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卡免费送 Kindle,“硬件免费”卷土重来?
近日,中国移动的咪咕阅读推出一个活动:以 468 元购买咪咕定制版 Kindle,购机后用户打卡 100 天,即可获得全额退款。
此前,2019 年 10 月海信推出的 1199 元的墨水屏手机上线了一个“连续阅读 180 天返全款”的活动;而同年 8 月,腾讯的 899 元“口袋阅”电子书同样有一个“连续 180 天读书满半小时返全款”的活动。
这些活动跟“存话费送手机”的合约机式免费还是有区别的,如果打卡坚持下来,是真的可以一分钱不花拿走硬件的。这不禁让人想到,难道说已经沉寂多年的“硬件免费”就这么卷土重来了?
“硬件免费”从提出到式微
“硬件免费”的提法在国内流行,应该首先归功于 360 创始人周鸿祎。360 安全卫士直到现在也占领着不少中国人的电脑桌面,回到 10 年前则更为流行。它的市场占有率如此之高,以至于在 2010 年它和腾讯 QQ 之间掀起了一场“3Q 大战”,揭开了中国互联网“二选一”式竞争的序幕。
但在那次大战之前,360 已经做出了非常多让人意外的举动,其中就包括宣布杀毒软件“永久免费”。这是周鸿祎的一次得意之战。
那时,由美国《连线》杂志时任主编马克·安德森撰写的《免费》一书对他影响很大。据说,当时有人到位于大望路的 360 公司拜访,他都会把《免费》这本书赠送给来客。
在《免费》这本书里已经可以窥见国内流行的一些免费模式的端倪。1920 年代美国吉列公司的剃须刀奠定了经典的“硬件免费”商业模式之一。刀架总被人认为是构成剃须刀的主体部分,但吉列却把刀架定为低价或免费赠送,而上面的刀片则需要不断的购买。
现在,吉列销售的套装又改回了“买刀架送刀片”的形式,因为跟一个世纪前不一样,人们都已经默认了刀片才是剃须刀购买时付钱的大头。这个时候“送刀片”就会给人一种非常划算的感觉。
所以,《免费》这本书不厌其烦地提到,所谓“免费”模式都是通过各种手段消化制造、分发、运营的成本,但最重要的是要让消费者心智上觉得这是占了便宜。
到 2014 年,周鸿祎将包含免费理论在内的思想发展成一本书《我的互联网方法论》。当时他接受央视采访,仍然断言软件和服务免费之后的下一步是硬件免费。
他说,实现硬件免费首先是通过在服务费上收钱,比如“存话费送手机”;其次是硬件按照成本价卖,变成厂家联系用户的桥梁,然后再通过软件和增值服务赚钱,这里他举的例子是乐视的互联网电视。
他同时乐观地认为,智能硬件因为遵循摩尔定律,成本会越来越低,有些硬件基本可以赠送。雷军当时也说了类似的话:几年内会有公司用卖沙子的价格卖芯片。
2015 年 7 月,周鸿祎将这一“硬件免费”的预言在自己身上付诸实践。他宣布自家的 360 智能摄像机将实行硬件彻底免费,前期拿出 100 万台进行试水,一时间语惊四座。不过,摄像头免费赠送似乎未能达到 360 原本设想的目标。
此时,市面上也不再有其它厂家轻易声称自己的硬件是低价或免费的。被不少人引为案例的乐视生态轰然崩塌,留下一地鸡毛;曾被施加了“性价比”标签的小米品牌也逐渐往中高端方向上移动,智能手机的均价再次上浮。
如今,360 发布的财报显示,它的主要收入来源已经转为 B 端,以服务政企客户的安全产品为主。
电子书的“硬件免费”怎么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什么还会出现腾讯、海信、咪咕等打卡赠送硬件的活动呢?它们是否进行了足够精确的成本核算,又是否达到了最初预想的目的?
在安德森《免费》一书中,提到了美国有线电视和流媒体巨头康卡斯特(Comcast)的例子。当年,它们免费向 900 万用户发放了价值 250 美元的硬件设备:机顶盒与硬盘录像机(DVR)二合一的盒子,它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挣回 250 美元的成本。
方法是:对于每个新用户收取 20 美元的初装费;用户每个月要缴纳 14 美元的月费;公司其它业务如高速上网和 IP 电话,以及点播电影单次收费等都因为赠送盒子而增加了使用频率。值得注意的是,康卡斯特核算机顶盒是否回本的时候,是假设月费、上网费等其他业务仍然有足够维持运转的收入的,不然就是把成本“左手倒右手”。
250 美元这样的价钱,几乎相当于一台完整的台式电脑,但即使是这样的高价硬件,都可以先送出去,然后通过长期合约收回成本。反观国内电信运营商虽然也有合约机,但它们要么是不算高的月费,配很差的手机;要么是 iPhone 这样很贵的手机,配上更贵的月费。总而言之,“回本”的时间一般不能多于 24 个月(两年)。
显然,对比康卡斯特和国内运营商们来说,腾讯、海信、咪咕等实施的促销活动,回本的周期更长,或者说付出的金钱成本更高。这就说明,它们想要收回的“成本”并不是完全以金钱核算的。
它们有趣的地方在于都采用了“打卡”方式。以咪咕 Kindle 为例,这个活动需要你在 100 天内每天读 15 分钟的书。中间中断一次即活动失败。相当于,咪咕使用 Kindle 的成本价购买到你人生 100 天里每天的 15 分钟,总共 1500 分钟。
而海信和腾讯的计划,则更需要在 180 天内每天消费 30 分钟。它们购买的,实际上是影响图书商店业务一个关键的核心指标——活跃度。
有人测算,假设咪咕这批 Kindle 的成本是定价一半,粗略设定为 250 块钱,最终有 10 万人完成打卡,咪咕用 2500 万人民币换来实打实的 1000 万 DAU,平均获客成本是 2.5 元。
但“打卡”的游戏规则设置,是另一个能有效节省成本的地方。此前海信、腾讯曾举办的同类打卡活动中,不断有人报告自己某天没坚持下来,中断打卡。这些坚持不到最后的人当然就损失了购机款的大头,而这些钱实际上帮那些最后坚持下来的人“买单”了。
咪咕的活动还设置了一个“等待期”,从现在开始要等一个多月,直到 7 月才开始打卡。这中间无形中又会让一些人忘记。
考虑一些其它变量,在打卡完成率少于一定比率(假设是 60%)的情况下,活动就完成了厂家的预设目标。假如这届用户都很给力,80-90% 都完成打卡(这其实真的不太可能),那多出来的部分成本就当广告费了,因为这些活动精准击中了爱书人和“羊毛党”的心。
科技行业的“免费”并没有跳出经济规律的支配
原价 400 多、800 多、1000 多的电子书甚至手机,通通不要钱……这样做的厂家是脑子进水了吗?其实,这可能只能反推出一个尴尬的现实:
如果运营一个内容平台,比如电子书商店,但对活跃度有要求的话,使用“刷量”等旁门左道已经没有那么方便了。甚至老老实实面向消费者购买活跃用户的成本,已经跟想耍小心思刷量的成本看齐了。
刷量存在于任何对活跃度、播放量、下载量等指标有需求的领域,当人们看到成百上千台机器在面前展开,机械手驱动模拟人手指头的胶棒不断上下翻飞,都会被这个场面震撼到。而这类“流量农场”的出现,正是因为更简单的采用程序改量刷量的方式不断被平台方封杀,导致刷量难度不断上升。同样地,这也意味着成本的增加。
既然这样,权衡之后就还不如把这个钱就花在真实的用户身上。而且,因为这次活动是公开报道的,所以也完全经得起第三方机构或者潜在投资人的核查。
采取“打卡送硬件”方式营销的腾讯、海信、咪咕等厂家的共同点都是推销电子书商店,而这些商店当中很大一部分商品都来自网络文学。咪咕阅读更是长期全都是网文,直到最近才加入很小一部分带有书号的图书。
网络文学市场从去年至今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比如免费小说的崛起,对传统的付费模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期腾讯旗下阅文的变局,更是引发一些平台上的作者不满,也引发了对改编权等其他问题的讨论。
在这段时间内,腾讯、海信、咪咕等电子纸硬件及其背后的图书商店,都看到了变化带来的机遇,此时抢占市场,改变一部分用户的习惯,也在情理之中。
经过“免费摄像头”试水之后,周鸿祎就不再坚持“硬件免费”了。2016 年他修正了自己的看法:智能硬件必须有合理利润,否则公司乃至产业都会出问题。
“免费成本这套理论被滥用了,一个是边际成本不固定,包括这里面隐性的成本,所以就导致大家都亏损的很厉害。我觉得手机是个特例,因为手机现在已经基本上变成每个人的器官。手机成了你唯一的一个信息入口之后,即使手机的硬件不赚钱,手机里依然还是有很多商业化的机会,比如说广告、游戏、视频。但是很多硬件设备是不具备手机这种先天优势的,所以很多硬件盲目的跟着手机去喊“硬件不赚钱,要走互联网模式”,我发现这条路最终在模式上是不成立的,甚至能带来巨大的负作用。”
从他的反思里,我们也能看到怎样的“硬件免费”是可以实施的。
像手机一样成为“信息入口”的,首先是智能音箱。它的成本在不断的压低,直到天猫精灵做出了压价到 100 元以内的产品。同时,智能音箱作为一个通向各种服务的入口,在未来是有不断进化的潜力的,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现在,音箱和智能助手开发商不断压低纯音箱产品的价格,同时主推稍微贵一点,带有显示屏的音箱。有一些家庭在试用了带屏幕的“小度在家”之后,就“稀里糊涂”地买了爱奇艺的会员。
而 Kindle、电子墨水屏手机等设备同样符合周鸿祎所说的“信息入口”定义。假设有些参与打卡的人只是为了转手在闲鱼卖出去,这些设备捆绑了厂家们的在线图书商店,也会最终流落到那些有真正需要的人手中,从而推高各自商店的市场占有率。
回望 2009 年《免费》一书问世时,作者曾断言 21 世纪互联网公司的免费是一种全新的模式,不同于以前总要追回成本的免费营销手段。他说,软件的分发成本基本为 0,所以更有可能实现极少数用户付费就能支持的免费(如 SaaS),乃至对所有人都慷慨地免费(如维基百科)。
但从 2018 年开始,科技行业就失去了原本的光环,风险投资纷纷撤出那些较长时间不能盈利的项目,对原本动不动就“颠覆”的新概念的盲目崇拜也大为降温。此时,免费理论即使在科技互联网方面,也不再享有什么特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科技行业的“免费”并没有跳出经济规律的支配,我们也完全可以通过最简单的经济学常识,来判断今后一个又一个“免费”活动是不是靠谱。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