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AI拓荒者旷视的坎坷
2004年,图灵奖创立以来唯一一位亚裔获奖者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毅然回国,到清华大学全职任教,并在2005年建立清华学堂计算机科学实验班,人称“姚班”。在清华也曾经流传一句“半国英才聚清华,而清华一半英才在姚班”。
2011年,从姚班走出来的三位学生——印奇、唐文斌和杨沐一起创立了旷视科技。成为当时国内少有的专精于人工智能的企业,并在多年的发展之后,成为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军企业之一。
2016年,谷歌旗下的Deep Mind公司研发的深度学习机器人Alpha Go借助其“深度学习”原理,打败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让世界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能力。这不仅让Alpha Go名声大噪,也让人工智能成为了万众看好的未来发展新趋势。
2019年,同样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的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在八年的耕耘发展之后,将IPO提上日程,预备在港股上市,希望成为AI上市第一股。但并不成功的“第一股刷脸”,也预示了旷视科技的IPO之路充满坎坷。
AI第一股的坎坷IPO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冲击IPO的第一股,旷视科技的IPO进程总是引人注目。在2019年八月,旷视科技向港交所提交申请,拟在香港主板上市,融资规模预计为10亿美元。
但在10月,美国商务部将包括旷视科技在内的28家中国机构和公司列入美国出口管制“实体名单”,这一举动对旷视科技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同样也使得其上市进程被阻碍。港交所上市委员会要求旷视对此作出解释并补充相关材料。
旷视科技IPO的出师不利,也让一众旷视的股东纷纷退出。联想创投、创新工场等股东已经赎回优先股并退出了股东行列,李开复作为旷视科技董事会的一员也最终选择离开。而这些老股东的退出同样也引发了资本市场对旷视IPO的担心。
同年11月,有消息表示旷视科技未通过港交所聆讯,但随后旷视回应此消息为“报道不实”。然而在2020年2月,却有报道称旷视科技在港股的IPO申请已经失效。对此旷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上市进程仍在正常推进中,正在更新材料。”
而疫情的影响,又一次在旷视的IPO进程中增加了“路障”。据报道称,港交所在二月批准了旷视科技IPO的申请,但同时受到疫情影响,原本计划在二月份招股的旷视暂定推迟上市计划。
不难看出,旷视科技的IPO之路确实坎坷。
根据旷视科技等招股书中数据可知,旷视科技的收入增长迅速。2016—2018年,旷视科技收入分别为0.68亿元、3.132亿元和14.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8.8%。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的收入为9.49亿元,同比增长了322.1%。
毛利方面,2016—2018年旷视科技的毛利分别为0.21亿元、1.63亿元和9.3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则分别为31%、52.1%和65.2%,不难看出毛利方面也呈现了逐年向好的态势。
但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却是旷视的盈亏问题。从招股书中数据显示,旷视科技2016—2018年亏损金额为3.428亿元、7.588亿元和33.516亿元,而2019年只是上半年就已经亏损52.002亿元。
旷视对如此巨额的亏损所做出的解释是由于优先股公允值变动所造成的损失,在调整之后2018年的净利润为0.322亿元,2019年的净利润为0.327亿元,说明旷视科技已经实现了盈利,这得益于旷视对AI落地变现的不断探索。
与阿里渐行渐远的旷视
能在人工智能这个疯狂烧钱的领域取得盈利,这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也让市场认可了旷视的能力。
在过去的7年里,旷视一共获得9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在去年5月的宣布的上一轮融资中,公司估值飙升至40多亿美元。目前旷视科技合作的三家投行分别是花旗集团、高盛和摩根大通这些全球一流的投行。
当然最值得注意的还是旷视科技背后庞大的“明星股东团”,其中不乏阿里巴巴、鸿海精密、阳光保险等一流机构。
招股书显示,三位创始人一共占股16.83%,蚂蚁金服占股15.08%,淘宝中国占股14.33%,国新控股占股11.33%。不难看出,阿里系企业在旷视科技的总计持股比例接近三成,成为其最大股东。
而阿里与旷视的渊源并不只是资本关系。在2015年,马云在德国汉诺威信息展示会开幕式上,通过刷脸支付技术成功购买了一枚1948年的汉诺威纪念邮票。而这种刷脸支付的技术就是由旷视科技提供的。
在马云演示完刷脸支付技术之后,蚂蚁金服又向旷视科技增加了约2200万美元的投资。同年,旷视科技CEO印奇成为阿里巴巴湖畔大学的首批学员,马云也成为了他的老师。
从旷视与阿里的暧昧关系中不难看出,旷视科技能在云端人脸识别解决方案中取得如此优势的地位,其背后离不开阿里的助攻。2017年和2018年,旷视和阿里在个人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关联交易分别是2064万元和2616万元,占据旷视当年相关业务营收的14.8%和15%。
移动支付在手机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95%以上,但刷脸支付的渗透率依旧较低,这巨大的市场空间依旧等待着旷视科技的涉足。但意外的是,本应该前景大好的业务,却出现了意外。
2019年被称为刷脸支付元年,而在这时旷视科技和阿里的关联交易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高达56%。但阿里方面却没有停止推进刷脸业务,支付宝新推出刷脸支付设备“蜻蜓”并对其进行20亿元的补贴。
看起来,旷视科技和一路扶持其发展的阿里也渐行渐远,这不免让旷视陷入了较为尴尬的局面。背后和阿里渊源颇深的旷视科技,腾讯自然有充分的理由不选择其产品。这种阿里不亲腾讯不爱的尴尬局面,让这个烧钱速度颇快的科技公司不得不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但是这也为旷视提供了一次转变的机会。
从旷视的角度出发,仅仅依靠提供人脸识别解决方案来盈利的单一模式并不理想。按照2018年收入计算,旷视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云端人脸识别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尽管占据着超过60%的市场份额,却仅仅带来了1.2亿元的收入。
不难看出,单一模式的收入,很难满足旷视发展的需求,但这也让旷视开始向更深层面进行探索。
转变之路:从Face++到Brain++
最初只是想将计算机视觉应用到游戏之中的旷视“三剑客”并没有创业的打算,反倒把游戏做得风生水起,《乌鸦来了》推出当天下载量就超过十万加,并且冲上苹果手机游戏榜前五。
创立旷视后,印奇赴美留学,在留学期间发现谷歌、Facebook等巨头都在下注人脸识别业务,随即将公司业务定位在面向企业和公司的计算机视觉方面,上线Face++平台并迎来了第一批客户。
Face++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旷视也成为这个行业最大的独角企业,但旷视并不仅仅满足于将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停留在视觉这一浅层领域。而Brain++的推出,则是对人工智能更加深层次的挖掘。
这其中的发展逻辑很好理解。将人工智能的发展比作教育孩子,计算机视觉相当于让孩子睁眼看世界并描绘世界,语音交互相当于教孩子怎么听话和讲话。但这些只是技能而非智能,只有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才能不断提高智能水平。
这也促使旷视从Face++到Brain++的发展。
Brain++是旷视推出的新一代AI生产力平台,致力于深度学习开发,帮助企业和开发者提升AI生产效率、规范生产流程。旷视以Brain++作为统一的底层构架,为算法训练及模型改进提供重要支持,开发了可以部署云端、移动端及边缘端计算平台的先进深度神经网络。
Brain++的核心能力分为三种,分别是数据的处理、清洗和管理能力,算力的共享、调度和分布式能力以及算法的训练、推理和部署能力。并通过逐步开源核心框架、开放算力和数据平台形式,将AI生产力共享给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广大开发者、师生和学者。
简而言之,三种核心能力主要涵盖了数据、算力和算法,并分别对标Meg Date数据管理平台、Meg Computer深度学习计算平台以及天元Meg Engine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框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天元深度学习框架了。
在2014年,旷视完成了全量深度学习算法工作向天元的切换。在此之后,旷视大量的业务算法和众多国际比赛的冠军算法都是在天元的基础上完成的,天元也成为了旷视AI业务和技术能力最强有力的支撑。
这让外界承认了旷视科技所研发的天元深度学习的确拥有强大的能力,也打消了外界对其的质疑。而在3月25日,旷视通过一场线上发布会宣布,决定免费开源其AI生产力平台Brain++的核心深度学习框架天元。
对于这次的免费开源,旷视CEO印奇表示这与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有直接关系。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公司的核心是具备平台化的能力,即能够批量、高效、比竞争对手更及时地供应优质算法,而旷视科技过去凭借其开源框架支撑了全部业务。
旷视试图通过开源,借助用户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完善其生态和业务能力,也就是让Brain++更加完善和智能。
而Brain++逐渐成型的过程,也是旷视逐渐转变营收模式的过程。旷视也在转变之中,找到了另外一种将人工智能落地变现的途径——面向B端提供解决方案。
旷视落地和变现的壁垒
分析旷视科技的招股书不难发现,其中“解决方案”出现的频率要高于“人工智能”。这也不难看出,相比于纯粹的科技机构,旷视科技更注重如何将人工智能落地变现。
从旷视科技如今的主营业务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旷视现在依靠的主营业务分别为基于人工智能的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以及供应链物联网,其中城市物联网占比营收超过七成,个人物联网占比两成。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的先行者,旷视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使各种城市场景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智能部署及管理,通过视觉数据的高效与精确分析,加强公共安全与便利,优化交通管理并改善城市资源。
城市物联网板块占据了旷视科技营收的大头,其业务主要包括为科技公司、银行、智能手机公司、第三方系统集成商、政府机构、物业管理者、物流公司等提供服务,而其中政府机构依旧是旷视科技最主要的买单者。
旷视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用于中国的一百多个城市,带动了整体营收的迅猛增长。根据招股书中数据可知,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物联网板块的收入分别为1.68亿元、10.57亿元、6.95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53.6%、74.1%和73.2%。
但是问题依旧存在。尽管背靠政府,旷视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单是2018年政府对旷视的补贴就有0.92亿元。但是政府能拿出来的市场体量总是有限的,在政府市场需求短期疲软的时候,旷视又该怎样保持稳定的增长呢?
旷视科技与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一起被称为“AI四小龙”。虽然四小龙业务主打的赛道有所差异,但是同质化依旧相当严重。他们的主要业务都集中在安防、金融、零售、汽车、医疗等领域。
面对人工智能领域里众多的参与者,旷视科技当前还没有在相关垂直领域形成特别强的竞争优势。而AI行业这块蛋糕太过于丰盛,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都虎视眈眈,旷视又该如何保证在竞争中总能切到更多蛋糕呢?
市场对于深度学习框架也有着广泛的需求,众多企业都表示正在使用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训练算法模型。但市场中深度学习框架提供者还有谷歌、Facebook和百度等巨头企业,这三家公司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接近80%。
尽管拥有广受好评的天元框架,但是在面对巨头企业占据绝大多数市场的情况之下,旷视又该如何突出重围?
而人工智能将以何种模式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运营更是旷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尽管旷视科技在商业应用的范围内的进展已经取得了成绩,但是落地、客户、研发等问题依旧是AI企业落地和变现的壁垒。
市场趋冷,但AI仍然是未来
同样,资本市场对AI热潮的逐渐冷静,也是AI企业在考虑自身发展壁垒之余需要担心的。
2019年,资本市场对被鼓吹起来的AI行业充满了怀疑,投资热浪也趋于冷静。相比于2018年,2019年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金额由1484.53亿元下降至967.27亿元,下降幅度达到34.8%,融资数量也从737次下降至431次,下降幅度达到四成。
而在此之前,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融资数量已经维持了18年的上涨。
从Alpha Go掀起的AI热潮开始,国内各式各样的AI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成立。AI在投资市场中兜兜转转,经历了从技术投资到应用投资的阶段,创业者也将注意力从技术转移到应用上,而将高处云端的人工智能落到实处,才是这两年行业的主要方向。
从一种科技在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人们往往会高估技术在短期内的发展,行业也会经历从狂热到逐渐回归理性的过程,近年来逐渐兴起的AI泡沫论就是最好的证明。
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工智能代表了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将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但是AI热潮之下,众多行业中的投资者纷至沓来,难免会让行业中萌生浮躁情绪,也会将AI鼓吹成一触即破的泡沫。
有些企业难免会打着人工智能的噱头,把好莱坞电影中的场景套用过来,将之称为公司想要达到的未来和核心发展目标。他们依靠的纯熟的讲故事技巧而不是精湛的科技力量,对于他们而言,技术和人才并没有理想和口才重要。
这种浑水摸鱼的企业搅得整个AI市场成为浑水一片,也成为了资本市场对AI行业趋冷态势的一方面原因。
另一个原因则是AI商业化的局限性,AI技术的复杂性以及不同行业AI的垂直化决定了垂直技术商业化的局限性。AI领域需要高额的研发费用和丰富的产业形态做基础,这都使得AI技术难以很快满足所有产业的精细化需求。
但是,人工智能依旧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将人工智能融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落地,早已成为科学界和投资界的一种共识。
不可否认的是,AI行业的确被某些无良企业搞得乌烟瘴气,而且如今人工智能发展所处的阶段依旧在浅层。但是人工智能的确是未来,这毋庸辩驳,尽管这个未来何时到来还是个未知。
疫情影响了IPO,但拉近了未来
前文提到旷视的IPO因疫情影响而暂缓了脚步。但IPO的延缓,对旷视而言,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旷视科技在疫情中的表现,让市场见证了旷视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良久的不菲成绩。
在今年2月4号,旷视仅用了十天时间,推出了其明骥智能体温筛选联动系统,将其运用到地铁等人流密集地点的温度监测领域。
旷视通过人像聚类和人体ReID技术,把红外测温卡口相机、人脸卡口相机和治安卡口相加集中采集到的体温、人脸图和人体图数据融合联动,实现了实时追踪定位人员轨迹。解决了机场、车站等人员流动性较大地区追踪难、管理难的问题。
而这种亮眼的成绩和社会的认可,对旷视正在推进的IPO进程的有利影响可想而知。而疫情影响的不仅仅是IPO而已,还有整个行业的未来。
疫情的“黑天鹅”事件,使得“在线化”成为了刚需,这背后是对5G、AI等新基建巨大需求量的体现。疫情催生的无接触经济更是让物联网、智能终端、在线医疗、自动检测等应用产业推上了风口浪尖。
疫情的爆发引发了AI行业的一次变革,似乎AI终于走出了推荐、搜索、广告和互联网“三板斧”,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市场的认可。无人送货、智能测温、智能医疗检测等技术的应用,更是彰显了AI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次意外的疫情,让社会各界进一步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对提高生活质量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旷视作为AI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本就是各国各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而此次在抗疫中的优秀表现,则更进一步展现了其AI技术优势和能力。
但疫情总归是短期的意外事件,在短期的需求爆发之后,AI行业能否继续保持现有的需求量仍然是个问题。
虽然前路未知,但是仍然需要向前迈进和探索。正如印奇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拓荒者,经常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我们尊重疯狂的想法,也青睐那些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的人。”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gn110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