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融科技:蓝海之下暗藏冰山
文/孟永辉
很多时候,金融科技是以互联网金融的接棒者的身份来出现的。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金融科技的入局者通常在做的依然是与金融密切相关的业务,它依然没有跳出金融的“能量场”。这种现象的存在最终让那些并不具备金融基因的玩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最后他们又陷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怪圈当中,收割流量成为他们盈利的关键所在。
当流量不再是红利,我们再去用收割流量的方式来盈利势必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是金融科技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根本原因所在。如果我们跳出流量的陷阱,以新的角度来看待金融科技本身,或许可以找到新机会。而这才是金融科技区别于互联网金融的地方,才是金融科技最应该发力的地方。
流量之外,我们需要把眼光聚焦在金融行业本身,聚焦在金融行业本身的痛点和难题,聚焦在互联网之外的新技术身上。当金融科技的运行不再以流量为终极追求,而是以改造金融行业为终极追求的时候,它的发展才算是跳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怪圈,从而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金融科技能够带来的想象空间和颠覆性要比互联网金融时代强大得多。
告别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空间广阔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会出现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仅仅只是把撮合和中介看成是安身立命之本,却忽略了金融行业最最本质,最最紧要的环节——风控。这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之所以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互联网金融从一开始就注定要走向落幕的根本原因所在。告别了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回归金融行业的金融科技开始呈现出比互联网金融要广阔得多的发展空间。
以金融机构为改造对象,金融科技面对的是一片蓝海。作为一个相对较为传统的行业,金融机构的底层运行逻辑其实依然在遵照着百年前的机制在运行。尽管这种运行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金融行业的安全性,但是,金融行业的效率已无法满足用户的根本需求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改造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成为金融科技必然需要发力的重要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互联网技术业已对人们的行为习惯业已发生了深度的改变,但是,互联网技术对于金融行业的影响仅仅只是局限在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上,金融行业本身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金融机构本身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改变是这一现象的直接表现。
金融科技的来临则是把金融机构看成是改造对象的存在。要知道,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只是改变的是金融行业外部客户的金融习惯,金融机构本身并未涉及。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机构其实是一片尚未被触达的新蓝海。以金融机构为改造对象,让金融机构发生更加彻底和全面的改变,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科技的发展空间远比互联网金融时代要广阔得多。
挖掘金融的新功能,传统金融的池塘之外是一片蓝海。同互联网金融仅仅只是用互联网的手段一味地透支金融行业的传统功能不同,金融科技则是在寻找传统功能之外的新功能。如果我们把传统金融的功能和属性看成是一个池塘的话,那么,金融科技挖掘出来的新功能和属性则是一片蓝海。
所谓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其实更多地体现在数字上或数据上。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毛细血管”,其实,它与诸多的行业都产生了联系。如果我们能够挖掘金融行业的新功能,特别是金融行业的数字化的新功能,那么,金融科技就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时代不可或缺的存在。用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对传统行业、传统机构进行深度赋能,金融行业的支持作用便不再仅仅只是体现在了资金上的支持,而是拓展到了更加广阔的领域里。
从金融行业的新功能上来看,金融科技打开了是一片新蓝海。无论是传统金融时代,还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行业的运行都是围绕着投资、理财等一些较为传统的功能来展开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金融行业的这些传统功能能够发挥的作用其实已经开始见顶,甚至需要加入新的元素,这些传统功能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当金融科技以新功能为发展目标的时候,其实,同样正在进入一片新蓝海里。
以新技术为驱动力,金融行业的改造技术同样是一片蓝海。金融科技的驱动力是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同互联网技术仅仅只是去中间化不同,这些新技术都是相对较为底层和基础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它们可以和金融行业内在的流程和元素结合在一起,并且可以由内而外地给金融行业带来一次全新的改变。
同互联网技术已经经历了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进化不同,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对于那些想要金融科技化改造的金融机构来讲,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让他们和科技巨头一样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他们可以借布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占得先机,他们的优势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原有的金融业务上,甚至还有可能把这种领先优势延伸到金融业务之外的新领域里。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科技同样是一片新蓝海。只要我们能够利用好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弥补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遗憾,同样可以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同样是金融科技之所以会如此广阔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走入死胡同,人们开始寻找金融进化的新方式,金融科技在这个时候被推到了历史前台。相对于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更像是一个初生的孩子。抓住金融科技的风口,我们不仅可以疏解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遗憾,而且可以把金融行业的竞争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金融早已不是那个金融,科技亦早已不是那个科技。
危与机并存,金融科技的挑战仍在
蓝海之下的金融科技可谓是机遇满满,无论是对于科技公司,还是对于金融机构来讲都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新机会。然而,在这样的机遇之下,我们同样应该看到的是金融科技的挑战,找到这些挑战正确的应对方式,才能真正把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
技术的稚嫩。真正能够给金融行业带来深度改变的是新技术的力量。然而,新技术的瓜熟蒂落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甚至有些时候,新技术的发展还有停滞的情况发生。对于极度依赖新技术的金融科技来讲,缺少了新技术的驱动力,金融科技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到互联网金融的困境里。
如何让新技术从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直至能够深度改变金融行业的顽疾,成为决定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看到现在的金融科技的入局者无疑是从科技着手来实现突破,只有这样,金融科技的发展才能真正跳出互联网金融的怪圈进入到全新的时代。
发端于科技,应用于金融,呈现于科技,这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基本路径。可见,从金融科技的开启到落地,其实都是以科技为注脚的。当科技依然稚嫩的时候,金融科技的发展恐怕依然会在互联网金融的规制下运行,这对于一直都在试图挣脱互联网金融枷锁的玩家们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行业的特殊性。其实,金融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还是有着一些特殊性的,这些特殊性最终决定了它在将金融科技付诸实施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现在看到的有关大数据的收集与应用的争议、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争论,其实都是金融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如果我们能够处理好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科技的发展就能够根除落地和应用上的困境,从而让金融科技变成一个可以落地到现实的存在。反过来,如果我们解决不了金融行业的特殊性,仅仅只是一味地将金融行业封闭出来,那么,所谓的金融科技同样会陷入到类似于互联网金融的死胡同里。
当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和进化带来影响的时候,所谓的金融科技便不再是一个一帆风顺的存在,而是变成了一个障碍重重的存在。这个时候,金融科技便不再是一个风口,而是一个陷阱,这个陷阱甚至还会把人们带入到更大的漩涡之中。
关系的复杂性。金融科技其实是一个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都可以参与到的存在。金融行业的玩家与科技行业的玩家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未来金融科技的走向,甚至还决定着金融科技的成败。
理顺金融科技的玩家当中金融玩家和科技玩家之间的关系,成为决定金融科技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样让金融科技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如果金融科技的发展以金融机构为主导,对于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机构来讲,他们是不具备新技术的研发实力的,这势必会让金融科技成为一个仅仅只有头部巨头可以参与的存在。
如果金融科技的发展以科技公司为主导的,对于一些缺少金融基因的科技公司来讲,他们在将金融科技的发展落地和应用的过程当中同样面临着再度陷入到互联网金融怪圈的风险。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互联网公司,而缺少了金融行业运行的基本特质。因此,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的复杂性同样决定了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将会充满了挑战。
当金融科技被推到了历史前台,正在为我们打开一片发展的新蓝海。无论是传统金融机构,还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败下阵来的科技公司都期望通过加持金融科技来找到新的发展机会。然而,金融科技并不是“万金油”,而是有着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就像是蓝海之下的冰山一样时时刻刻会对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影响。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挑战,金融科技的发展才不会是一场口嗨,而是一个比较理性的全新进化。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特约评论员。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支持保留作者来源的分享,转载请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