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智能安防: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们要给自己上道科技课

原标题:新基建下的智能安防: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们要给自己上道科技课

文 | 陈选滨

来源丨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时至今日,安防行业的边界在不断消融,场景的扩展、技术的跨界、资源的调配等等都在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全生态的现代化概念。

此前,“新基建”一词在不同领域破圈走红,而覆盖面包括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个新基建领域的智能安防也顺势成为时下热点,备受关注。

未来,这项肩负社会安全保障的工作——智能安防将在“新基建”的推动下走向何处,以何种形态走向市场和社会?值得思考,也值得讨论。

为此,“智能相对论”顺着这个思路,向目前安防领域的多家品牌企业进行咨询交流,期望在产业之内看到社会安防的未来走向。

一、“今年的安防市场很复杂”

王胜杰(化名)任职于国内某一线安防企业,主要负责市场方面的工作。虽然,公司已经是国内安防市场的数一数二的知名品牌,但深处市场一线的王胜杰不敢松懈,始终保持着一种警觉的状态在工作,每天都将拜访客户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今年的市场很复杂。”这是王胜杰对当前安防行业的总体描述。

以“复杂”一词来做概括有些模糊,事实上,当某一个行业或市场成长到一定体量,必然会走向复杂化,无法避免。

安防领域当然不会例外,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智能视频化技术的发展和智慧城市规划需求的增长,安防行业已然被推上了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复杂化是常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安防企业年总收入达到6016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7%,多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持续领跑全球市场。

在市场格局方面,以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为第一梯队领跑,而后便是约为3万家大小企业(参考2017年公开数据)的混战,竞争之下更见市场复杂性。

“本来竞争就激烈,今年又受疫情影响,市场更不好做了,肯定得勤快点跑客户,争取赶在同行之前拿下。然后就是,整个(安防)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了,虽然在外界看来,这个行业在保持增长,但在我们看来,市场总量增长的同时,参与竞争的同行也更多了。” 王胜杰告诉“智能相对论”。

一方面是疫情冲击下的大环境衰退,一方面是行业增长所带来的竞争激化,环境下行与市场上升的拉锯之中,整体安防市场的“复杂化”也愈发显露。

二、科技接管“安全”的时代,复杂的不只是市场

另一方面,换个角度来看,当我们把视角从市场层面跳出,纵观整个行业,在这个科技与社会不断加速发展的时代,安防的边界在不断扩展,面临诸多多元化与紧迫性的场景需求,“复杂化”注定会是整个行业从研发端到市场端的挑战。

事实上,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期间,深兰科技对此的认知尤为深刻。

“当时,市场上只有基于红外技术的体温检测仪(需要人注视屏幕)和基于光学镜头的监控摄像头(部分有AI检测),还没有一款能够把红外和AI监控结合并加上自动跟踪功能,完成长时间、远距离,持续跟踪的多功能设备。”

深兰科技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疫情防控需要与安防管理相结合,单靠人工检测是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的,只能寄望于科技的力量,AI再次被推上防疫一线,智能安防也面临着大考。

当时深兰科技便紧急组织研发团队,在热成像火灾探测器的基础上,研发了一款AI热感视觉行为监控系统—猫头鹰,用于人流密集的重点区域人体测温。

AI体温实时识别及真人像体温显示功能展示

这或许只是深兰科技一个企业在智能安防某个场景中的实践,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个越来越明确的信号和趋势——随着AI、5G、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正在逐步的接管我们社会生活的各种安全场景,科技企业的业务跨界和安防企业的技术布局更是常态。

2019年,华为重磅发布全新的智能安防品牌“Huawei HoloSens”,并于今年3月进而发布对应的中文品牌“华为好望”,华为进军智能安防领域的意愿极其强烈,全面阻击安防市场的战略布局正在展开。

另一方面,安防巨头海康威视也在近年来愈发坚定科研路径,在近十年来接连开始深度学习的技术布局、成立海康威视研究院,推出Hikvision AI Cloud,逐步积累和摸索出自家一整套的技术体系,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关键优势。

尽管,智能安防在目前的市场表现或社会反馈中依旧受到不少的质疑和猜忌,但依旧坚定的成为各大品牌企业锚定的发展方向,从“传统安防”到“智能安防”的进阶是必然。

为此,新兴技术的加码也使得智能安防在这场“新基建”的风口下进而走红,受到多方品牌和市场的关注。

三、新基建之下,智能安防将以什么样的姿态继续发展?

“其实,我们并不希望把自己局限在安防行业,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更多的是「城市图像感知与大数据中心企业」。”千视通副总经理王景辉对智能安防的新基建有着自己的理解。

正如“智能相对论”在文章开头所提到的,如今安防行业的边界在不断消融,逐步在形成一个全生态的现代化概念。

行业如此,企业的定位也在转型,在新基建的风口之下,未来的智能安防将如何发展——首先,需要确定的是如何理解新基建背后的社会含义,以及安防现在的发展。

“新基建再次被推上热搜,其中反映的一方面,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社会转型问题。从此次疫情来看,目前的发展需要我们对社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那么可践行的方式便是数字化之下的量化管理路径。”

对此,王景辉从安防企业的视角做出更加细致的判断。那么,智能安防背后所承载的实际上也正是社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期望。

所以,当我们跳脱出「智慧安防」领域,将视角看向站位相近,而布局更广的「智慧城市」领域,可以发现,国内所熟知的科技大企业阿里、腾讯、京东、华为、百度等等都在行动。

那么,回到智能安防的细分领域,如果其承载着未来社会的期望,当下我们又将以什么样的思路去看待它在新基建风口之下的发展?

对此,常年身处行业一线的千视通副总经理王景辉向“智能相对论”提供两个思考方向。

其一,比起「新基建」,安防数据的「全应用」更关键,在目前可具备优先级。如今,不管是在东部地区,还是中部城市,安防所需要的前端设备建设已经基本足够,点位密度可以达到城市需求。

所以,接下来更关键的工作应该是如何抓住数据处理转化产生真正的价值,应用于安防、警务、社会管理等不同的场景。也正是如此,以技术起家的千视通逐渐在实践中体现出了自家的优势,更精准、高效的数据捕捉、识别、处理能力使其成功跻身国内安防行业的前列。

其二,比起「新基建」,安防设备的「旧维护」也很重要,不容忽视。基建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中国的安防行业发展多年,之前便已经投入建成了一批前端设备。但是,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不免出现损坏或老化的问题。

因此,在新基建的过程中,如何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维护体系,将新老设备的维护做起来,保障城市网点的完整性,也是一项值得关注的事情。而这一部分,必然需要政府和企业都参与其中,两者相互辅助,才能真正的实现。

至此,或许有些意外。

在目前媒体和网络的宣传中,我们对“新基建”难免会保有风风火火,一向热烈的印象,即使在智能安防领域,也不应该例外。

但是,当“智能相对论”在与行业的各方人士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时,不想竟多了一份凝重。当然,这并不是说新基建哪里不好,正好相反,与大多行业人士的看法一致,新基建会是未来国内市场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这个机会来临,影响某个产业时,并非“一键加速”的简单纯粹,复杂化的问题必将进一步出现,彼时我们便需要以更加客观、专业的眼光去审视政府政策与市场机会,才能真正在新基建下迎来增长。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04-16
新基建下的智能安防: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们要给自己上道科技课
这或许只是深兰科技一个企业在智能安防某个场景中的实践,但其中也反映出一个越来越明确的信号和趋势——随着AI、5G、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正在逐步的接管我们社会生活的各种安全场景,科技企业的业务跨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