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球第一CEO韦尔奇,以及他的中国企业家拥趸
3月1日,通用电气(GE)前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去世。说句毫不谦虚的话,韦尔奇开创了一个管理为王的时代,他也因此被誉为“全球第一CEO”。
1980年12月,韦尔奇就任的时候,年仅45岁,是GE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CEO。
这是一家定义了“美国时代”的公司,它的创始人是伟大的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也是最负盛名的股票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中的创始公司。
这家公司一向业绩良好,奉行从内部提拔人才乃至CEO,以至于公司在长达92年的时间里才换了8任CEO。
而韦尔奇并没有选择一条循规蹈矩的道路,他给GE制定了“数一数二”原则:凡是不能够在自己所在行业做到前两名的业务,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出售,同时收购那些能够让GE做到前两名的业务。
在韦尔奇担任CEO的前几年,累计有多达20万名员工离开了GE,他也赢得了“中子杰克”的绰号,意思是能够做到在办公室完整无损的情况下,将其中的员工清理得一个都不剩。
1989年,韦尔奇又发起了“群策群力”活动。每一次活动中,来自GE各个层次的40-100名员工都会举行为期3天的非正式闲谈。首先,上司以回顾业务的方式把问题提出来,安排好议事日程之后就离开会场。员工则被分成多个小组,在商学院教授和咨询顾问的帮助下,讨论问题的各个方面。
最后,上司再回到会场,听取各个小组提出的解决方法,有且只有三个选择:当场接受,当场拒绝,要求更多信息。如果是要求更多信息的话,他必须制定一个小组负责,并制定做出决定的最后期限。
通过“群策群力”,韦尔奇摧毁了部门和员工之间的高墙,重建了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信任关系。
随后,在1995年,韦尔奇又发起了“六西格玛”运动,将领导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工作,都与质量挂上钩。
经过了破坏、创造、质量三个阶段,韦尔奇重塑了GE,让GE变得更简洁、更灵活。
1981年韦尔奇刚刚担任CEO的时候,GE的营收为272.4亿美元,利润为16.5亿美元,全球员工有44万人。而到了1997年,GE的营收增长到908.4亿美元,利润增长到82亿美元,员工数量却减少到了27万人。此时,GE的市值超过了3000亿美元,仅次于微软。
在老冀看来,当年韦尔奇在企业界的地位就如同现在的乔布斯,中国很多顶级企业家如柳传志、张瑞敏、李东生等,均将韦尔奇作为最主要的学习对象。
2004年6月22-24日,已经从GE功成身退的韦尔奇来到北京和上海,分别与李东生、宁高宁、郭广昌、刘晓光四位企业家做了四场巅峰对话。
当时,老冀去现场聆听了韦尔奇与李东生的对谈,感觉双方的关注点差异很大,很难谈到一起。
2003年底,雄心勃勃的TCL刚刚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从规模上一下子长成了全球第二。TCL收购的资产包括在全球第一个推出电视和彩电的美国RCA公司。1988年,正是在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下,GE将包括RCA在内的消费电子业务卖给了汤姆逊,同时又收购了汤姆逊的医疗器械业务,改善了资产质量。
经过了15年的努力,汤姆逊的彩电业务也是江河日下,只好将其转售给TCL。吃下了汤姆逊彩电业务的TCL其实面对的是一块巨亏的不良资产,因此李东生迫切地想知道如何才能扭亏为盈,他将这个问题抛给了韦尔奇。
谁知道韦尔奇很干脆地答道:“我当时赚不了钱,就把企业卖掉了,我没有任何方法让(彩电)这个业务再赚钱。”
老冀的感觉,就是当时的韦尔奇手里抓着一把好牌,也就有资格用差牌去换更好的组合,而李东生手里全是一把小牌,根本没法做太多的腾挪。当时,老冀把这种感觉写了篇小文章《尴尬的尖峰对话》。
2016年6月,另一位同样有着“韦尔奇情结”的企业家张瑞敏,他执掌的海尔集团以55.8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GE家电业务,以摆脱业绩的增长乏力。此外,张瑞敏去掉万名中层管理者的行为,似乎也与韦尔奇当年的大裁员有些相似。
总之,那些将韦尔奇奉为圭臬的中国企业家,他们经营的企业似乎都没能达到GE在美国的巅峰。
2013年11月,任正非在法国接受六家媒体的采访。当时,《世界报》的Philippe Escande问他:“和你同一代的企业家,很多都以美国的韦尔奇为管理典范,你是否受到他的影响?”
任正非很坦率地答道:“我没有受到他的任何影响,因为我不了解韦尔奇。我们学的方法是IBM的,IBM教会了我们怎么爬树,我们爬到树上就摘到了苹果,我们的老师主要是IBM。”
不过,当时华为的老师IBM也遇到了瓶颈,传统硬件业务遭遇滑坡,云计算业务也没能进入全球前三,沃森等AI新业务也没有得到医疗行业的认可……
实际上,华为最早对IBM的学习可谓是“削足适履”,学到精髓之后开始了自由发挥。当华为学到能够“爬树”并“摘到苹果”的时候,任正非的讲话中已经很少再提IBM这位多年的老师,而是大谈特谈如何学习苹果、Google、亚马逊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