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凭什么能成为生态圈的跨界明星?

原标题:苹果凭什么能成为生态圈的跨界明星?

过去三十年,电子科技产业链都存在着一个潜在的规律:巨头难转身定律,大概意思是,一旦企业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他们就很难在其他领域取得辉煌。比如微软在电脑桌面市场具有绝对的统治力,但他们在移动互联网始终艰难度日,微软推出的Window Phone,始终没能在苹果、谷歌的手中,抢到可观的市场份额;Google把搜索引擎做到极致,却在硬件方面建树较少,纵然是花费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也没能推出爆款的产品,最后只能转卖给中国的联想;国内的互联网巨头都是称霸一方的主儿,但腾讯只能在社交、游戏领域叱咤风云,在电商领域始终不温不火的;而阿里巴巴一直想搞社交,可如今支付宝的界面依旧复杂凌乱,消费者一点儿都不想在里面聊天;百度的搜索雄霸中国,但显然,他们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些落后,如今正试图在“人工智能”领域后来者居上。

如此巨头难转身定律,几乎成为电子科技界的魔咒,使得很多企业在转型时,都战战兢兢的,有些企业只能在擅长的领域死扛,直到轰然倒地。

面对“巨头难转身”的魔咒,唯一的例外可能就是苹果了。他们从开始设计iPhone时,就勾勒出一个庞大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软硬结合,又有无限的拓展空间。库克曾经不无自豪地说:如果手机、操作系统、智能家居、耳机配件,连同AR增强现实服务、流媒体、健康咨询、保险、金融等业务都来自于同一家公司,那真是一件非常奇妙且炫酷的事情。基于如此发展理念,苹果成为电子新时代最成功的跨界明星之一。

健康跨界,苹果有哪些出人意表的“玩票”?

苹果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是自iPhone热卖开始,而他们全部的生态圈几乎都是围绕手机展开的。这些衍生出来的产业,在库克眼中就是“玩票”,但在其他企业看来,却是不折不扣地凶猛跨界,不仅投资金额颇大,做出来的产品,品质都是中等偏上,顺带夹杂着一股艺术的气息,就好像,苹果的责任之一就是让电子产品变美的。

前不久,苹果发布了最新款的iPhoneSE2,久违的Home按键又回来了,丑陋的刘海屏也消失了,而能在春天推出一款机型,对于苹果来说,本身也是一种“跨界”。

按照乔布斯的逻辑,苹果专注于擅长的事情,坚持走绝对的精品主义路线,一年只够推出一款新手机的。帮主对于市场占有率,对于低端手机市场充满了蔑视,蔑视到不想去争辩,有钱也不想去赚的地步,但库克上任之后,产品线开始丰富,但足够井然有序,去年总共有3款手机一起上市,销量不错。今年传闻5G手机就有四款,再加上iPhone SE2就是五款之多。在普通果粉看来,这样的产品线有些杂乱,但经过库克的精心安排,产业链妥妥当当的:首先iPhone SE2是一款春季机型,沿用iPhone6系列的经典设计,创新幅度不大。而四款5G手机则巧妙地分配给不同的供应商,含华为和高通的不同芯片,可以看出,即便是在自己最擅长的手机领域,苹果的“跨界、突破”都是非常保守的,跨界其他领域自然也会小心翼翼,总之,一切都是以“健康”为前提。

苹果首先是一家优秀的硬件企业,除了手机之外,苹果还出品无线耳机、智能音箱和电子手表等硬件,这些电子设备所获得的利润,虽然不及iPhone耀眼,但都是实打实的干货。交给立讯精密代工的无线耳机,工艺难度远大于iPhone,毕竟,耳机的空间非常小,而智能音箱也是寡头般的存在,攫取整个行业超过50%的利润,而且这些产品都是围绕iPhone和iOS系统展开,产品逻辑都沿用了苹果的设计风格。

另外,在硬件陷入停滞之后,苹果转型服务业,推出流媒体、新闻订阅、Music等业务,综合年利润高达53亿美元,仅次于iPhone。除了这些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之外,苹果也大肆改造iPhone代工产业链,以快速进入芯片、自动化机器、数据感应器、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每年苹果的工程师都会在代工商的生产线上,进行大量的实验,一来通过向代工商提供设备、提供网络来涉入新的领域。二来也严密监控起供应商的生产行为,据说苹果亲自种植了一片森林,用来供应iPhone的包装盒......

聚敛精英,苹果如何同员工形成正循环?

相信喜欢苹果产品的人都清楚,不管产品线多么复杂,都带着一股“艺术”的气息。这几乎是全部苹果人所共同的价值观,而要统一价值观,除了文化渲染外,还需要用“银子”来喂养:“苹果经常用一种叫做“overpay”的模式来聚拢产业链精英。”不仅向他们提供不菲的薪水,还在配套福利方面颇费了一番心思,如总部办公室的真皮座椅,每一把价值2.1万美元;员工出差强制要求住五星级酒店,目的就是让员工感受到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一个完美的正循环就此诞生。

Google鲸吞摩托罗拉、微软抢劫诺基亚,但库克更喜欢收购不知名的技术型公司。这些公司所拥有的技术,都是独角兽级别的,再加上苹果的资本催化,就能快速产生价值,而初创公司的员工也乐得被苹果收购。事实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职员,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酷公司的职员,也是一种美滋滋的体验。

业内人士透露,库克最喜欢悄悄地收购小公司,最繁忙的时候,平均每3周就收购一家小公司,全年下来,15家公司到手。这些小型的收购,都不是为了即战力,而是为了收购人才和知识产权。在完成收购之后,库克不会剥夺这些CEO的管理权,也不会派一些官僚的管理者来生事儿,而是以一种“机器和零件”的模式相互匹配,为自己的未来战略来服务。如苹果要进军人工智能,会先花个2亿来收购西雅图机器学习企业Turi,也就是说,在其萌芽阶段就注入苹果的基因,Turi不仅有巨额的资本做支撑,还能获取来自iPhone源源不断的数据;此外,库克非常重视的AR技术,也是通过收购低功耗处理器、3D传感器、室内定位导航等技术型初创企业,来构建体系的,至于说,收购一些健康数据公司,更是彰显了其“跨界健康领域”的决心,同样,需要iPhone的海量数据。

其实,做了这么多年苹果的观察员,笔者最深的感触就是苹果之于未来长远的规划,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资本运作方面,更是有浓重的“锱铢必较”特点,他们喜欢购买小型的公司,然后,把其“喂养长大”,丰富的业务由此而来。(科技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4-23
苹果凭什么能成为生态圈的跨界明星?
微软在电脑桌面市场具有绝对的统治力,但他们在移动互联网始终艰难度日,微软推出的Window Phone,始终没能在苹果、谷歌的手中,抢到可观的市场份额;Google把搜索引擎做到极致,却在硬件方面建树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