为维护其国家安全利益,作为出口管制的一个重要手段,进入美国实体清单的企业,被剥夺了其在美国的贸易机会,无法与美国有任何商业交易,在未得到许可证前,美国各出口商不得帮助这些美国实体清单上榜企业获取受本条例管辖的任何物项,也就是一份企业黑名单。
在所谓美国国家利益面前,一家公司的死活是不重要的,只要你是美国企业,必须服从国家安排。就算你不是美国企业,比如英国公司ARM(英国公司,且大股东是日本软银孙正义),由于它本身也部分使用了美国技术(按照美国规定使用美国技术超过25%或10%即应按照美国公司看待)。
任正非接受采访时谈到被加入清单事件时曾说过,“美国刚发布‘实体清单’时,连墨西哥的麦当劳都不卖给我们。”可见清单对于美国公司的威慑力。不过,美国挥舞实体清单大棒,遇到华为,变成了纸老虎,金钟罩被针扎了一个洞,所以威信扫地恼羞成怒。
如何脱离美国实体清单?
按《美国出口管理条例》第744部分规定的审查标准接受审查,且向此类实体出口或再出口有关物项不适用任何许可例外的规定,办理有关许可证,按正常程序办理,但对于美国国家安全利益和外交政策需求,评判标准由美国政府说了算。进入“实体清单”并不是永久的事情,“表现好”的话还是可以出来的。
从实体清单中出来的方式就是“投票”,投票人则是美国商务部下的一个跨部门委员会成员--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成员主要来自商务部、国务院、国防部、能源部和财政部,负责对实体清单的增补、撤除或其他修改作出决定。
其实,在决定某个实体是否被加入清单时也是该委员会采用投票的方式,只不过加入时采用的是多数投票通过,而移出清单则采取全票通过的方式。简单来说就是进来容易,出去难。
那么如何才能使得在清单内的公司得到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投票移出清单的机会呢?基本就是,一靠认怂,二靠罚,还得搞好社会关系。
中兴就是认怂,罚款、监管,然后就基本豁免了。再举个例子,比如烟台一家不出名的石油服务公司叫杰瑞股份,交了337.5美元罚款后得到谅解,被移出了实体清单。
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实体清单?
1、打击非友好国家,防止对其来说不友好的国家其获得必要的技术和产品,阻碍这些国家的正常发展。
2、打击美国企业的竞争对手,通过限制高新科技产品和技术的输出,打压和排挤美国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3、以国家安全为理由获取超额利益,以实体清单的制裁手段,干预世界自由贸易,损人利己,获取不正当利益
4、保证美国优先战略,限制其他国家的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保证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绝对领导地位。
美国实体清单上榜企业有哪些?
在美国开始公布实体清单三个月后,1997年6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成为了第一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中国实体。据了解,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建于1958年10月,是中国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基地。美国“实体清单”的第一口,就咬在了中国的核武器领域。
1999年到2001年,中美关系较为冷淡,并发生了多起恶性事件。美国为了追求绝对的军事安全,遏制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和军备力量,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众多研究所列入“实体清单”,同时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因为这两所大学都持有与国家武器军备和航空航天相关的科研项目。
在经过了2002~2007年的静默期后,美国又在2008~2016年间将144家中国相关企业列入了“实体清单”,主要原因是美国与伊拉克、阿富汗和伊朗等中东国家发生冲突,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又在此期间超越了美国,美国为了防止中国与这些国家进行军事用途的商品和技术交易,再次利用“实体清单”从中阻拦,2016年的中兴通讯就是例子。
2018年8月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 44 家实体清单新增企业,军工领域,主要以航天科工、中国电科等军工集团为主。
2019 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70家实体清单新增企业,科技领域,主要以华为为主的70家关联企业。
2019年6月21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5家实体清单新增企业,科技领域,主要以中科曙光为主及关联的三家微芯片公司。通过修改出口管理条例而使其上榜。
2019年8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4家实体清单新增企业,核电领域,主要以中广核为主及其关联的3家公司。
2019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28家实体清单新增企业,安防摄像头、人工智能领域,主要以海康威视、科大讯飞、商汤科技、旷世科技、大华科技、美亚柏科、依图科技、颐信科技等为主。
2020年5月2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的33家实体清单新增企业,中国网络安全、AI智能领域,主要以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奇虎360、云从科技等科技企业/机构为主。
根据美国商务部官网资料,截至2019年12月13日,中国共有239家企业及个人被纳入“实体清单”(不包含中国台湾企业和外国附属公司),总数仅次于俄罗斯的316家。对239家企业类型进行统计后发现,集成电路(19%)和通信(15%)两大领域占比最多,其次是政府机关(8%)、航空航天(7%)和互联网(7%)。另外,还有国际贸易、光电、投资公司、工业机械以及核能源相关企业。
到了2020年5月23日,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了长期处于榜首的俄罗斯,而在2014年5月,中国在清单上的条目为49个,数量占比8.40%,排名第四;当时俄罗斯已多达131个,占比22.47%。
在国家分布上,中国和俄罗斯合计705条目,中东的海湾国家256条目,合计占到了总量的70%。欧洲核心三国英(28)、德(13)、法(6)合计47家。作为真正的全球化公司,华为”牵连“了21个国家进入了实体清单,它们分别是:阿根廷、澳大利亚、玻利维亚、巴西、缅甸、智利、哥斯达黎加、古巴、丹麦、印度尼西亚、牙买加、日本、马达加斯加、墨西哥、新西兰、巴拉圭、葡萄牙、卡塔尔、斯里兰卡、越南、意大利。
不光是企业,很多大学也逃不脱。5.15版本中,进入清单的中国高校共有7家,依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电子科技大学、新疆警察学院,加上5.23列入的哈工大、哈工程,一共9家高校。
如何应对美国实体清单?
自2018年以来的短短不到2年时间,美国政府共发布6次实体清单,涉及184家中国企业和机构,对中国的军工、科技、芯片、核电、安防、AI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进行制裁。这种情况足以说明,美国已经全面开展了对中国科技行业的打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有理有利的对抗,同时,也没什么可怕的。事实上,千家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极少有因此倒下的,反而这个清单给这些企业做了“硬广告”,放弃美国市场之后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企业走自主研发的创新发展之路,掌握领先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够在不正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全方面超越才是对抗美团实体清单的必然道路。当然,国家强大也十分必要,得有能力保卫我们的成果。
2019年5月3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中国将建立“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对不遵守市场规则、背离契约精神、出于非商业目的对中国企业实施封锁或断供,严重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外国企业、组织或个人,将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一年过去了,也许今年的5月31日前后,就是中国“不可靠实体清单”发榜之时。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