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周冬雨排列又如何,京东方要拿下iPhone 12的订单?
如今的苹果,似乎很难在新品发布之前保守住秘密了。今年4月推出的iPhone SE,在发布之前就已经被曝光得差不多了。这不,今年秋季发布的iPhone 12系列最近也接连被曝光。
如上图所示,预计这次发布的iPhone 12系列一共会有4款,包括2款iPhone 12和2款iPhone 12 Pro,全部采用OLED屏幕。
值得注意的是,业界预计京东方将会拿到2款iPhone 12的屏幕订单,而三星则会拿到另外2款iPhone 12 Pro的屏幕订单。
对于京东方来说,这无疑是个重大突破。此前,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以京东方为首的中国大陆显示器件产业,已经在LCD屏幕成功超越了中国台湾、日本、韩国等诸多竞争对手,就连三星也在近期宣布将放弃电视用大尺寸LCD的生产。
如今轮到OLED屏幕了。2019年之前,在OLED屏幕领域,韩国双雄仍然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三星垄断了手机和小尺寸OLED市场,LG则在电视和大尺寸OLED领域一骑绝尘。
不过,中国厂商慢慢追了上来。其实自从2018年10月发布的华为Mate20系列开始,京东方就已经成为华为Mate和P系列OLED屏幕的主力供应商。
只不过由于此前中国厂商在这个领域落后太多,京东方的OLED屏幕仍然受到部分消费者的质疑。而为了规避三星拥有专利的“钻石排列”,京东方采用的独特像素排列也被网友们戏称为“周冬雨排列”。
不过,丑小鸭也能变成白天鹅。凭借后天的持续努力,貌不惊人的周冬雨不仅成功封后,最近还成了维密的代言人。
如果说此前京东方获得华为的扶植还有本土因素的话,这次如果能够进入以严苛而著称的苹果供应链,拿到iPhone 12系列的订单,将让质疑者无话可说。它也充分说明,在OLED领域,京东方与三星的差距已经很小很小。
不过,这次iPhone 12的爆料还有个问题没解答,那就是iPhone 12会不会采用屏幕下指纹技术。
我们知道,在iPhone X系列发布之前,苹果一直都采用内置于主屏幕按钮的指纹识别传感器,此后发布的iPhone X/XS/11这几代产品则弃用指纹识别,改用Face ID。不过,今年4月发布的新版iPhone SE上,内置于主屏幕按钮的指纹识别再次回归。
在目前疫情仍然持续、戴口罩影响Face ID的情况下,苹果会不会在秋季发布的部分机型中采用指纹识别技术?或许有这种可能。不过,鉴于iPhone X之后已经改为全面屏设计,再专门给指纹识别腾出一块地似乎也不太现实,苹果更大可能会采用屏幕下指纹识别技术。
当然,傲娇如苹果者,自然不愿意拾人牙慧。即使同样是屏幕下指纹识别,苹果也会力求做到与Face ID同样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并且体现出与安卓阵营的足够差异。
老冀不知道算不算巧合——今年4月15日,京东方宣布与高通达成战略合作,开发集成Qualcomm® 3D Sonic超声波指纹传感器的创新显示产品。此前,高通已经研发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很长的时间,但是一直没能获得主流手机厂商的青睐。此番与屏幕厂商京东方合作,应该能够加快研发进度,也许苹果会成为超声波指纹识别第一个吃螃蟹的?
此前,我们已经看到华为、小米、努比亚等国产手机厂商开始大规模采用京东方、维信诺、华星光电等国产厂商的OLED屏幕。如果就连高大上的iPhone也开始采用国产OLED屏,这将成为新的风向标,标志着中国OLED产业向着全球制高点发起了新一轮的集体冲锋。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