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鸭以玩音乐为定位,以95后为切口,沿着“工具-内容-社区”之路不断进阶,从“金色大厅”跨越到“市民广场”,全民皆是创作者的时代,或许真的来了。
文/陈纪英
版面/大海
痴迷音乐常常始于对偶像的崇拜,但“杀死偶像”才是普通人音乐创作的开始。
1961年1月底,还是无名小子的鲍勃·迪伦,坐着灰狗巴士,来到新泽西州的灰石城医院。
他来拜访自己的偶像伍迪·格斯里——曾经的音乐天才已经罹患精神疾病多年,他颤抖着、抽搐着,无法吐字成句。
感慨万千的迪伦,后来为格里斯创作了一首歌《给伍迪的歌》。
“遥不可及的偶像让人恐惧
倒下的偶像让人希望尽碎”,
迪伦就此开启了独立创作的时代,后来,他成为了更多人的音乐偶像——比格斯里更知名,影响力更大。
破除音乐创作的藩篱,把创作权力归还于人生鼎沸的“市民广场”,让普通人也能玩音乐——就是唱鸭要做的事情。
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做到了。
新冠肺炎疫情引爆全国之后,音乐成为激励全民战“疫”的集结号,创作者中既有歌手孙燕姿、林俊杰,当红偶像朱一龙、李现,也有鲜闻其名的普通创作者。
那些与我们穿行而过的普通人,在唱鸭上创作了百余首原创短音乐「声」援武汉 ,歌词里盛放着他们最朴素的心愿,“别怕,我们一定将你治愈”。
从金色大厅跨越到市民广场,人人玩音乐、全民皆是创作者的时代,真的来了。
1
锚定95后,聚焦“玩音乐”
音乐,原本就相当喜闻乐见,劳动人民体力活干乏了,嚎一嗓子提提神;豪迈孔武的船工号子,郎情妾意的花儿,人人都能唱上几句。
后来,音乐家走进了高大上的剧院,歌声响彻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流行偶像收获崇拜和信仰,让音乐创作仿佛成为了专业人士的特权。
音乐的主流用户,要么循规蹈矩的竖起耳朵当听众,要么潜心尽力当迷妹迷弟,坚信对偶像和音乐最大的敬意,就是模仿得宛如本人。
现在,包括音乐在内的创作权力,无一不在去魅化、普及化。
- 微信公号下放了媒体的权力,人人都能做自媒体;
- 快手、抖音打破了视频创作的神秘性,五环外的人群也有机会成为视频达人;
- 唱鸭则解放了音乐创作,玩音乐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
不过,与其说是唱鸭开启了“玩音乐”的时代,不如说唱鸭激发了95后的需求。
近日,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9年度95后用户K歌洞察报告》显示,中国在线K歌用户规模超过3亿人,95后已然挑起了大梁。
其中,唱鸭月活用户增速最快,且成为95后最喜欢的K歌产品,以85%的喜爱度,高于全民K歌的82.4%和唱吧的78.2%。
果然,三岁五岁隔一代,K歌领域也是这个理儿!
- 在社交场合已经坐实“叔叔阿姨”辈分的80后最“社会”,还是习惯Face to face,唱歌助力,社交自嗨,毕竟,都敢抹开面子展示自己的“鬼哭狼嚎”了,还不是自己人咋滴;
- 90后堪称心机满满的“装腔男女”,自拍爱美图,唱歌爱修音,多糙的破锣嗓,也要修成天籁仙乐,假唱可能和假脸一样泛滥;
- 95后最爱“自嗨”,既不甘心跪舔偶像弯腰当观众,也不屑修音美化假装“大歌星”,“唱得像”就是“唱得好”的规则,彻底失效了。95后爱的是自嗨自乐的“玩音乐”,通过弹奏、改编、演绎,将其 “再创作”,成为属于自己的歌。
话说,身为一个80后老阿姨,我颤巍巍下了唱鸭——试了两把之后,竟也品出了滋味。
过去,我空有一颗摇滚文青的心,却败于五音不全的残酷现实,一去K歌,朋友们都“点赞”我是“创作型歌手”,同一首歌,时唱时新,每次调都不一样!
呐,在唱鸭,我终于找回了自信……
话说,在K歌界:
- 唱吧作为元老,虽然势头往下走,但还算是老来益壮;
- 全民K歌,作为小马哥家妥妥的富二代,仗着财大气粗,靠重金包养版权,携社交关系通杀天下,第一的位置牢不可破;
- 在线下,KTV势衰声竭,K歌之王刚刚倒闭。
线上大佬在前,线下哀鸿一片,还能有小个头的唱鸭什么事儿吗?
其实,唱鸭的底气,就在于牢牢抓住了95后。国内95后的群体规模已接近2.5亿。过去所有的K歌产品,无论线上线下,满足的都是“唱得像”的需求,却忽略了95后参与创作“玩音乐”的诉求,唱鸭是独一份儿——搞定95后,在全体网民里基本上就能四分天下了!
也许是眼馋95后,唱吧、弹唱达人等K歌产品,也纷纷跟风弹唱功能,自唱鸭而起、行业跟风、K歌市场“玩音乐”的浪潮开启了。
2
人人皆歌手
唱鸭负责人李阳,和我有一样的烦恼——爱唱歌,但总跑调,这样的用户,难道就只能乖乖当一个沉默的听众吗?
在李阳看来,音乐行业用户有三大需求。
- 第一是听歌。哪家财大气粗买版权,谁就能一招通杀——腾讯音乐稳居第一的代价,就是耗资百亿购买版权。
- 第二是K歌,线上线下已有众多产品满足。
- 但第三种需求却被忽略了,就是音乐创作需求——最高级的爱你不是“模仿”,而是“成为”。
真正的音乐发烧友,估计都有心痒难耐、写上几句哼上几曲弹奏几把的冲动,伍迪·格思里点燃了鲍勃·迪伦内心的小火苗,星火燎原,爆发成旺盛的创作欲望和创作能力。
但为什么要从95后下手,或者说为何00后、95后最早爱上唱鸭呢?
超级女声肇始的2004年,95年-00年的年龄为4-9岁,如火如荼的音乐选秀,掀起一股全民学音乐热潮,各种钢琴班、声乐班逐渐遍布全国——95后从小就是被音乐“喂养”的一代,基本的乐理知识、音乐素养都要更上一筹。
此外,相比于听着磁带、CD、MP3成长的70后、80后,95后和00后接触音乐的路子要宽广许多,抖音神曲的火爆等,天然就激励也激发了他们的音乐创作热情——创作的门槛原来并不那么高,全网爆红也不是不可能。
在专业性上具备起码的创作能力,同时,普遍追求个性呈现和自我表达,能力和欲望兼备之下,95后与唱鸭的相逢不是意外的碰撞,而是必然的合拍。
当然,把唱鸭的产品傻瓜化,降低使用门槛,是唱鸭必然有意为之的方向,示范、回放等教育功能,让我这样压根没有任何乐理知识的80后老阿姨,也不难上手——虽然整个录制过程中手忙气短,但至少,30秒的《执着》我还是录完了。
乐器+清唱+鼓点+音效,这么一套流程走下来,竟然也有点小小的窃喜和满足。
工具的傻瓜化,是为了扩展用户基础的广度,而工具的丰富性,则是为了锻造用户粘性的深度。
目前,唱鸭已经有吉他、钢琴、尤克里里、管弦乐、琵琶、古筝、B-BOX、放克电钢等几十种乐器或伴奏音。
其实,有了基本的工具,叠加起码的创作能力,已经不难创作出说得过去的作品。
这次疫情中,就有多位唱鸭用户的创作歌曲,火爆出圈。
22岁的唱鸭音乐人「一朝」,写下了歌曲《逆行》,为老家浙江奔赴武汉的医疗队呐喊助威,击中了很多网友的泪点,“我年轻,无牵无挂自愿赶赴前线;别告诉我的父母,我很好”。
歌曲发布后,获得了 2 万多次点赞,近千条评论。
工具是起点,但并非唱鸭的终点——只做工具的APP,就像用户偶然兴起的露水情缘,终免不了始乱终弃的宿命,脸萌等红极一时的工具型产品,莫不如此。
以工具为起点,吸引用户沉淀内容,然后沉淀关系,才是唱鸭的进阶之路。
- 在话题广场上,热搜、热歌等风向标昭然在列,都是唱鸭在主动引导用户沉淀内容;
- 评论心动、粉丝关注、6人K歌房的房间抢唱等功能,逐一上线,无一不是通往内容和互动的终途。
唱鸭用户的偏好,具有高度趋同性,反而容易沉淀最为粘性的互动关系;在唱鸭,不像其他音乐APP一样,以音乐和歌曲为核心,而是以音乐人为核心,人性的因素,通过创作的独特性得到了直观、完整且深入的呈现,天然奠定了社区的基因。
因此,以玩音乐为定位,以95后为切口,沿着工具-内容-社区之路不断进阶,就是唱鸭的打法和布局。
3
唱鸭的破局和终局
要想不出局,只能不断破局,在终局中谋得安身立命之所。
对于刚刚上线不到一年的唱鸭来说,锚定终局,还为时过早。
但有一点,李阳应该想清楚了,唱鸭并不甘心,仅仅蜗居于95后、00后群体,如何走向大众化,是唱鸭早晚要跨越的门槛。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用户年龄上的鄙视链,始终是越年轻越在上游。举例来说,90后、80后早就习惯了生鲜电商,但直到这次疫情大爆发,封城封路封小区,很多50后、60后的爸爸妈妈才在子女的教导下,迫不得已学会了线上买菜。
因此,95后、00后的偏爱,恰恰代表了“潮水的方向”。
就在今天,我赫然发现,我的一位名为“大牛无形”的60末微信好友,竟然也是唱鸭的重度用户。
大牛无形本人是重度音乐爱好者,上世纪90年代大学毕业后,因为痴迷音乐,甚至专门开了家音像店,对乐理知识也略通皮毛,爱听也爱唱。他一度是全民K歌的老用户,用了两三年。
今年1月,大牛无形在朋友圈偶然发现了唱鸭。疫情爆发后,在家隔离闲来无事,试用唱鸭之后,竟然欲罢不能,如今已经卸载了全民K歌,专宠唱鸭。
“唱鸭的优势有三个,第一,可以参与创作,发挥技巧,我唱过Rap版的《甜蜜蜜》,古筝版的《恰似你的温柔》,觉得很好玩。第二,乐器很多,尤克里里等都是我很喜欢很想尝试的。还有很多女性歌手音很高,男士可能唱不上去,用唱鸭可以改调子,比较灵活。”大牛无形说。
他现在苦恼的是,自己还没红,在唱鸭上粉丝太少——“什么时候我能像隔壁的老樊,成为隔壁的老牛呢?”
B战为唱鸭提供了破圈的样本。
B站早期聚焦的是二次元群体,但2020年新年晚会,B站竟然碾压一众传统电视台,获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和大众群体认可,破圈突围。
而DT财经的研究也发现,在B站上,大众主流的游戏、生活、娱乐等内容,早就远远超过番剧、鬼畜等纯粹的二次元内容——这对于B站并非坏事。60后群体入场唱鸭,也是同理。
此外,快手抖音的成功,也能给唱鸭的终局带来启示。
抖音始于工具,通过工具降低门槛,掀起了全民创作短视频的热潮,内容自然沉淀下来,社区社交属性也显山露水——现在,谁还敢说快手抖音,是工具不是平台呢?从本质来看,这也是打造生产工具,解放生产力,最终重塑生产关系的过程。
偶像需要金色大厅,人民需要音乐广场。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深度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