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标1999年日本政府为刺激消费发放消费券,疫情后的中国能适用吗?
对疫情对消费造成的冲击,多地推出消费券政策提振消费信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陆续有超过40个地区发布了消费券政策,其中多个城市发放金额达到上亿元,而发放力度最大的行业就是文旅及餐饮产业,累计消费券总额度超40亿元。
发放金额最大的城市当属杭州,3月27日开始发放消费券,预计发放总额将达到达16.8亿元。
从效果来看,根据杭州市商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已经发放的2983万元消费券带动杭州市场消费4.53亿元,拉动效果较好。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不断扩散,海外资本市场波动明显加大背景下,政策将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对冲?
一直是市场关注的话题。
中泰证券分析师梳理了2 月 3 日至今,五次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两次政治局会议中关于“宏观政策调节”的内容,其中,“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一直是重点强调的内容,而“培育新型消费”又是扩大消费中最重要的“着力点”之一。
近期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率先试点发放消费券或是扩大消费最具代表性的政策。
但消费券的提振作用和“乘数效应”几何?特别是消费券发放下,哪些行业和公司短期受益弹性最大,且中长期也会乘势崛起?
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作为文化上高度同源,发展模式和路径上较为相似,且同一历史时期下,有着高度相似的“人口变迁结构”的日本,一直是中国消费周期变化研究中最具借鉴意义的“范本”。
特别是,1999 年日本刺激消费发放的消费券,是作为过去 20年里,唯一全国范围内发放消费券以刺激消费的案例(2009 年我国杭州对67 万人发放消费券,而成都主要针对34 万低保或重点优抚对象发放的消费券,样本量太小使得对相关行业和公司的影响难以量化)。
从刺激效果来看,1999 年日本消费券政策对不同行业的“乘数效应”具有明显差异。
这背后决定这种“乘数效应”背后的驱动因素是什么,尤其值得深入研究。
1999年日本消费券提振效果最大的是半耐用品
20世纪 90年代初期,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沉重打击日本经济,并引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1999 年3 月日本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向特定的人群(主要为15 岁以下儿童、65 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名为“地域振兴券”的消费券:每人发放2 万日元(约合200美元,使用期限6 个月)。
从消费券的刺激效果上看,中泰证券分析师认为,有以下几点“预期差”:
1)首先,消费券在发放的过程中,对整体居民家庭消费有明显的提振作用,阶段性的扭转了居民消费持续下行的趋势。
这说明消费券没有提前透支消费需求,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刺激需求的回暖。
2)更重要的是,消费券对不同细分行业的消费品影响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差异与政策“初衷”并不一致:
从政策初衷看,日本1999 年全国发放消费券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从宏观上看,日本政府发放消费券的目的在于扭转消费持续低迷的趋势,并以此提振经济。
从发放方式和社会治理看,日本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对象主要是15岁以下儿童、65 岁以上老人,希望减轻上述家庭的负担,并改善老幼人群的处境。
从实际效果看,消费券有效期内,对诸如: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消费品提振作用并不明显。
3)消费券在有效使用期内,仅对半耐用品消费有明显的正向刺激作用。
Chang-Tai Hsieh 在研究中所划分所谓的半耐用品包括:服装,体育用品,电子游戏,电脑硬件软件,书籍。
1999年是日本新消费品类公司崛起的“拐点”
消费券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相关细分行业在政策刺激下的短期提振,更体现在对中长期行业形态的加速重塑。
中泰证券分析师认为,90年代中后期,一批“穿越周期”的消费公司亦或是顺应了这一大趋势变化的产物。
在过去30年的经济低增长中,日本股市涨幅表现前 20名的个股涵盖9只“穿越周期”的消费股。
而其中诸多公司崛起的“质变拐点”发生在99 年消费券发放前后。
比如:优衣库(母公司为迅销)在1999-00年期单店收入增速达到67%,消费券发放结束之后的5 年内(01-04 年),仍然继续维持。
天眼查数据显示,优衣库所属公司:迅销(中国)商贸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1日。
UNIQLO(日文假名发音:ユニクロ),日本服装品牌,由日本迅销公司建立于1963年,当年是一家销售西服的小服装店,现已成为国际知名服装品牌。
最终奠定了优衣库在日本休闲时尚服饰中第一品牌的霸主地位。
中泰证券分析师认为,诸多日本新消费品类的经营“拐点”时间与日本消费券发放时间高度重合,不是偶然的。
这意味着,这些细分行业受消费券刺激的“乘数效应”要比一般行业大得多。这种“乘数效应”或是由日本社会与消费结构的内生变化趋势所决定的。
相比于消费券政策,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更加明显。消费券仅涉及终端消费,并且由于具有临时性,很难带动中上游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而基础设施投资则不同,不仅自身具有投资回报率,而且涉及产业链较长,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投资既能够满足在短期内尽快提振经济的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经济中长期发展需要。
经济转型升级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词,围绕“新基建”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是实现经济中长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