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标美国餐饮市场,疫情下的中国餐饮行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餐饮收入为4.67万亿元,同比增长9.4%。中国饭店协会曾乐观预估,2020年中国餐饮业的全行业收入有望突破5万亿。
而近日恒大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餐饮零售业春节短短7天的直接销售收入或腰斩5000亿元,这还不包括后续影响。
据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共有超过1000万家餐饮企业,其中个体工商户占比超过95%。
据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相比2019年春节,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收损失达100%以上;
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
疫情让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餐饮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览餐饮产业链,寻找掘金好机会
餐饮终端企业向上游采购农产品、畜产品、农副产品等原材料,为下游消费者提供餐饮服务,以满足其用餐需求,构成餐饮产业链条。
剖析中国餐饮价值链:餐饮终端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创造了巨大价值。
拆解中国餐企价值模型:食材、人工、租金三大成本压缩餐企利润空间。
我们通过分析中国餐饮产业链,并对标美国成熟市场,寻找餐饮产业掘金机会。①重点关注餐饮终端:标准化助力餐企连锁扩张,选择优质赛道是关键。
②向中上游延伸:关注餐饮供应链的成熟,帮助餐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③向下游拓展:关注消费场景和模式的创新,品牌化和服务提升有助于获取消费溢价。
中国餐饮业激荡四十年,消费需求创造广阔市场空间
素有俗语“民以食为天”,餐饮是人民最基础的生活消费需求之一。
我们通过发达国家的餐饮市场发展历程,探究中国餐饮市场的发展空间和趋势。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餐饮市场,餐饮业相对成熟,发展趋势值得中国借鉴。
中国餐饮业长期高速发展,市场空间高达四万亿
中国餐饮行业的真正起步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历经四十一年的长期稳定高速发展,目前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餐饮市场。
中国餐饮行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
1)1978-1992 年,混沌探索期。
改革开放激活中国餐饮市场,国外连锁品牌纷纷入场。
2)1993-2011 年,“黄金”发展期。
本土餐企逐渐创立,连锁经营实现快速扩张。
3)2012 年至今,震荡调整期。
政策引导下餐饮进入大众消费时代,存在品牌化、数字化、高效化、健康化的发展趋势。
美国餐饮业历经150 多年,市场已相对成熟
美国餐饮行业已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行业相对成熟。
美国餐饮行业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
1)20 世纪 20 年代之前,传统餐饮的萌芽发展期。
2)20 世纪 20 年代-20 世纪末,以连锁快餐为代表的现代餐饮兴起。
3)21 世纪初至今,休闲快餐为代表的新兴餐饮发展期。
庞大的消费需求激发广阔的中国餐饮市场
(1)餐饮支出是居民重要日常消费,中国人口众多需求旺盛
中国餐饮消费占居民消费比例较高。下游消费者的餐饮需求是促进市场发展的动力。中国人口基数大,奠定了雄厚的餐饮消费基础。
(2)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中国餐饮消费提升空间大
经济发展是推动餐饮业发展的源动力,中国餐饮规模增速加快,但人均餐饮消费仍相当于美国20 世纪 80 年代水平。
2019 年美国人均消费水平为约 2,657 美元,而中国人均餐饮消费水平约为 3,337 元,仅为美国的 17.99%,仍处于美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水平。
(3)中国餐饮消费主体愈发年轻化,拉动外出就餐需求增长
随着社会细化、生活节奏加快、消费主体年轻化,中国人外出就餐习惯得到培养,外出就餐频次增加。
中国餐饮市场空间测算
(1)以近年复合增速估算未来增长速度,测算中国餐饮业2024 年市场规模约 7 万亿元。
假设一:按照2015-2019 年 CAGR 7.66%的增速推算,2024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67,558.77 亿元。
假设二:按照2010-2019 年 CAGR 11.43%的增速推算,2024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69,929.55 亿元。
假设三:按照2002-2019 年 CAGR 13.93%的增速推算,2024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71,494.40 亿元。
以上三种假设的平均值为69,660.91 亿元。我们据此预计,基于相对稳定的消费增长趋势,2024 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约为 7 万亿元。
(2)以美国人均餐饮消费水平为锚,测算国内餐饮业长期空间可达 26 万亿元。
聚焦优质餐饮赛道,标准化助力连锁扩张
中国餐饮赛道众多,市场分散连锁化率低
(1)门店众多菜品丰富,中国餐饮赛道极多
中国餐饮门店数量远超美国,且增速较快。
中美餐饮门店类型结构存在差异,中国以全服务餐厅(正餐)为主,美国则是正餐、快餐、咖啡厅并重。
中国餐饮菜品类型丰富,细分赛道极多。
(2)中国餐饮集中度低,连锁化率远低于美国
中国餐饮市场相对分散,集中度远低于美国。
中国餐饮业连锁化率远低于美国,但存在提升趋势。
标准化驱动连锁扩张,优质赛道助力餐企成长
(1)限制规模扩张的内因是标准化程度不高
中国引入现代化餐饮理念的时间较晚,连锁化运营经验不足;
中国餐饮以正餐为主,中式正餐相较于美式快餐更难标准化;
人员流失率高、内部管理系统低效、服务难以标准化;
餐饮供应链水平仍需要不断提高,以助力餐企实现标准化;
放眼未来,标准化、连锁化,是餐饮业的大趋势。
(2)优选“天花板+标准化程度”双高的好赛道
不同餐饮业态的连锁化率有差异。
优质赛道的筛选标准为“天花板+标准化程度”双高。
①天花板高=市场空间大。②标准化程度高=可复制性强。
(3)火锅和休闲快餐是具备投资价值的好赛道
火锅和休闲快餐的标准化程度相对高、消费者能普遍接受、门店翻台率提升空间大、投资回收周期短、门店网络能快速拓展,有望出现大品牌。
火锅:①深受大众喜爱,市场空间广阔。②标准化程度较高,有利于规模扩张。③单店营业效率高,扩张盈利有保障。
休闲快餐(Fast Casual Restaurant,FCR):休闲快餐是“正餐的快餐化、快餐的正餐化“,结合正餐与快餐的优点,既比快餐有个性、就餐环境好,又比正餐标准化程度高,符合当今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时尚消费者的需求。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及预测,2018 年中国快速休闲餐厅市场规模预计达 372 亿元,同比增加24.83%,2013-2018 年 CAGR 为 24.0%;占整个快餐行业份额仅为 3.2%,代表性餐企有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呷哺呷哺等。
美国休闲快餐厅的典型代表是 Chipotle、Panera Bread、Panda Express 等品牌,并于 2010 年休闲快餐概念才成为主流。
(4)中美对比,中国餐饮市场头部赛道并不拥挤
中美头部餐企中快餐品牌数量多于正餐;中国头部餐饮品牌数量显著少于美国。
中上游从无序迈向有序,供应链成熟提升产业价值
中国餐饮业亟需高效供应链助力餐企发展
中国餐饮企业的传统供应链管理模式可分为三类。
①中央总控管理模式:指食材在中央厨房中粗加工之后再发到门店。
②单店管理模式:各自为政。
③集团酒店 37 模式:70%指定供应商,30%自行采购。
中国餐饮供应链较为分散。
中国餐饮业存在中等规模困境,缺乏成熟餐饮供应链;高水平供应链提高标准化程度,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具体来说可以降低餐企“三大成本”:
①食材成本,规模化采购有助于提质降费;
②房租成本,中央厨房深加工有助于减少厨房使用面积;
③人工成本,净菜加工有助于降低人耗。
中国餐企已逐渐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连锁企业自建餐饮供应链,第三方供应链服务商飞速发展,中国餐饮供应链正逐渐迈向成熟。
美国具备有利于供应链龙头发展的大环境
(1)美国餐饮供应商可分为三大类
据IFDA 数据统计,目前美国餐饮配送行业(Foodservice Distribution Industry)规模达2,800 亿美元,总劳动数量为 35 万人,雇佣司机数量 13.1 万人,完成配送 87 亿件。
供应商可分为三大类型,市场相对集中。
(2)Sysco 稳坐美国餐饮供应链头把交椅
Sysco 是美国第一大食品配送公司,盈利能力相对稳定;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北美和欧洲,供应商数量极多且较为分散。
(3)前中后端的集中化促美国供应链成熟
前端:①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②食品加工行业较成熟。
中端:冷链物流产业的普及。
后端:餐饮业发达、连锁化率高、市场相对集中。
供应链集中化发展的大环境对中国而言较为不利,造成早期中国餐饮供应链处于混乱无序的局面。
中国供应链初现雏形,涌现各类市场参与者
(1)中国餐饮供应链处于早期阶段
中国餐饮供应商规模偏小,行业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
供应链投资深受资本市场追捧。
(2)新型供应链模式可按不同维度划分
按照品类划分:
Ⅰ)全品类模式:提供多种品类商品供应服务。典型代表蜀海、美菜、美团快驴等。
Ⅱ)垂直品类模式:针对餐饮企业核心品类开展垂直导向的供应链服务。
典型代表为信良记,专注于中餐标准化爆品,主要定位于鱼虾贝蟹等水产品领域。
按照参与者划分:
Ⅰ)餐饮企业:餐企由于自身需求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首要满足自身需求,模式成熟后可逐渐向其他餐企开放服务。
一般参与者为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典型代表是蜀海、功夫鲜食汇、众美联等。
Ⅱ)互联网平台:依托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开展供应链服务业务,亦是平台对商家赋能的表现,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型餐饮企业。典型代表是美团快驴、宋小菜、美菜等。
Ⅲ)冷链物流平台:拥有专业物流团队、冷链设备和管控能力,为餐饮企业提供专门的冷链物流服务。典型代表是冷联天下、上海众萃物流等。
Ⅳ)超市:依托自身原有的物流网络和丰富的产品品类,为不同类型客户提供服务。典型代表是永辉彩食鲜、大润发 e 路发等。
按照资产轻重划分:
Ⅰ)轻资产模式:主要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信息流动、对接及运营服务,收取撮合费。典型代表为一亩田、美团小贷等。
Ⅱ)重资产模式:提供全方案服务,基本涵盖采购、加工、物流、供应链金融等全链条。典型代表蜀海、有菜、美团快驴等。
按照提供服务内容划分:供应链服务中涉及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流通。
Ⅰ)商流:是指实体物资的流动,可进一步划分为标品(米、粮、油),菜品(肉、蛋、菜),冻品(海鲜、半成品)及调料等食材的流动;
Ⅱ)物流:是指物资的物理移动,包含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及物流信息处理等;
Ⅲ)信息流:是指食品的品质、价格、产地、外观、养殖方式、生产时间周期等信息的收集、处理及传递过程。
Ⅳ)资金流:指供应链参与方在交易时的付款和结算行为带来的资金流动。
根据四大流通服务内容的不同,对中国供应商梳理图谱如下所示。
(3)中国餐饮供应商的典型代表梳理
1)蜀海供应链:全品类、餐企延伸、重资产
蜀海属于全品类服务、餐饮企业延伸、重资产经营的模式。
①提供商品品类丰富,涵盖米面粮油、调味干货等多个品类,有专门采购队伍负责采购食材、并进行严格的质检和品控。
②蜀海供应链由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控股。2018 年蜀海与海底捞关联交易金额达 18.60 亿元。
③蜀海自建物流中心,在全国有 7 大物流中心,具备超强的日吞吐配送能力,能够支持连锁餐饮企业的异地扩张和跨区域经营需求,此外,蜀海还支持单独的物流仓储配送服务。
2) 信良记:垂直品类、餐企延伸、重资产
目前,信良记在北京、上海、西安、深圳、武汉、成都等9 地,均设有冷链大仓,配送范围可覆盖周边及全国。
信良记与蜀海供应链主要的区别在于品类的丰富程度,且信良记所服务客户种类众多,包括餐厅、电商、团餐、超市等。
3)美菜网:全品类、互联网平台、重资产
截至2017 年 9 月,美菜网累计已服务过近 100 万家商户,覆盖全国近 50 个城市,合作伙伴超 5000 家,日包裹处理量超过 100 万个,配送次数已超 3000 万次。2018 年 9 月,美菜网估值达 70 亿美元,单日销量突破 1.3 亿元。
4)永辉超市彩食鲜:全品类、超市、重资产
目前彩食鲜已在在重庆、福建、北京、福建、四川、安徽、江苏等多地投产建设中央工厂。
彩食鲜经营品类丰富,拥有超过3 万个 SKU,可满足不同类型客户需求,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政府、企事业单位食堂配送,餐饮机构配送,加工型生产原料企业需求,商超渠道配送,企业福利送礼等。
下游消费场景创新,O2O 到家到店模式为餐企赋能
中国本地生活O2O 市场高速增长;细分消费场景众多,重点关注到家到店服务场景;餐饮互联网渗透率越来越高,线上餐饮占据 O2O 市场中主要份额。
餐饮到家服务主要内容为外卖,中国领先优势明显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增加、线上外卖平台及APP 应用程序的普及、线下外送行业的发展和年轻人群生活方式及就餐习惯的改变,外卖用餐需求愈发旺盛,外卖服务行业迅速发展。
(1)中国外卖市场规模增速和渗透率双提升
中国外卖服务市场迅速增长,渗透率不断提升,发展速度远超美国。
(2)中美外卖平台模式的差异在于配送管理
外卖商业模式已日渐成熟,中美平台差异在于对配送的管理。
1)中国外卖“新模式”,平台统一配送。外卖平台不仅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还会雇佣大量的配送员,为线下商家提供配送服务。
2)美国外卖“旧模式”,平台主要发挥信息中介作用。以 Grub 为例,公司吸引商家入住平台,顾客通过App 或网站选择餐厅下单,商家自行配送,Grub 通过撮合商家和顾客,从用户付费中抽取佣金。
(3)中国市场两强争霸,美国市场激战正酣
中国外卖市场已相对稳定,而美国仍处于激烈竞争中。
中国外卖龙头基本覆盖全国,并逐步渗透下沉市场,美国外卖平台区域划分较为明显。
外卖平台的激烈竞争,使得用户同时使用多款订餐App,消费者和商家对平台的重合使用度高。
(4)中国连锁餐饮企业亦在外卖业务上布局
早期餐饮企业大多自建系统,通过电话或官网开展外卖业务,且以快餐企业为主。
第三方外卖平台崛起,餐企纷纷接入外卖平台。
火锅赛道也可以做外卖业务。目前火锅外卖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有三大类型。
①传统火锅餐企,典型代表为海底捞、呷哺呷哺。
②生鲜超市,以盒马鲜生为例,可提供火锅食材套餐,但不含锅具。
③纯线上火锅外卖,以淘汰郎、锅 Sir 为例,开创了外卖小火锅的模式。
(5)中国市场需求足、成本低、效率高,优势明显
1)因消费习惯不同,中国消费者对外卖需求更加旺盛
2)中国人工成本低,外卖平台针对配送管理创新商业模式
3)中国外卖服务效率高、平台内容更丰富
从到店服务向后端纵深,O2O 平台为餐企多维度赋能
O2O 平台与餐饮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为商家提供营销、运营、管理等工具和服务,满足商家获客引流、点餐支付、店面管理、经营决策、会员营销等经营需求,达到线上线下的双向融合,优化用户体验、提高经营效率。
(1)提升餐企服务效率,多渠道导流满足营销需求
互联网平台帮助餐企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平台大数据处理能力和多入口导流能力,满足餐企营销需求。
(2)纵向深化触及餐企后端,服务于多个经营环节
平台为商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由线上和门店管理深入触达餐企内部管理流程。
(3)中美餐饮外卖及平台公司梳理及对比
近年来中美主要第三方餐饮外卖平台均获得大额融资或上市。我们选取上市公司美团点评和Grub 的财务经营数据进行对比。
1)美团点评规模更大、增速更快。
2)美团点评盈利能力在不断提升,而Grub 因打造配送网络造成成本攀升,盈利能力反而下降。
3)美团点评是中国领先的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致力于打造“商家+服务+消费者”生态闭环。
投资建议:优选细分赛道,注重产业延伸
中国餐饮消费需求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后续成长动力足,未来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剖析中国餐饮产业链,对标美国成熟市场,寻找产业掘金机会。
通过分析中国餐饮产业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我们认为产业的升级变革会带来三大机会:
①重点关注餐饮终端:标准化助力餐企连锁扩张,选择优质赛道是关键,按照“天花板+标准化程度”双高的标准,优选火锅和休闲快餐,且关注优秀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品牌打造能力。
②向中上游延伸:随着餐饮供应链的逐渐成熟,餐企有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关注连锁餐企和互联网平台等参与者在供应链建设方面的布局。
③向下游拓展:关注消费场景和模式的创新,品牌化和服务提升有助于提升消费溢价。看好O2O 平台为商家赋能及互联网生态闭环的打造。
基于以上产业发展机会,我们建议关注的标的为:海底捞、呷哺呷哺、九毛九、颐海国际、美团点评。
海底捞(6862.HK):维持高效经营,实现高速门店扩张
(1)火锅是餐饮投资的好赛道。
①深受大众喜爱,市场空间广阔。
②标准化程度较高,有利于规模扩张。
③单店营业效率高,扩张盈利有保障。
(2)火锅龙头海底捞迈入门店高速扩张时期,且保持高效经营状态。
(3)独特的管理模式和内部制度是门店优质服务和经营效率的保障。
(4)关联方餐饮全产业链布局,助力海底捞标准化程度提升和扩张。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门店快速扩张风险、食材成本上升风险、员工流失风险等。
呷哺呷哺(0520.HK):火锅+休闲快餐,推出新品牌进军中高端
(1)呷哺呷哺主打时尚小火锅,是“火锅+休闲快餐”的融合赛道。
(2)公司标准化程度高,供应链成熟,盈利能力优异。
(3)品牌升级提升客单价,推出凑凑进军中高端市场。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食材成本上升风险、员工流失风险等。
九毛九(3690.HK):中式快时尚餐饮龙头,极具品牌打造能力
(1)九毛九是中式快时尚餐饮龙头,高标准助力门店扩张。
(2)九毛九具备极强的品牌打造能力,激励制度有助于激发团队创造潜力。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新品牌的打造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加剧风险、食材成本上升风险、员工流失风险等。
颐海国际(1579.HK):复合调味料领军企业,全面推进增长可期
(1)颐海国际是国内复合调味料的领军企业,是海底捞的唯一指定火锅底料供应商。
(2)公司不断加强渠道建设、打造大单品、推进生产基地建设,未来发展可期。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生产基地建设不及预期的风险。
美团点评(3690.HK):综合生活服务平台,多维度为餐企赋能
(1)综合生活服务平台,打造“商家+服务+消费者”生态闭环。
(2)到家到店实现消费场景创新,多维度为餐企赋能。
(3)拓宽业务边界,流量变现可期。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向、新业务推进不及预期。
风险提示
食品安全风险
盲目扩张的风险
自然灾害或疫情的风险
宏观经济下滑的风险
疫情导致餐饮行业损失惨重,但餐饮行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首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减少餐饮行业损失的根本,在此基础上积极实现复工复产是减少行业损失、实现长期向好发展的有效路径。
餐饮行业为社会贡献了超过2600万个就业岗位,稳定餐饮行业是稳就业、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
相信疫情之后,餐饮企业将更加关注管理效率的提升和模式的转型。品牌优先理念将被更多消费者接受,品牌将引领餐饮新零售快速发展。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5年美团与点评合并,合并后改为新美大。美团点评所属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10日,当前有11次融资历程。
美团网是一个团购网站,提供超低折扣的生活消费服务,隶属于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