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淘宝特价版正式上线,力压“话题之王”罗永浩成为“新网红”,并且初战告捷,当天就登上了App Store应用商店免费App总榜的第一名。
C2M工厂直购、低价、百亿补贴等等关键词,借着“舆论”的东风,很快“根植”于网友脑海中。既然是全民话题,就少不了铺天盖地的评论文章,大多数的观点认为,淘宝特价版是阿里应对拼多多的产物。仔细分析淘宝特价版模式,天浩发现,它的目标不仅仅是应对拼多多,更大的野心,或是破解以微信为核心,由腾讯众多电商小弟、电商小程序组成的“封锁链”。
2014年,马云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我觉得微信是一把好牌,但是打烂了。
商业大佬们针对对手发表的言论,多多少少都有点“个人倾向”,回首当时的情况,马云的评价并不算出格。这一年,微信给京东开了一级入口,但效果并不算惊艳。彼时,微信上活跃的微商销售的主要商品还只是面膜。后来因拼多多位列中国富豪榜的黄铮,这一年还在构思创业的新方向,要知道,拼多多到了2015年才正式诞生。
就像阿里做社交“屡败屡战”,腾讯做电商同样“屡战屡败”。
头铁的阿里,总是选择亲自下场,硬碰硬的在社交上“死磕”。自把易迅、拍拍打包给了京东,腾讯就选择了组建“联盟”的方式来补足电商的“基因”。如今,微信平台上已形成由京东、京喜、拼多多、电商小程序几大势力组成的“封锁链”。随着,越来越多主打不同定位的电商平台入驻微信,围绕阿里电商帝国的包围圈,正在愈发的缩窄。
腾讯扶持京东不可怕,再扶持拼多多也不可怕,当电商小程序的GMV也预计突破万亿时,就不得不让阿里忌惮。
阿里必须有一个直接击破微信“口袋阵”的有力武器。不仅仅是淘宝特价版,包括直播电商的发力,都是为了这一目的做的长线布局。
阿里PK腾讯的前尘往事
为了更好的理解淘宝特价版战略背后的真实目的,天浩和许多电商界的朋友进行了交谈,看好看衰的观点都有,对于阿里生态的几个核心,大家的看法却基本一致。
阿里做电商一直坚持着一个大的“方向”,就是保证对流量的绝对控制权。2008年时搜索引擎尚是互联网流量重要的入口之一,淘宝却很“大胆”的做了屏蔽百度爬虫的决定,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体验,真正的用意或是惧怕用户养成从搜索引擎进入淘宝的习惯,一旦这种习惯养成,淘宝的“命门”就被百度捏住。
2013年这一幕又一次出现,阿里关闭了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随后,腾讯也开始反击,在微信上淘宝、支付宝的链接皆无法直接打开。
几年时间,微信的流量越来越强势,阿里开始解封对微信的屏蔽,可前者已经不再解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淘宝和支付宝以“口令”的方式作为替补方案。用户将淘宝、支付宝链接分享到微信好友、微信群或朋友圈时,只能是以口令的方式,微信用户只有复制了这个“口令”,打开对应的App才能进入到相关界面。
阿里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去做看似对自己不利的主动“屏蔽”?要知道,这两次屏蔽行为,都是针对当时最强大的两个流量入口。
原因很简单,阿里需要培养用户直接打开天猫、淘宝、支付宝,以及现在淘宝特价版等App的消费习惯。短时期的流量损失看起来“得不偿失”,可这一决策却是阿里帝国,能够一直长盛不衰的关键。
习惯是可以养成的,养成之后就很难更改,哪怕这一习惯看起来走了“弯路”。
举个栗子,信用卡、现金支付和手机支付谁更便捷?答案肯定是手机支付。然而,根据Statista统计,有60%的美国人用银行卡或现金,而用手机支付的比例只有15%。调研公司eMarketer预测到2021年,近80%的中国人使用手机支付。
习惯养成后的惯性力量是超过理性的,阿里两次重要的屏蔽战略,天浩认为本质上是为了防止消费者在第二场景消费习惯的养成。
所以说,腾讯扶持京东,对于阿里而言并不可怕。可拼多多为代表的拼购模式,却直击了阿里一直防守的命门。
微信持续的在电商发力,并且不对流量“收费”,原因也在于先培养用户在微信上交易的习惯,待量变引发质变,微信才会下场摘瓜。
这就很好解释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腾讯成为京东第一大股东,仍然扶持出了一个GMV超过万亿的拼多多。扶持完拼多多,腾讯转身又支持京东旗下的京喜。就算有了京喜,腾讯仍然发力微信电商小程序。看起来,微信生态上除了“阿里系”都能分一杯羹,微信也不对它们进行收费。
可当拼多多准备“独立”,设立规则,用户在微信链接上收到的拼多多红包,只有跳转到拼多多App上才能够打开时,微信就祭起了封禁大招。
去年10月,为了防止“流量”外流,微信正式出台新规,新增了不得诱导或误导下载/跳转类内容,禁止好友助力、加速、砍价、任务收集等违规活动,禁止违规拼团等修改点。
既然暂时不以电商盈利,作为拼多多重要股东之一的腾讯,理应“坐享其成”,为何在乎流量是在生态内还是跳转到外部?其根本在于,微信还处在培养微信用户在App内购物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和所有社交电商平台达成一种默契,一旦这些社交电商有了“异心”,就会毫不犹豫的进行处罚。
与此同时,拼多多母公司杭州埃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也发生一系列工商变更,林芝腾讯科技有限公司从股东中退出。此外,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不再担任股东、董事,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林海峰退出董事之列。
读懂了腾讯发力电商联盟的出发点,就读懂了淘宝特价版正式独立的原因。
拼多多出现后成型的“口袋阵”
在与电商界好友聊天时,他的一个观点,让我茅塞顿开。
根据朋友的观察,围绕微信社交电商看起来如火如荼,其实并没有抢占阿里的原有份额。只是,在下沉市场的渗透中,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截胡”及“共享”了原本大有可能流向于淘宝的三五线市场用户。其实,微信电商早期的开发并不顺利,是在拼多多出现后,才于下沉市场打开一个口子。
而拼多多新增的下沉用户中,和淘宝新增用户的重叠度很高。根据《拼多多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在所有电商平台中,拼多多和淘宝用户重合度更高,2017年底,约有46%的拼多多用户同时也是淘宝用户。
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9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底,淘宝天猫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到7.21亿,比去年同期和上一季度分别上涨1.04亿和2200万。年度活跃消费者达到6.54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02亿。淘宝天猫新增的超1亿年度活跃消费者中,有77%来自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地区。
也就是说,拼多多虽然一直在挖掘下沉用户,但其中一部分也进入了阿里平台,这是双方重合用户越来越高的一个原因。
举一个栗子,早期微信给京东开放了一级入口时,给其带来的增量并不大。2015年,京东在发布2014年Q4季度财报时,京东商城CEO沈浩瑜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说到与腾讯的合作,特别是微信和移动QQ,与PC及京东自家应用等入口相比,微信和移动QQ一级入口给我们的流量贡献很大,重复购买率也不错。另外,微信和移动QQ在给我们吸引新用户方面同样贡献很大。至于转化率,微信和移动QQ的转化率都低于京东自家应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认为这种状况会得到改善。”
流量很大、转化不高,在当时大家觉得是微信生态上电商基因不强。数年过去,回头再看这段历史,你会发现,转化率不高的原因,也和“习惯养成”有关,已经接触过电商的用户,在微信上的二次开发可能性不高。
首先,微信的用户层次要比京东更丰富,微信上属于京东的目标用户,或早已是京东用户(当时京东已经成立了十多年),仍保持着直接打开京东App的方式习惯进行消费,所以没有流入从微信九宫格的京东入口。
其次,微信上的用户,只有三五线城市的用户尚未被各大电商转化,微信九宫格虽然给京东留了入口,这些本不是京东的用户,会通过该入口进入京东(也就是流量贡献很大的原因)。可当时的京东走的是高品质电商服务,下沉市场用户对它的兴趣不大,所以导致了转化率低的原因。
讲完了京东的栗子,也就好理解,为何同是腾讯重要“联盟成员”的拼多多,虽然后京东一步发展,却能够后来者居上。
走了几年弯路的腾讯,社交电商的布局,其实从拼多多身上才找到了突破口。
拼多多对于腾讯而言,最大的价值不是阻击或延缓了阿里的增长趋势,最关键的是它摸索出微信生态上社交电商行之有效的成熟模式,就是低价+拼购。就个人观察而言,阿里在拼多多发展的早期,并未很重视这个新的平台。毕竟,在淘宝、天猫的发展过程中,从来不缺竞争对手。
比如说,聚划算在2019年才正式重启,阿里、京东、拼多多“百亿补贴”大战也从去年开始。
如果仅仅是打价格战抢夺下沉用户,淘宝特价版App正式独立的必要性并不迫切,多线作战往往是商业竞争的大忌,况且将淘宝特价版App独立出来也会分流淘宝主App的流量。阿里选择独立淘宝特价版App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突破微信的“封锁链”。
微信“封锁链”究竟是什么?如果说京东、京喜、拼多多是这个链条的三个重要环节,腾讯投资过的唯品会、拼多多、蘑菇街、美团点评、每日优鲜、超级物种、转转、楚楚街等电商平台,与电商小程序上的第三方,就是链接这些关键环节的中间链条。相比于京东、京喜、拼多多等看得见的对手,电商小程序生态才是“封锁链”的看不见部分,看不见的对手才更棘手。
在2020微信公开课PRO上,微信开放平台副总经理杜嘉辉曾表示,2019年小程序日活跃用户超过3亿,累计创造8000多亿交易额,同比增长160%。
拼多多的价值,在于培养微信上消费者在这个闭环里消费。所以这是微信为何在有了拼多多之后,仍然去扶持一个京喜,后面也不乏会有新的扶持对象,只要能够在微信内产生交易,就是腾讯会扶持的目标。
反过来看,微信电商小程序的快速发展,也正因为这些低价拼购养成了用户习惯,他们才会进而转化到电商小程序里消费。
回到问题的关键,淘宝特价版App之所以独立,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常态竞争,打击拼多多事小,微信上消费习惯养成才是大患。
阿里“围魏救赵”,应对“代理人”战争
打败了拼多多,还有京喜,打败了京喜还有后来者,只要微信生态上社交电商的涨势不被破除,腾讯就可以一劳永逸的扶持各种“代理人”。
以培养平台内电商消费习惯为目标的话,微信商业化就并不迫切,因此还可以持续的以免费流量,“喂食”更多的电商联盟小伙伴。不过,好在的是,微信社交电商的发展路径,是通过拼购培养习惯,并逐步由下沉市场向上渗透。
2019年拼多多开始将补贴倾向于品牌商品,就是已开始由下沉向上渗透。根据统计,截止去年9月,拼多多平台上累计销量超过110万台的iPhone,除了手机,AirPods、iPad等苹果设备在拼多多上均是全面最低价,据拼多多表示平台补贴了5亿来卖苹果手机。
由此来看,下沉市场的失守,不仅仅是增量用户被分流,更严重的是,微信内电商交易的繁荣,会直接触及阿里根基。
对阿里有利好的是,微信用户生态内的购物习惯尚处在培育期,只要打掉它持续发展的节奏,就有可能破掉这个“口袋阵”。从早期扶持京东效果一般,到后来的拼多多以拼购模式异军突起,能够看到,低价+拼购是微信上社交电商增长的一个有效模式。没有社交平台的阿里,做拼购没有一个落地的平台,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低价上做“文章”。
淘宝特价版并非今年才出现,2018年3月,淘宝特价版APP就已低调的开启了内测。彼时业内即有猜测,阿里系将借此切入下沉市场。不过阿里随后“复活”了曾经和淘宝、天猫并列阿里三驾马车的聚划算。
早期的淘宝特价版更聚焦“源头好货 产地直发”。根据官方介绍,“这是一款不仅仅省钱,还会送钱的特价版APP……专门为您从万能的淘宝中挑选物美价廉的各种好货”。正式独立后,其更强调“优选好工厂,天天批发价”,在首页显著位置增加了工厂直供区域。
更强调“低价”,破解低价+拼购的两元模式。
根据淘宝方面公布的C2M战略目标:未来三年,帮助1000个产业带工厂升级为产值过亿的“超级工厂”,为产业带企业创造100亿元新订单,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打造10个产值过百亿元的数字化产业带集群。
如果对手只是个拼多多,淘宝足以应对。考虑到微信布下的“口袋阵”,只有将利润一撸到底的C2M模式独立出来,才可以“釜底抽薪”,将微信平台上下沉用户拉到淘宝特价版App上。
微信的流量虽然免费,可去中心化的流量,需要每个入局的社交电商付出“运营”的投入才可挖掘。如果打造一个纯粹的低价平台,就连运营的成本也进行了“压缩”,整体来看,会对微信上扶持电商的节奏带来不小的影响。
对阿里而言,价格战会稀释盈利,将淘宝特价版App正式独立,也会分流淘宝App的流量,可获得的是,一个低价“符号”更强的棋子。如此这般,才可以将微信上已经形成足够气候的低价+拼购热潮压制住。
后记:
无论是微信电商小程序公布的数据,还是身边朋友日常消费的选择,主要的购物方式还是在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独立App之上。阻碍我们在微信上直接进入京东、进入唯品会购物的根源,除了步骤繁琐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尚没有养成在微信生态的购物习惯。一旦我们接纳了这种方式,并习惯了这种方式,很多消费会自然的沉淀到微信社交电商里。
回头看阿里主动屏蔽微信,就不会再“大惊小怪”。习惯的养成需要很长时间的培育,或者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淘宝特价版App才会如此高调的上线。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