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视频号看内容VS从内容看视频号,思维决定打法
一条1分20秒的视频,改变了我的视频号运营思路
文/王吉伟
因为有1分钟的限制,我想在视频号上放的视频,只能剪接为1分钟。后来想了想,还是把完整版在公众号发了出来,也让大家知道完整版是什么样的。
好吧,其实完整版全长也就84秒而已。但正是因为视频做长了,才引起了本文要跟大家分享的,近期关于视频号与短视频内容的一点感悟。
壹
前段时间我在视频号上参加了一个#2012 我相信#的接龙活动,因为感觉只在屏幕面前坐着干说,视频有些单调,所以就改用了说唱的方式Rap了我的想法,结果了得到了一众好友的好评,都鼓励我继续做下去。
后来,刘兴亮老师又发起了#2045 我期待#的接龙挑战。一看到这个话题,脑袋里就全是未来科技感十足的画面,特别喜欢。
于是,我打算继续用业余的Rap能力做一个讲述未来的视频。没想到的是,这一做就是一个星期。当然,中间也有我要巩固混音技能的学习需求,加上处理事情耽误了一下,导致这周三才发布这条视频。遗憾的是,视频号上发的这个还是剪接的残次品,完整版本1分24秒,相对视频号1分钟的限制严重超时。
我想,既然已经做出来了,不让大家看有些可惜。干脆就在公众号把完整版也放出来,让大家也吐吐槽提提意见。好在,视频号的视频下面能放一条链接,可以直接把大家带过来看这个完整版。
贰
虽然这个作品只有不到一分半的时间,但是写词、录唱、混音、拍摄、视频后期这一套流程下来,也是累的不轻。开始为了赶进度,甚至随便吃两口饭就继续匍匐在PC之前,接连接天都睡到很晚,躺在床上都在思考视频怎么搞。不能说力不从心,但这进度却在各种因素面前龟速前进。
这种情况下,到后来我索性也不去紧赶慢赶了。反正也无法按照计划的进度完成,到时发个满是瑕疵的作品还不如不发。
静下心来,不时在疲惫之际做做运动或者小憩一下,进度反而加快了。赶在周三之前完成这个作品,比我后来预想的还要快上一些。虽然到最后成品还是比较粗糙,仍有很大改进空间。对于我这个半路出家新手而言,也算是一个新高度了。
不得不说,有时候换个心态做事,结果可能会有一些差距,但至少在心情上能得到一些慰藉。这个作品晚发了几天,却也证明了制作这类视频的能力,甚至还有了一些对画面、构图的新理解,同时也将混音重新学习了一遍,这对以后的工作还是很重要的。
事实证明,能力确实是在需求与实践中成长的。所以,对我来说,做视频号最大的秘诀就是“从做开始”。不去尝试,始终也迈不出第一步,不是吗?
叁
之所以耗费精力做这样一个视频,其实初衷跟大家一样,也是在摸索视频号。相对前一个视频专心看着歌词在镜头和麦克风面前左右摇晃的画面(大家可以移步我的视频号观看),这次视频里我尽量表现的自然一些,同时也力求视频能让大家看着更舒服一些。
有人会说,除了写词和录唱,其他都交给后期不就行了吗?还真就不一样。你自己的想法与对作品的把控,跟让其他人直接做还是有些区别的。并且,也需要自身参与整个流程去体会,才能在以后对短视频运营有更好的理解。短视频内容需要出镜人与制作有一定的磨合。尤其是没有镜头经验并不善交流的人,在初期摸索的阶段,没有必要搭团队或者外包去做,试着自己去搞定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
可能有人会问,你耗费这么多精力搞了这么一个玩意儿,值得吗?感觉还行吧,毕竟通过这个过程,证明了自己能搞出这些东西,而且后面还能做得更好。付出了时间成本,收获了需要的能力,也不算亏。
至少,我也能在这篇文章中跟大家吹一吹做视频的一些感悟了。以后,我也会时不时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做视频号过程中摸索的一些经验。当然,我只会说我的一些想法,不会像现在视频号里的那些Tony李或者Jack王等等老师一样,直接策划上几十上百期视频等着大家入坑。
说实话,就是入了坑也是没多大用处,因为大家现在都还没摸透视频号,至少现在是这样。对于视频号的产品特性、推荐算法、内容需求以及运营机制,大家都不清楚。并且,处于测试阶段的视频号,随时都有可能调整产品方向。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不断的上量以及变换视频形式来做尝试,打造合适的视频形式以实现快速涨粉。
肆
做了这个视频,让我对以后做视频号的思路有了一些新想法。譬如,之前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有限1分钟内做视频内容,如何把更多的内容更形象的在视频中展示出。包括上一条“2020 我相信”的视频,其实歌词有5个段落,因为1分钟的限制,最后只Rap了4个段落。在做视频之初,就把它限制在了一分钟之内。
这次做视频开始也是这个想法,即便Rap速度加快也只能做出5个段落,但是我写了6个段落,这还是在尽量不去多写的情况下。由于做混音的时候没有注意,最后做完一看1分钟20多秒。后来,干脆不去考虑那么多了,先做完再说,最后就搞出了这个完整版。这样,才有了把完整版配合这篇文章在公号发出来的做法。
这也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可以将完整版放到其他平台,或者可将视频做的更长一些,让它更像一首歌或者一个MV。这样发散下去,要考虑的就不只是如何做视频号,而是如何做好内容,剩下的就是考虑针对不同平台做不一样的剪辑与分发。
这,也就导致我以后做视频的思路有了一些改变:
首先,可以在我的个人公众号上开一个专栏板块,专门放我视频的完整版;
其次,可以重新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专门用来放完整视频,以及在将来做更多的加长版视频节目;
第三,既然已经迈出做短视频这一步了,会考虑以某个短视频平台为主做内容,其他平台只要分发就是了。
这样,就由做视频号变成了做短视频,视野也就更开阔一些。跳出视频号局限,立足短视频内容来做视频号,可能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希望这个思路,对正在做视频号的你有所启发。
伍
最后一个段落,就聊点贴合视频内容的内容吧,关于未来的数字化内容(好拗口是不是?)。
新技术会不断迭代,新模式会不断创新,新平台会接连出现。短则五年多则十年之后,Facebook力推的VR及AR平台可能就会席卷整个世界,马斯克重金投入的脑机接口可能也会有新的突破。现实世界都将被映射到数字世界,增强智能辅助的时代也将开启。
那时,人们对内容的需求也将呈现新的状态,身在内容创作领域的你,该如何应对这些改变,以及更好的打造核心竞争能力?大部分人都不是平台创建者,也不是技术颠覆者,又该如何去拥抱未来以及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我认为,在知识爆炸一切都将被重构的数字化时代,在熟悉的领域偏安一隅会是立命之本。换句话说就是,保证你所擅长以及喜欢的所在能够相对不变,就能更好的适应未来。同时,这也是唯一能够在时代发展中不能被轻易改变的。
在内容领域,对于瞬息万变的未来,你要做的就是做好内容,锤炼视频,打造精品。不管在任何时代,不管平台怎么变革,它们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将是一直存在的。
所以,守住自己专长的那一点灵台清明,就能在任何时代都能从容应对挑战。
就说这些。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